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學子歸來,康城大地春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4月1日,馬爾康市第二中學開學,拉開了2020年馬爾康地區春季新學期復課的序幕。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把疫情耽誤的“春光”搶回來

清晨,溫暖的陽光沐浴著校園。老師們按照《開學方案》,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發口罩的,消毒的,量體溫的………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迎接著回校的學生。校門口,初三的學生陸續到達,大家戴著口罩,自覺間隔排隊,通過進校通道有序接受消毒、體溫檢測……沉寂了三個月的校園熱鬧起來。“終於等到開學了!”今天,初三(5)班的讓央斯基顯得格外高興和興奮。雖然口罩遮住了孩子們的半張臉,但擋不住他們激動的心情。學生家長在校門口目送著子女進入學校,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根據州市教育局文件相關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學校進行錯峰返校報到,初三年級於4月1日正式復課,初一、初二年級於4月7日正式復課。開學後,我們將按照‘五個一律’要求,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堅持教育教學、疫情防控齊抓共管。”學校負責人周廷群校長介紹說,返校報名的學生要持《學生個人承諾書》、《家長承諾書》、《學生及陪護家長活動軌跡表》,外縣返回馬爾康未達14天的需提交《學生健康證明》或《健康二維碼》。為確保開學後疫情防控的需要,該校還通過上級部門調撥、自己購買等途徑,儲備了洗手液、消毒液、醫用酒精、紅外線體溫檢測儀、消毒用噴壺、口罩等防疫物資,筆者在學校還看到新設的新冠肺炎疫情觀察室和新增的口罩專用垃圾桶。

正如馬爾康市第二中學一樣,全市各校也不知一次對教學區、學生宿舍區,辦公區,食堂,廁所等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潔淨和消殺,把復課各項準備工作做到前面,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等學生來”。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堅持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學校是如此,市委政府更是如此,3月27日,馬爾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龍海峰和市教育局負責人一行,代表馬爾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到馬爾康轄區各中小學校檢查學校防控物資、隔離室建設、校園環境衛生、消殺工作等開學前期準備情況。他強調要站在確保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穩定,確保師生生命安全的高度,一手抓教學,一手抓防控,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對防護物資、隔離空間、環境衛生改善等準備不到位的、防控條件不具備的學校不予開學。市教育局也下文要求全市各校,在加強隱患排查治理的同時,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完善細化各類安全應急預案,並就開學前後的工作做了周祥的安排部署。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精心演練保平安

3月31日,馬爾康市第四小學進行了第一次防控應急演練,模擬開學後師生在校內一天工作生活的各個環節以及突發應急事件時的工作流程。筆者看到校門口地面上已經貼上了進校分流標識、牆上貼著新冠肺炎防疫宣傳圖片、宣傳欄有“溫馨提示”、防控應急處理程序、體溫監測點防控作業流程圖,劃分好了等待區、體溫測量區、複檢區、引導區、消殺區等區域;校門口配備了免洗洗手液。教室裡擴大了學生課桌的間距。學生錯時、錯峰就餐,隔位坐,保持距離。市教育局明確要求,正式開學前,全市各學校要組織教職工開展2-3次學生到校流程、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抓好疫情防控,聚焦學期目標任務——馬爾康迎來科學有序復學

一手抓教學,一手抓防控

4月1日馬爾康中學迎來389名開學返校的高三學生,“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口罩、消毒水、酒精等物資已準備就緒,體溫檢測儀器也全部安裝可投入使用。”胡洪軍校長表示,在確保師生員工絕對安全的前提下,他們將分區分類、分級分段、錯時錯峰、有序組織復課,學生返校後將按照規定的路線分班到達教室、寢室、食堂,並按照學校的方案錯時到校、錯時放學、錯峰就餐、分區活動、分段活動等,若發現疑似發燒學生,將及時送往隔離區。為疫情防控需要,學校還專門增設了數十個水龍頭的洗手區,儘量做到多方位防禦。阿壩民族中學也迎來254名返校高三學生。據悉,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將於4月7日全面復課。

據瞭解,在州、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先後為馬爾康轄區學校配置了熱成像設備10套、口罩164200餘隻、消毒液4000餘瓶、酒精1200餘瓶、體溫槍323餘支、隔離衣(非醫用)140套、電動噴霧器62個、100ml酒精噴霧瓶15個、肥皂240餘個。這些防控物資為新學期復課提供了有力保障。

(撰稿:澤爾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