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沙漠中兩種植物引發關注

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社會各界都為之揪心,並一同攜手抗擊疫情。其中,中醫藥對疫情的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內外科研機構的研究,讓沙漠裡的兩種植物備受關注,一個是狼毒,另一個是甘草。

近期沙漠中兩種植物引發關注

近期沙漠中兩種植物引發關注

近日,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組成聯合研究小組,開展了從有毒中藥瑞香狼毒中篩選抗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的研究工作,並獲得了2個潛在高活性的小分子。

瑞香狼毒又叫斷腸草,蒙藥名為達楞圖如,主產於我國內蒙古、黑龍江、甘肅、青海乾旱沙漠地帶。狼毒主要用於逐水祛痰和破積殺蟲。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狼毒提取物及所含化學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

2月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評審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關於COVID-19的研究論文,確認了COVID-19進入細胞的路徑與SARS冠狀病毒一樣,即通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細胞受體。幾乎同一時間,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專家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專家聯合發表論文,證明甘草酸可以與ACE2結合,因此可以得出甘草酸製劑預防COVID-19感染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研究表明,甘草酸直接抗病毒作用明確,可調節免疫功能,發揮抗病毒作用,且有明確的抗炎機制。我國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都是優質的甘草出產地。其中,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的“梁外”甘草因具有“皮色紅、粉性足、含酸多、切面光、微量元素豐富、藥用價值高”的特點,暢銷國內外。最近,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內蒙古一家制藥企業億利藥業向湖北疫區捐贈了1億片複方甘草片,作為抗疫輔助治療。根據藥典標準,複方甘草片每片含甘草酸大於7.3 mg,具有祛咳止痰功效。另據媒體報道,2003年SARS疫情期間,複方甘草片就曾發揮積極作用。

近期沙漠中兩種植物引發關注

沙漠中的植物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治沙。除了抵抗病毒之外,甘草還可以治沙改土。甘草的根瘤菌能將空氣中的氮元素吸收,轉化為氮肥,把貧瘠的沙化土地變得肥沃。庫布其沙漠廣泛種植甘草,億利集團改良了種植技術,讓甘草橫向生根,使治沙面積擴大了10倍。沙漠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也大幅增加,更加利於沙漠藥用植物的生長。

由抗擊疫情到改善生態,沙漠中的植物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重視,價值也在不斷被重新發現,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