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為啥互聯網企業直接開發L4,傳統車企開發L2?大公司病?

想要弄標題中的問題,要先介紹自動駕駛的等級和分別執行哪些任務。

第一階段——低級駕駛輔助(L1)

無自動駕駛系統,僅配備預警功能,如雷達、車道提醒等。

自動駕駛|為啥互聯網企業直接開發L4,傳統車企開發L2?大公司病?

第二階段——高級駕駛輔助(L2)

主要以ADAS為主,具體體現在自適應巡航、自動剎車、智能遠光燈等,目前大部分車企處在這一階段,它和無人自動駕駛屬於兩者不同的概念,仍然屬於駕駛輔助。

第三階段——半自動駕駛(L3)

進入自動駕駛範疇,除L1和L2功能之外,還具備集成度更高的自適應巡航(可變道、轉彎、自動泊車),其核心在於V2X通訊技術(車於車之間的通訊)。基於通訊技術,還能實現手機遠程控制車輛的功能,目前奧迪A8已經達到這個階段。

自動駕駛|為啥互聯網企業直接開發L4,傳統車企開發L2?大公司病?

不過,L3級自動駕駛有被拋棄的趨勢。其弊端在於,此階段自動駕駛並不完善,需要駕駛員接管的場景較多。而駕駛員習慣車輛自動駕駛後,對路面信息的接受以及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會減弱,並且從自動駕駛切換到人工駕駛需要反應時間,大大增加危險性,駕駛在技術、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並不是最優解。因此部分企業轉而研發L2.5級自動駕駛(介於L2和L3之間),部分企業直接研究L4級高階自動駕駛。

第四階段——高級自動駕駛(L4)

一般道路(高速公路、市區道路)已經能實現自動駕駛,但仍需要駕駛員監控,並隨時在突發情況下接管車輛。

第五階段——全自動駕駛(L5)

真正的無人駕駛,不再需要駕駛員監控,能自主完成所有駕駛操作,並且能實現車-車、車-路、車-人實時通信,是現階段人類出行終極目標,需要統籌整個智能交通體系,並且出臺響應政策法規。

自動駕駛|為啥互聯網企業直接開發L4,傳統車企開發L2?大公司病?

為啥互聯網企業直接開發L4,傳統車企開發L2?大公司病?

互聯網企業一向以打法激進著名,並且沒有後市場包袱,甚至連建廠量產這一步都沒完成,他們在前期需要的是噱頭引來投資。所以其偏向於直接研發L4及以上的高階自動駕駛,例如百度、谷歌、蘋果等公司。它需要高精度地圖、5G通訊技術、AI芯片(新一代處理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傳感器等協同工作。以全產業鏈來看,想要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可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

自動駕駛|為啥互聯網企業直接開發L4,傳統車企開發L2?大公司病?

汽車企業偏向於從L2逐步發展到L5的技術路線,在筆者看來,不是技術和資金不夠,而是傳統車企建立超過百年,其中利益關係錯綜複雜,並且口碑和後市場非一日形成,歷史包袱更重。選擇這種技術路線更穩健也更具性價比,是傳統車企最好的路線。

自動駕駛|為啥互聯網企業直接開發L4,傳統車企開發L2?大公司病?

自動駕駛的本質意義,是提高安全和效率,解放生產力,從這點看來,汽車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從定速巡航,到自適應巡航,再到L2級別駕駛輔助,汽車企業一直領頭攻克難關,而且其和諸多供應商一起研發新技術,共同實現全產業鏈共同升級。如大眾、奔馳、寶馬、通用、福特等都在使用這種路線。

而造車新勢力傾向於和科技公司、供應商合作,直接走外包路線。因為投資巨大並且回報風險高,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研發自動駕駛起步投資100億美元以上,全球市場上能負擔得起的造車新勢力了無幾個。

對各大廠商的自動駕駛研究路線、成果、展望等接下來會分開詳細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