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世界的人,通常有这三种想法……

“讨厌世界”或简单的称之为“厌世”,可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常见的情绪了……

讨厌这个世界、讨厌身边的人,觉得无奈又烦躁,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多一点爱,多一点这个那个,让自己的生活能好过一点。

但,这个世界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糟吗?

一名心理咨询师分享:

“如果你对这个世界总是抱持愤恨不平的情绪,或许是因为你老是用以下三种声音对自己说话……”

01“这个世界应该要这样的。”

我们对每件事都有期待。但,很多“期待”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这边说的不是“一夕之间暴富”或“总会有馅饼砸到自己”这种完全脱离现实的疯狂“期待”,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期待”。

例如,期待你的老板会用温柔口气指出你的错误;期待每个人都会对你礼貌有加;期待付出的都会相等的得到一份期待中的收获;结果是你会受到老板措辞强烈的批评;某个人的冷漠对待;付出后的一无所获。最后内心就会因为“期待”落空而愤怒不平。

你或许会说:“这个世界病了”。但很多时候,问题出在我们的“期待”其实毫无来由、一厢情愿。

你觉得老板、父母、伴侣、陌生人“应该”应该如何表现。一旦他们并没有像期待中那样,就让你“失望”。为了保护自身的价值体系与自尊不受打击,于是你把矛头指向外面

“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

但这些“期待,毕竟只是从我们个人的价值观衍生出来罢了。只要这个世界不是绕着我们转,别人也就没有义务依我们的“期待”行事。

讨厌世界的人,通常有这三种想法……

没有客观根据的期待,只会带来不稳定性,然后引发负面情绪。

放下期待,不是要你生无可恋,而是要懂得看清现实。什么是你能左右的,而什么又是你不能左右的。学会成熟地处理“失望”情绪,并练习用内在力量形塑自我,才不会因此受伤害。

02“不管事实如何,我感觉就是这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当大家在谈论某个人或某件事时,我们会下意识的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但如果深入的问其原因,我们却很难说出个所以然,甚至发现自己对讨论的人或事并不了解。那我们的情绪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对人或事物的观感,形成来源其实很复杂,有时候就连自己也摸不着头绪。你不知道为什么你就是不爱这个歌手的唱法;为什么今天整个人就是莫名焦躁;为什么那个杯摸起来的质地让你舒服。

这就是我们。我们很难界定“感觉”的来源,但我们却常常会“感情用事”!

讨厌世界的人,通常有这三种想法……

“感情用事”其实是一种不划算的“交易”,用短暂的情感舒适,去交换长远的影响。

例如,和伴侣吵架时脱口而出尖酸刻薄的话,可能会让你短暂地觉得占了上风,自尊很爽。但长久来看,你其实正在毁灭一段感情的稳定性。又或是,你为了缓解社交焦虑,结果找出各种借口逃避社交场合,虽然这能舒缓焦虑,却让自己变得“孤僻”。

当我们知道自己正处于情绪上、冲动时,用1分钟回答这么一个问题:“我的长久“计划”是什么?”

眼光放远,格局放宽,才有可能从搬砖砸脚、自我毁灭的模式中走出来。

03“你真难看。”“你迟早会出丑的。”

想象一下,有天早上醒来你身边突然出现一个尖酸刻薄的小精灵,ta成天跟在你身边,对你做的每一件事给予批判,时而疾言厉色,时而讽刺嘲笑,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下来,你的自尊和看世界的方式,很难不被这位讨厌的小精灵给扭曲。

其实这个小精灵,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对自己说话,我们问自己:

“今天穿这样好看吗?”

“刚刚我的表现还行吗?”

“对他说我爱你是不是太过头了?”等等问题。

讨厌世界的人,通常有这三种想法……

但要是这个“脑中的声音”没有一点“好话”,还不“温柔”,长久下来,我们的自尊与看世界的方式也会大受扭曲。

或许我们自身有一些缺点,那我们也不能因此去忽视自己的优点。客观理性的评估自己,积极的看待自己,才能建立起“打不倒”的自尊。

既然生而为人,我们应该积极生活,而非整体唉声叹气!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