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寫公號以來,經常會遇到寶媽詢問關於繪本的用處。

每次聊到這個話題,評論都非常熱。

說真的,Q媽雖然看起來像個佛系媽媽。但是我也不是什麼都不在意,我的佛系下面隱藏著我蠢蠢欲動的功利啊。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繪本的功用性,也就是大部分父母都非常關注的——繪本的用處

一、繪本的用處?

這裡面,我將繪本的用處分成兩類:一類是軟的,一類是硬的。

軟作用,是無形的,不太直觀的,主要是對孩子性格品性,專注力,人生觀,親子關係,幸福感等的影響。

硬作用是有形的,很直觀的,你能明顯感覺出來的作用,主要指對孩子表達、自主閱讀、寫作、語文、成績等的影響。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二、“軟”作用和“硬”作用

很多人在詢問,“讀繪本有什麼用,什麼時候能看到效果?”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他默認地就是在詢問繪本的硬作用

在我看來繪本的軟作用更重要,它搭建的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

有一句土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

當孩子達到6歲,開始上學,實際上他就開始砍柴。

學校教育是以教授知識為主,你很難遇到一位會教孩子如何做人的好老師。

那在孩子6歲之前,家庭教育就一定要形成互補,以磨刀為主。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我公公有一句土話叫先成人再成才。

0~6歲是最佳的時機,錯過這個黃金階段,後面想來彌補是很難的。

以前我孩子未上小學時,我經常會聽到一句過來人的勸告,

“等你上小學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呢,我也送給孩子還沒有上小學的媽媽,“等你孩子上小學你就知道了”。

這個階段你沒有時間再磨刀了,大家都在拼命砍柴。這是中國教育的現狀,大趨勢如此,你不迎合基本不太可能,金字塔頂尖的人群除外。

所以,我們要重視0-6歲的親子閱讀。我認為:

0-6歲,繪本發揮的是作用是無形的,但卻是最基礎、最有價值的部分。

6歲以後,繪本的硬作用才慢慢發揮出來。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三、繪本的軟作用

1.幸福感

有太多人提到幸福感了。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讀繪本的孩子更幸福,也更快樂,這個真得毋庸置疑。如果你對此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私信Q媽?我認為那有可能是,你沒有買對繪本或者沒有用對方法。

幸福感哪裡來呢?

一是來自於家庭的溫暖,比如說《我爸爸》、《我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這類繪本,和孩子一起讀的時候會感覺很溫暖。

二是來自於自我的認同。比如說《奧莉薇》、《瑪德琳》、《大衛不可以》這類繪本,孩子讀的時候他會感覺自己的行為被認同,所以他會感覺很滿足。

我前面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了繪本的5個指數,其中溫暖指數就代表著幸福指數。溫暖型的繪本親子閱讀的時候真得的感覺很幸福,建議每個家庭都要入一些溫暖型繪本。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2.好溝通

有幸福感的孩子就比較好溝通。

很多父母反映孩子不聽話,其實就是缺失了溝通的紐帶。

一個人想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另外一個人,

身教是最好的。

直接對他講道理是最笨的。

而通過書籍和繪本是最巧的。

土話說言傳不如身教。但是我們有多少人能做到身教呢?

誰都知道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你自己就要放下手機,愛上閱讀。家裡的其他人也要如此,太難了。你自己能做到,你的隊友能做到嗎?爺爺奶奶能做到嗎?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其次,身教的最高層次都不會突破我們自身。

身教是什麼,你能做到什麼,孩子也能做到什麼,你是什麼言行,孩子也是什麼言行。

這就存在侷限性,也是某些人說的,你的出身基本就決定了你的未來(非常殘酷)

我們怎麼讓孩子突破自身的階層呢,去向那些更優秀的人看齊呢?

讀書會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是閱讀的意義,真的,讓孩子愛上讀書,絕不是為了考一個好好成績。

在《他鄉的童年》有關日本教育那一集,主持人問了藤幼兒園的設計師夫婦這麼一個問題:

“你認為完美的童年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他們這樣回答: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特別贊同,我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地選擇。

同樣的,親子閱讀其實也是給我們更多的選擇。

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生氣時不知道怎麼處理?其實,我之前就推薦過一本繪本,叫《傑瑞的冷靜太空》,是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創作的。它實際上就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疏解情緒的方法。

孩子生氣了怎麼辦呢?打造一個冷靜太空吧,生氣了就坐裡面呆一呆,這個方法對我家孩子非常管用。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3、專注力

有太多寶媽關注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因為專注力一定程度上和做事效率相關,也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

很多人都說教育男孩比叫女孩要難的多,我很認同。

我兩個孩子大的男孩就是坐不住,小的女孩就坐得住。我家大寶特別開朗、好動,而反過來說就是專注力不夠。做什麼事情都坐不住,實際上這是由於男孩的生理結構決定的。

我自己本身呢,就是一個比較專注的人,上學期間,不管環境什麼樣,我都能學得下去,所以我太知道專注力的重要性了。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網上有太多講如何提高專注力的文章了,我覺得有一點是比較有用的,就是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去打斷他,打擾他

此外,我覺得很多文章都沒有說到專注力培養的關鍵。

什麼時候孩子會專注呢?

我覺得是思考的時候

孩子腦子在動的時候,他就非常專注。

當你集中精力想的時候,你的腦袋是不接受其他信息的,所以你會非常專注。

所以,要想孩子專注,就要讓他腦袋動起來。

哪些情況,孩子腦子在動呢?很多,比如說棋類、畫畫類等等。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我就有意識培養孩子兩件事,一個是畫畫,第二個是積木。

畫畫的時候,孩子的腦子在想畫什麼,所以他是專注的;

積木的時候,孩子的腦子實際上也是有畫面的,所以也比較專注。

但是以上兩個都是砍柴,不是磨刀。

我大學的教導員告訴我,優秀是一種習慣。

我想說的是,專注也是一種習慣。

當孩子養成這一種習慣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都事半功倍。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而我做的就是陪讀繪本,引導他看圖。圖片裡有很多細節,感興趣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我覺得寫得挺不錯的,

比如說安東尼的繪本,安東尼很愛畫猩猩,而數猩猩和數香蕉就是我們經常做的一件事情。他的作品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找到這些秘密就是我們閱讀繪本最常乾的一件事。

如果說,我在親子閱讀有哪一方面做的比較好,那就是讀圖。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仔細看看這張圖,你能找到幾隻動物

我為什麼這麼注重讀圖呢?

我就是希望他腦袋能動起來,走進去,而不是單純在那聽我講,真正地走入畫面,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瞭解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畫。

這其實就是深度閱讀。

當他養成一種深度閱讀習慣的時候,他再看什麼東西他都會形成這種慣性,這也是一種思維習慣。實際上就是專注力。

我家大Q現在讀圖能力非常強,他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他也是很專注於畫面,然後會注意到那些我都沒有注意到的一些細節。

別看讀圖這麼簡單,其實他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很有用的,有機會我再寫一篇文章。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6歲之前呢,我基本放棄了識字。這一點呢,我建議大家不要跟我學啊,在孩子不反感的情況下打點基礎是有必要的。

所以呢,上小學之後呢,我孩子也面臨了一個坎,就是識字量和讀文字繪本,看到同班同學有一些識字上千,我也會有點焦慮。

其實,我覺得我放棄了一條好走的路,而選擇一條更為艱難的路去培養孩子。但是再重來一遍,我也是會這樣去做的。

真正的捷徑從來都不是捷徑。人到中年,這個道理我還是看得明白的。

多少年都等了,等孩子認字有啥等不了的呢?

給他一點時間難道就那麼難嗎?

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炫耀的資本,也不要把孩子的失敗當成你自己的負擔,很多父母看不開就是看不開這點。

教育有時候就是一種感覺,這輩子我做的,我覺得最有耐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教育,我從未這麼耐心等待過。

Q媽有話說:關於繪本的“硬作用”我還會寫一篇文章,主要是談談親子閱讀 與自主閱讀,以及繪本和未來孩子寫作的一點看法,盡情期待,下次再見!

同類精彩文章閱讀:

這裡有一張圖,大家找找這裡面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佛系媽媽也功利,別傻了,你不會真得認為給孩子讀繪本沒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