信用卡、網貸的背後:拿什麼來拯救我的孩子?

對於信用卡、網貸,大家都不陌生,大部分人也都使用過。

信用卡的逾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惑和壓力,也是當今社會常見的現象。

嚮往和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讓更多的年輕人成為了卡民、卡奴,甚至使生活陷入絕境。

時代發展中的這一社會現象,到底應該誰來買單?

信用卡、網貸的背後:拿什麼來拯救我的孩子?

01.網貸下的生活

自弟弟部隊復原回來,一直沒正式工作,起初有政府給的安置費日子還能過得去,近幾年房貸,車貸,孩子的學前教育都成了他的壓力。

每月的房貸2500元、車貸3000元、幼兒園的費用1500元,加上日常的各種開銷,根本就收不復出,為此各種的信用貸,網貸,只為保持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高度。

金錢的誘惑往往會使人越陷越深,兩年時間各銀行的信用貸拆借還款,依然在賬單日東拼西湊,網絡平臺的各種貸款,又成了拆東牆補西牆的救命稻草。

在緊張的壓力下,儘管弟弟每天辛苦努力工作,卻顯得杯水車薪。

前一段時間,我們樓上鄰居,為了給兒子信用卡還貸,把剛結婚不久的婚房賣了。

父母辛苦一輩子積攢的家業,被經不起金錢誘惑的兒子,兩年時間全部敗光。

社會上還有多少年輕人,生活在信用貸和各種網絡貸的惶恐之中。

02.被網貸壓迫下的囧困

我一位朋友,生活也算富裕,老公每月也能掙七八千塊,除去兒子婚房貸款一千元,除去老兩口日常開銷,每月也能足足存下四五千塊,年底了,卻跟我借了一萬元。

聽她說,兒子工資不夠花,老兩口的積蓄,都貼補了兒子平日的生活,還不夠,愁苦的說,這日子都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她只有這一個兒子,兒子平時挺穩重,踏踏實實的早出晚歸的工作,工資穩定在4000元之上,怎麼會弄成這樣?

她開始跟我分析,兒子有車貸,車平時的費用,孩子的教育費,開放二胎政策又生了一個,個人費用,生活的各種費用……等等等等。

這一算我心裡一陣陣發涼,都是正經的過日子,並沒奢侈的開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現代的年輕人真實的壓力山大。

兒子不願兩個孩子生活水平太低,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加上朋友們的交往應酬,生活拮据,開始辦理了信用卡,一張兩張最後加上她愛人的達到了十多張。

信用卡得不到適當利用,失去自制力,一期壓一期的長期使用,在網貸利滾利的高壓下最終不能自拔。

她的哭訴讓我看到社會的普遍現象。好幾個朋友,銀行的預期電話都打到我這裡。我家兒媳也經常接到,這種莫名其妙的來電。

我表弟一表人才,十歲那年就以聰明的大腦,連跳兩級,成為了當地年齡最小的初中一年級學生,大學畢業工作也算穩定,婚後也因為網貸,變賣了父母所有產業,最後妻離子散。

信用卡、網貸的背後:拿什麼來拯救我的孩子?

03.網貸血淋淋的背後

我兒子非常要好的同學,祖輩兩代做酒商代理,掙下不少家業,四處房產他是唯一的繼承人。

婚後依仗著自身家業在銀行的留底,申請了大額的信貸網貸到手幾百萬。

瞞著父母開始了大膽創業,中途倒騰不過就去找高利貸,最終在利滾利的上門逼迫下離家出走。

然而父母的家變成了要債的根據地,生意無法經營,無奈變賣所有祖產,拋下至親遠離故土,也跟著失蹤了。

我曾看到過網絡一段新聞,河南某高校大學生鄭某,因欠下十幾萬貸款後在青島跳樓自殺,3月8日當晚,寢室同學收到他深深絕望的語音。

今年8月,南京某高校剛畢業的學生,因創業籌集資金欠下信貸網貸,一時無力償還,最終選擇了輕生,等待他的美好人生路就這樣自毀。

其實我們在網絡上看到類似事件,並不感覺新奇,因為我們身邊發生了太多這樣的事。

辛苦養育成人的兒女是父輩的希望,破滅希望的背後,是祖輩及下一代的無家可歸,甚至因打擊親人失散,人世隔離。

信用卡、網貸的背後:拿什麼來拯救我的孩子?

04.誰來拯救這些孩子

就在我們身邊,有多少表面光鮮亮麗的年輕人,背後卻透支著信用卡網貸的風險。

這種社會的“隱形貧困”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深的思考嗎?

“逾期”和“網絡失信人”比比皆是。大批賣房賣車還貸的人群,傷透的是誰的心?誰來拯救這些孩子?

有人說,他們不自律,經不起誘惑,怪不得別人。

也有人說,80 90後成年人了,沒有那個本事就別去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沒有自制力,苦果自己品嚐。

更有人說,苦了的是父輩,受傷的是兒女。

我想問,那些歪風邪氣的貪官汙吏,曾經接受過高等的教育,仍在不惑之年貪汙下鉅額驚人的數字。身為領導幹部的他們,自律,自制力,在金錢的誘惑面前都被一覽無餘。

又何況那些尚在年輕的孩子們,而他們只不過是追求一個並不算高檔奢華的生活,其罪何有?

是的,那些貪官汙吏已經接受了法律的制裁,那是他們應得的下場。官場的大洗牌,鼓舞人心無不叫好稱讚。

但是,這些發展中的年輕人,新時代的中堅力量,需要用生死的考驗,妻離子散的毀滅,來刷新他們的認知嗎?這代價也未免有些沉重。

二代徵信的進一步加強,為何就不能從源頭扼制年輕人的不自律。這種隨手可得的信用誘惑,難道不是新經濟健康發展的漏洞。

歷史賦予他們獨生子女的重任,頭頂四個老人,肩背二胎壓力,生活的攀比,物價的飛昇,80、90後年輕人的累,難道不是社會的責任。

社會要發展,時代要進步,又拿什麼來拯救這些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