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瘾"频繁发作?

今年秋天,一个朋友终于和相恋八个月的老公结婚了,我真心地为她高兴,同时也为自己庆幸,长舒一口气之余,想着以后不会再听她唠叨"前任们"的故事了。

但这里的故事不是他们曾经相恋的往事,而是分手后对前任们穷追不舍的动态窥视和百说不厌的"抒情"与"感慨"。

每天的微信就像闹钟一般,定时的发出提醒,除了风吹草动的必答题外,还要重复性的强调,只因为她的猜测需要不停地分析和探讨,才能短暂地满足她所有天马行空的设想。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他今天好像心情不好,"

"他在听张惠妹的《记得》,你说是不是因为我?"

"我听他朋友说他最近和一个女孩走得很近!"

"那女孩总是和他互动,我刚发现他俩一直有联系!"

为什么分手了还那么在意对方?明知道分手不可能复合,为何强迫自己不停地打听对方的消息?

心里爽以外,伴随更多的是一种落差式的失落感。

只要对方的动向有所更新,就成了她每日的必修研学课,当然少不了"导师"在旁边指导,不仅是情感的引领者,也成为了心灵的启迪者。

但是你会发现,她们窥视前任就像水滴石穿那样富有韧劲儿,所有的猜想甚至是指摘,除了满足那点虚荣感外,更多的是让自己徒增烦恼、满腹的牢骚、困惑感和无力感,整个人变得像个幽灵一样,神出鬼没。

为什么要窥视前任?

窥视,顾名思义,暗中观察。

追踪方式:除了睡觉以外,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是她们选择追踪的目标,比如朋友圈、微博、QQ等社交软件进行严密的监控。

追踪关系网:前任,前任的现任,前任的前任,前任的朋友,前任的同事,前任的家庭成员等。

情绪:被栋型,呈双向性波动,所有的蛛丝马迹都会牵动情感的高涨或者低潮。

心态:复合、复仇、留恋、落井下石的心理。

极端的手段:隐私泄露,肆意报复,损坏名声,恶意诽谤。

对前任的“地毯式”轰炸,确实令人细思极恐。

10月14日,台湾媒体爆料一女子一个月更换轮胎20余次,连父亲的车子地下都装有GPS,经警方调查发现,竟是前男友蓄意喷漆和破坏。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丹尼尔卡曼尼说过:”显然,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便可促使人们改善自身的行为。“

只有分手以后,很多人开始将专注力投射并开始监视前任,把对方的生活起居看得比自己的生活还重要,所有的思想保留在过去,所有的意识都幽禁在自己的灵魂里。

窥视是为了掩盖和弥补曾经的愤怒、遗憾,而内心最脆弱的却是很在意对方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才无法释怀过去。

很多人用虚假的精神寄托来维持和满足内心的空虚,她们好像失去了重生的希望,认为幸福已经与自己无关。

能做到和平分手的非常少,大部分的情侣关系终归踏上感情破裂的道路,最终分道扬镳。

无法放下,一方面是被动分手,一方面是感情受到欺骗或者伤害。

她们用怀疑和猜测的态度像剥洋葱那样,希望窥视到对方更深层、跟隐私的的秘密,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感。

《前任3》,孟云和林佳分手以后,孟云不停地浏览林佳在朋友圈所有的生活轨迹,还刻意地关注她与别人出去旅游的事情。

片子里看到的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骄纵和"看热闹"的负面心态。

的确,有很多人并不希望对方遗忘自己,也不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甚至保持着"恶有恶报"的心态。

比如,当知道对方可能"情场失意,官场得意"时,会冒出恶意、歪曲地思想,恨不得手撕他们,一脚踢出地球的厌恨情绪。

即便知道自己不想看到的结局,也会另辟蹊径地证明对方到底有多渣,告诫自己远离渣男的必要性,更加指明分手是对的,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从中获取精神的富足感。

脑补前任的种种痕迹,是为了在细枝末节上找到内心的契合点,因为无法与过去割舍,所以才会在当下一遍遍地进行自说、自导、自演,用精神安慰内心的空乏。

对过念念不忘,对未来也必将有所期待。

分手以后,仍有一部分人想去挽回,当另一方因为面子、不爱或者伤痛拒绝回心转意时,想回到原点的那个人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折磨。

无数次的翻看两个人曾经的过往,一遍遍地对身边人开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战略,字里行间都是原谅对方的缺点,甚至魔化了对方的形象。

更难得的是有些人刻意地选择重游故地,追忆过去的美好,伤感当今的落寂,抒怀内心的遗憾。

所有对过往的层层刨析和留恋忘返,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的骗局,用一个已经离开的人和故事固化自己的思维,不论是愤怒还是伤感都是在矮化客观事实。

经过很多人选择自我防御机制,但是本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较量,最终因为消极抵抗而错失了最佳的修复期。

很多时候,明知道积攒的都是失望,却不肯轻易放手,表象是一种恋恋不舍,其本质则是对自我认知的缺乏和体察。

弗洛伊德说:"梦是被伪装过的欲望。"

和前任的关系就像”未了心愿“一样,孜孜不倦地放大痛苦的经历,时刻提醒自己心中不愉快的梗刺,因为持续性的自我攻击全部汇集到潜意识里,所以梦成了失恋人发泄压抑的渠道。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当人陷入一种灾难性的死循环后,就很难逾越消极的认知模式,越想越多已经成了一种惯性,不想反而会更加难受。

过度地消耗精力来维持一种病态发作的毒瘾,以悲观的思维模式成就了精神上的快感。

窥视前任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1、活着很累。

曾经有对恋人,女方被分手以后在马路上逆行开车,最后撞到树上,差点命丧黄泉。

这样的行为只是通过发泄的方式榨取自身最后的战斗力。

当面临无能为力的局面,人的内心就会充满怨恨,在没有进行心理的疏导和自我调试时,日积月累积压的负面情绪会困扰着一个人很久,就像一听到前任同名的人,就会立马联想到留存在潜意识被自定义的邪恶躯体,因为做不到接纳和改变自己,才会带着敌意的偏见保留自己的固执。

这种"一……就怎么样"的敏感情绪色彩,很容易让一个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

2、抑郁寡欢

骄傲的人不甘心挫败,卑微的人承受误解的代价。

当"活着很累"的时候,人开始变得暴躁、焦虑,甚者走向抑郁。

一个人把大量的时光定格在前任身上,她也就没有余力和心力做其他事情,过度地破解对方的权限和人生让整个人开始变得神经质。

憎恨感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抑郁感。加藤谛三

的确,压抑内心的愤恨会滋生细菌,侵蚀或者病变,让原本健康的成年人变成一个特殊体质的"病人"。

3、失去生活的掌控感

当一句"认真你就输了"的话撕碎了所有期盼和等待的希望,很多人变得没有主见且缺乏继续生活的信心。

分手让脆弱的人更加恐惧一个人的孤独,她们的依赖症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勇气,一旦依靠的人无法给予她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她们就成了"流浪者",除了维持生计的本能外,她们没有任何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开启了"破罐破摔"的废柴人生。

如何改变对前任的"穷追不舍"?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1、发泄情绪是一种本能,无需伪装暴露的情感。

个人的情感宣泄,需要第一时间的本能反应。无论是咒骂、痛哭、摔东西、买醉等等,只要掌握一个原则,不破坏他人的权益和违法的行为,适当地给自己找到途径进行解压是一种健康的表达方式。

分手后的亲情和友情会显得格外珍贵。

丢弃防御面具,坦诚地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困境,把真实的情感和思虑告诉你信赖的人,也许你会在沟通中找到最模糊的概念。

2、爱情不分对错,坦诚面对分手的事实,弱化窥视前任的精神。

别再为一时的慷慨激昂争辩对错的缘由。

爱情没有约法三章地阐明给对错方应予以何种奖励和惩罚。

之所以追究"对错论"是无法释怀被动的心酸苦楚以及付出后的无偿代价。

我们交往一段爱情,常常需要两性的自由和空间,但在分手之后却要约束自己不甘心的刨根问底和还原历史。

分手不需要承载太多的责任,反而告知还有选择的余地,尤其和男人对话,原因无非就是那几款经典独白,你又何必让自己活得没有骨气?

不卑不亢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不必刨根问底的寻求分手的理由,分手足以证明一切都是不确定性,强行闯进不属于自己的人生才是一件错事。

有时候追本溯源寻求真理,但真相暗藏着凛冽和残酷。

当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就让自己停下来休息,找到自认为的舒适圈进行"冬眠",实则是在冷静的思考。

窥视前任本是徒劳无功、没有任何价值的事情,可以在开始延迟对一个人的想念,然后逐渐递增式的告诉自己我只是想起了你,而不是我想你的自我暗示,并以每日减法计算的方式降低对方的观察频率。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减少对前任的关注度时,循序渐进地给自己设定读书的计划,寻找喜欢的娱乐项目保持快乐的动力。

知行合一的时候,人才会把对前任的注意力转移到提升自己修身、修性、修心的行为上。

3、明确人生价值所向,提升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觉知效应,从而找到生活的重心。

当你开始学会"偷懒",你的思想就进入自我缓冲的状态,那么你完全可以接受事实的客观性,同时你也会获得自省的机会,但不是自纠自查,这是个浪费时间和感情的情感体验。

西贝利曾说过:"当你开始接受现实的第一步也是开启应对的第一步"。

忽略追究他人缺点,也无需放大自己不尽人意作为自省目标,而是看到终极界限和倾向。

比如,你是一个不能受他人情感控制的人,那么你做人的底线是不允许被人操控,一旦有这样的触碰,你就会开启防御措施。

这并不是说在爱情里应该拥有妥协的精神,而是以一种保护自己的姿态,提升对自我的认同感。

即使是分手,也会恪守自己的原则,拥有一颗强大坚定的内心,不轻易地去迁就和迎合,也就不会被划分到消极情绪的模式中。

社会心理学提到,危克伦和杜瓦尔发现自我觉知效应,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到个人身上时,我们更可能将原因归结到自我。

强化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注重自己的内部感觉,而不是将所有的想象聚合到对方身上,因为环境可以改变个人的意识,去掉对前任的标签化,人才会更加清醒和觉悟。

生命的可贵在于仅有一次,局限的思维定式只会牺牲自身的利益,比如,最昂贵的健康。

你日思夜想前任,全年无休地替别人忙碌,漫长的岁月,却碾压和辜负自己的人生。

爱情只是灵魂一遇的栖息之地,但并不代表是你的整个世界。

人生的感情需要爱情、亲情和友情进行完善,但掌控个人情感的依旧是自己。

归根结底,个人才是最大的支撑重心。

为何分手后,窥视前任的

习惯不加以抑制,它就会变成你生活的必需品了。奥古斯汀

人重复、强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后,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一生,但是坏的习惯可能影响人一辈子。

对于前任的窥视,就是一种“上瘾”的习惯,用强迫性的思和行为有目的性、持续性、重复性的挟持精神,从而让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处境。

所以戒掉这种“瘾”就需要从生理上克服渴望和欲望,为自己规划自律的条例,时刻提醒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偏差和背离,放大对自尊的需求,无论对方到底过的怎么样,让自己心平气和地笑看众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