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癮"頻繁發作?

今年秋天,一個朋友終於和相戀八個月的老公結婚了,我真心地為她高興,同時也為自己慶幸,長舒一口氣之餘,想著以後不會再聽她嘮叨"前任們"的故事了。

但這裡的故事不是他們曾經相戀的往事,而是分手後對前任們窮追不捨的動態窺視和百說不厭的"抒情"與"感慨"。

每天的微信就像鬧鐘一般,定時的發出提醒,除了風吹草動的必答題外,還要重複性的強調,只因為她的猜測需要不停地分析和探討,才能短暫地滿足她所有天馬行空的設想。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他今天好像心情不好,"

"他在聽張惠妹的《記得》,你說是不是因為我?"

"我聽他朋友說他最近和一個女孩走得很近!"

"那女孩總是和他互動,我剛發現他倆一直有聯繫!"

為什麼分手了還那麼在意對方?明知道分手不可能複合,為何強迫自己不停地打聽對方的消息?

心裡爽以外,伴隨更多的是一種落差式的失落感。

只要對方的動向有所更新,就成了她每日的必修研學課,當然少不了"導師"在旁邊指導,不僅是情感的引領者,也成為了心靈的啟迪者。

但是你會發現,她們窺視前任就像水滴石穿那樣富有韌勁兒,所有的猜想甚至是指摘,除了滿足那點虛榮感外,更多的是讓自己徒增煩惱、滿腹的牢騷、困惑感和無力感,整個人變得像個幽靈一樣,神出鬼沒。

為什麼要窺視前任?

窺視,顧名思義,暗中觀察。

追蹤方式:除了睡覺以外,任何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是她們選擇追蹤的目標,比如朋友圈、微博、QQ等社交軟件進行嚴密的監控。

追蹤關係網:前任,前任的現任,前任的前任,前任的朋友,前任的同事,前任的家庭成員等。

情緒:被棟型,呈雙向性波動,所有的蛛絲馬跡都會牽動情感的高漲或者低潮。

心態:複合、復仇、留戀、落井下石的心理。

極端的手段:隱私洩露,肆意報復,損壞名聲,惡意誹謗。

對前任的“地毯式”轟炸,確實令人細思極恐。

10月14日,臺灣媒體爆料一女子一個月更換輪胎20餘次,連父親的車子地下都裝有GPS,經警方調查發現,竟是前男友蓄意噴漆和破壞。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丹尼爾卡曼尼說過:”顯然,僅僅是一種象徵性的監視符號便可促使人們改善自身的行為。“

只有分手以後,很多人開始將專注力投射並開始監視前任,把對方的生活起居看得比自己的生活還重要,所有的思想保留在過去,所有的意識都幽禁在自己的靈魂裡。

窺視是為了掩蓋和彌補曾經的憤怒、遺憾,而內心最脆弱的卻是很在意對方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才無法釋懷過去。

很多人用虛假的精神寄託來維持和滿足內心的空虛,她們好像失去了重生的希望,認為幸福已經與自己無關。

能做到和平分手的非常少,大部分的情侶關係終歸踏上感情破裂的道路,最終分道揚鑣。

無法放下,一方面是被動分手,一方面是感情受到欺騙或者傷害。

她們用懷疑和猜測的態度像剝洋蔥那樣,希望窺視到對方更深層、跟隱私的的秘密,從而獲得精神的滿足感。

《前任3》,孟雲和林佳分手以後,孟雲不停地瀏覽林佳在朋友圈所有的生活軌跡,還刻意地關注她與別人出去旅遊的事情。

片子裡看到的更多是來自內心的驕縱和"看熱鬧"的負面心態。

的確,有很多人並不希望對方遺忘自己,也不希望對方過得比自己好,甚至保持著"惡有惡報"的心態。

比如,當知道對方可能"情場失意,官場得意"時,會冒出惡意、歪曲地思想,恨不得手撕他們,一腳踢出地球的厭恨情緒。

即便知道自己不想看到的結局,也會另闢蹊徑地證明對方到底有多渣,告誡自己遠離渣男的必要性,更加指明分手是對的,構建這樣的思維導圖,從中獲取精神的富足感。

腦補前任的種種痕跡,是為了在細枝末節上找到內心的契合點,因為無法與過去割捨,所以才會在當下一遍遍地進行自說、自導、自演,用精神安慰內心的空乏。

對過念念不忘,對未來也必將有所期待。

分手以後,仍有一部分人想去挽回,當另一方因為面子、不愛或者傷痛拒絕回心轉意時,想回到原點的那個人開始了漫長的自我折磨。

無數次的翻看兩個人曾經的過往,一遍遍地對身邊人開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戰略,字裡行間都是原諒對方的缺點,甚至魔化了對方的形象。

更難得的是有些人刻意地選擇重遊故地,追憶過去的美好,傷感當今的落寂,抒懷內心的遺憾。

所有對過往的層層刨析和留戀忘返,其實都是自欺欺人的騙局,用一個已經離開的人和故事固化自己的思維,不論是憤怒還是傷感都是在矮化客觀事實。

經過很多人選擇自我防禦機制,但是本我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較量,最終因為消極抵抗而錯失了最佳的修復期。

很多時候,明知道積攢的都是失望,卻不肯輕易放手,表象是一種戀戀不捨,其本質則是對自我認知的缺乏和體察。

弗洛伊德說:"夢是被偽裝過的慾望。"

和前任的關係就像”未了心願“一樣,孜孜不倦地放大痛苦的經歷,時刻提醒自己心中不愉快的梗刺,因為持續性的自我攻擊全部彙集到潛意識裡,所以夢成了失戀人發洩壓抑的渠道。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當人陷入一種災難性的死循環後,就很難逾越消極的認知模式,越想越多已經成了一種慣性,不想反而會更加難受。

過度地消耗精力來維持一種病態發作的毒癮,以悲觀的思維模式成就了精神上的快感。

窺視前任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1、活著很累。

曾經有對戀人,女方被分手以後在馬路上逆行開車,最後撞到樹上,差點命喪黃泉。

這樣的行為只是通過發洩的方式榨取自身最後的戰鬥力。

當面臨無能為力的局面,人的內心就會充滿怨恨,在沒有進行心理的疏導和自我調試時,日積月累積壓的負面情緒會困擾著一個人很久,就像一聽到前任同名的人,就會立馬聯想到留存在潛意識被自定義的邪惡軀體,因為做不到接納和改變自己,才會帶著敵意的偏見保留自己的固執。

這種"一……就怎麼樣"的敏感情緒色彩,很容易讓一個揹負沉重的思想包袱。

2、抑鬱寡歡

驕傲的人不甘心挫敗,卑微的人承受誤解的代價。

當"活著很累"的時候,人開始變得暴躁、焦慮,甚者走向抑鬱。

一個人把大量的時光定格在前任身上,她也就沒有餘力和心力做其他事情,過度地破解對方的權限和人生讓整個人開始變得神經質。

憎恨感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抑鬱感。加藤諦三

的確,壓抑內心的憤恨會滋生細菌,侵蝕或者病變,讓原本健康的成年人變成一個特殊體質的"病人"。

3、失去生活的掌控感

當一句"認真你就輸了"的話撕碎了所有期盼和等待的希望,很多人變得沒有主見且缺乏繼續生活的信心。

分手讓脆弱的人更加恐懼一個人的孤獨,她們的依賴症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和前行的勇氣,一旦依靠的人無法給予她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她們就成了"流浪者",除了維持生計的本能外,她們沒有任何物質和精神的需求,開啟了"破罐破摔"的廢柴人生。

如何改變對前任的"窮追不捨"?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1、發洩情緒是一種本能,無需偽裝暴露的情感。

個人的情感宣洩,需要第一時間的本能反應。無論是咒罵、痛哭、摔東西、買醉等等,只要掌握一個原則,不破壞他人的權益和違法的行為,適當地給自己找到途徑進行解壓是一種健康的表達方式。

分手後的親情和友情會顯得格外珍貴。

丟棄防禦面具,坦誠地傾訴自己的苦惱和困境,把真實的情感和思慮告訴你信賴的人,也許你會在溝通中找到最模糊的概念。

2、愛情不分對錯,坦誠面對分手的事實,弱化窺視前任的精神。

別再為一時的慷慨激昂爭辯對錯的緣由。

愛情沒有約法三章地闡明給對錯方應予以何種獎勵和懲罰。

之所以追究"對錯論"是無法釋懷被動的心酸苦楚以及付出後的無償代價。

我們交往一段愛情,常常需要兩性的自由和空間,但在分手之後卻要約束自己不甘心的刨根問底和還原歷史。

分手不需要承載太多的責任,反而告知還有選擇的餘地,尤其和男人對話,原因無非就是那幾款經典獨白,你又何必讓自己活得沒有骨氣?

不卑不亢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不必刨根問底的尋求分手的理由,分手足以證明一切都是不確定性,強行闖進不屬於自己的人生才是一件錯事。

有時候追本溯源尋求真理,但真相暗藏著凜冽和殘酷。

當你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就讓自己停下來休息,找到自認為的舒適圈進行"冬眠",實則是在冷靜的思考。

窺視前任本是徒勞無功、沒有任何價值的事情,可以在開始延遲對一個人的想念,然後逐漸遞增式的告訴自己我只是想起了你,而不是我想你的自我暗示,並以每日減法計算的方式降低對方的觀察頻率。

當你發現自己開始減少對前任的關注度時,循序漸進地給自己設定讀書的計劃,尋找喜歡的娛樂項目保持快樂的動力。

知行合一的時候,人才會把對前任的注意力轉移到提升自己修身、修性、修心的行為上。

3、明確人生價值所向,提升自我認同感和自我覺知效應,從而找到生活的重心。

當你開始學會"偷懶",你的思想就進入自我緩衝的狀態,那麼你完全可以接受事實的客觀性,同時你也會獲得自省的機會,但不是自糾自查,這是個浪費時間和感情的情感體驗。

西貝利曾說過:"當你開始接受現實的第一步也是開啟應對的第一步"。

忽略追究他人缺點,也無需放大自己不盡人意作為自省目標,而是看到終極界限和傾向。

比如,你是一個不能受他人情感控制的人,那麼你做人的底線是不允許被人操控,一旦有這樣的觸碰,你就會開啟防禦措施。

這並不是說在愛情裡應該擁有妥協的精神,而是以一種保護自己的姿態,提升對自我的認同感。

即使是分手,也會恪守自己的原則,擁有一顆強大堅定的內心,不輕易地去遷就和迎合,也就不會被劃分到消極情緒的模式中。

社會心理學提到,危克倫和杜瓦爾發現自我覺知效應,當我們把注意力聚焦到個人身上時,我們更可能將原因歸結到自我。

強化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注重自己的內部感覺,而不是將所有的想象聚合到對方身上,因為環境可以改變個人的意識,去掉對前任的標籤化,人才會更加清醒和覺悟。

生命的可貴在於僅有一次,侷限的思維定式只會犧牲自身的利益,比如,最昂貴的健康。

你日思夜想前任,全年無休地替別人忙碌,漫長的歲月,卻碾壓和辜負自己的人生。

愛情只是靈魂一遇的棲息之地,但並不代表是你的整個世界。

人生的感情需要愛情、親情和友情進行完善,但掌控個人情感的依舊是自己。

歸根結底,個人才是最大的支撐重心。

為何分手後,窺視前任的

習慣不加以抑制,它就會變成你生活的必需品了。奧古斯汀

人重複、強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後,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伴隨一生,但是壞的習慣可能影響人一輩子。

對於前任的窺視,就是一種“上癮”的習慣,用強迫性的思和行為有目的性、持續性、重複性的挾持精神,從而讓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處境。

所以戒掉這種“癮”就需要從生理上克服渴望和慾望,為自己規劃自律的條例,時刻提醒自己的行為是否存在偏差和背離,放大對自尊的需求,無論對方到底過的怎麼樣,讓自己心平氣和地笑看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