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印度全部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

【每點新防務(1062期)·4月7日】:2020年4月1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宣佈,在剛結束的2019財政年度中,該公司營業額超過30億美元,並在該年度完成了全部272架蘇-30MKI戰鬥機中的222架的本土化生產任務。並在官方聲明中表示,希望在新的財政年度中,印度空軍能夠繼續訂購幾十架蘇-30MKI的合同,以便彌補印度空軍因今年大面積退役米格-21等老舊戰機遺留下來的空檔,同時繼續協助印度空軍因維持42箇中隊(每中隊配備18-20架戰鬥機)所產生的250架戰鬥機缺口。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但這兩年外界卻報道印度本土生產的蘇-30MKI已經有近一半因各種故障無法升空,甚至還爆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交付印度空軍全新出廠的蘇-30MKI時,竟然混用了二手AL-31FP發動機——這就不難理解印度國產化的蘇-30MKI這些年被曝出高達60多次的嚴重故障和墜機事故了,其中有不少就是因為飛行中發動機突然停車導致的。就這樣的業務水平,居然還有臉叫國家追加訂單,真是為了賺錢專坑本國飛行員的“三哥”啊!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想當初在1994年,印度空軍首次率領規模龐大、專家雲集的代表團訪問了俄羅斯,就之前交付的蘇-30K戰鬥機性能“坑爹”向俄羅斯表示了不滿,並提出了印方需求與俄羅斯洽談繼續升級的事宜。但因為印度太“磨嘰”,談了近2年還沒有最終決定設計方案,於是“大毛”怒了,蘇霍伊設計局總師直接下令按照1995年雙方第一次協議內容開始設計,並將改進版命名為蘇-30MKI。2年後的1997年3月,第一架蘇-30MKI靜態驗證機完成試製;同年7月1日蘇-30MKI首飛成功——這也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解體後完成的第一種改進型戰鬥機。

蘇-30MKI在印度多災多難

隨後,由於印度需要時間確定其在蘇-30MKI上改裝的航空電子裝備的型號,交付工作耽擱了較長的時間。後來印度空軍選擇的裝備提供給伊爾庫茨剋制造廠的生產線,組裝好的飛機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測試,最終兩架蘇-30MKI於2001年年底飛往印度。在2002年6月-9月中,俄羅斯又陸續交付了10架量產型蘇-30MKI,並將其中5架用安-124運到印度普鈉基地進行組裝和檢查飛行。到了9月27日,蘇-30MKI已經正式裝備位於印度西部那格浦爾空軍基地的第20飛行中隊。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但蘇-30MKI作為一種俄羅斯設計和製造的現代化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卻被印度在其上進行了大量“定製”改裝——當然了,外購裝備按照本國軍事裝備體系進行換裝關鍵設備以利於融合,這種操作是正常的,中國早年購買蘇-27和後來購買蘇-30MKK、蘇-35等都換裝了我國自行研製的關鍵電子設備。可印度玩的更“風騷”,因為本國軍工科研技術不高,難以獨立完成為蘇-30MKI換裝本國設備,於是又向法國和以色列訂購用於替換的關鍵電子設備與武器管理系統、雷達、航電等。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但印度又發現自己的強項其實在軟件方面,於是一手包辦了為蘇-30MKI開發任務計算機和導航系統在內的所有的控制軟件。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特點實際上賦予印方對蘇-30MKI很多改進的權利,這就包括日後為蘇-30MKI預留了使用其他非俄製彈藥的能力——要知道我國買的蘇-30MKK可沒這待遇,俄方不提供火控權限,我們用了好多年才讓蘇-30MKK用上了國產彈藥——不過另一方面,儘管印度軟件業發達,但是印度開發的軟件能不能與俄羅斯的機載計算機硬件相融合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在飛行當中,計算機“消受”不起印度先進的軟件程序,突然“死機”可不是好玩的——蘇-30MKI曾經出現過多次空中發動機停車事故,不知道是否與此有關。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但蘇-30MKI自從進入印度空軍後頻頻發生各種故障,而且至今已經墜毀了多架,甚至在2015年印度國防部還公開指責俄羅斯製造的蘇-30MKI質量有缺陷,導致其當時只有一半左右的蘇-30MKI可以起飛作戰。可在後來的調查中卻發現,這些印度指責俄羅斯的“質量”問題很多是“甩鍋”行為,比如印度抱怨俄羅斯提供的發動機壽命太短,蘇-30MKI的AL-31FP累計飛行時間不到120小時就要返廠大修的問題,其實是因為俄羅斯發動機沒有為印度所處的南亞乾旱炎熱的氣候條件進行改進,導致發動機葉片很快會發生破損。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況且印度極為看重的AL-31FP三維矢量噴管技術,當時還並不成熟,自然故障率居高不下。而且印度空軍飛行員剛接觸這種裝備了具有三維矢量推力發動機與數字線傳飛控系統的重型戰鬥機,操作熟練度壓根不行,很有可能一大部分故障是被印度飛行員不規範操作搞出來的——印度蘇-30MKI在參與美國“紅旗軍演”被“暴揍”,就是因為飛行員沒能熟練操作AL-31FP的矢量噴口而被“擊落”。當然了,蘇-30MKI本身也是有不少問題的,畢竟這也是俄羅斯解體後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搞出來的“夾生”貨,雖然在印度資金注入後有了較大改進,但天生缺陷還是很明顯的。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比如蘇-30MKI空重大、AL-31FP發動機耗油量也大,而為了達到較遠的航程,蘇-30MKI就要減少載彈量,而印度的空中加油機也無法滿足大編隊蘇-30MKI執行遠距離打擊任務的需求。而且蘇-30MKI全壽命使用成本過於高昂,機體壽命和發動機壽命(現在已經提升不少)都比當時西方同類產品少一倍左右,特別是發動機壽命,導致雙發的印度蘇-30MKI光在發動機一項上就耗資不少,這也就不難理解發生在全新出廠的蘇-30MKI上混用二手AL-31FP發動機的“醜聞”了。

中國買蘇-30MKK竟然還有“八卦內幕”?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就在印度積極給俄羅斯“打款”研製蘇-30MKI的差不多時候,中國也向俄羅斯提出了購買多用途戰鬥機的需求。這與當時對岸開始裝備美製F-16與法國幻影2000先進戰鬥機有關,而且我們空軍中用於執行攻擊任務的打擊力量佔比太小,這就導致我們在成功裝備蘇-27SK和國產化殲-11空優戰機後,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可以使用精確制導空面武器和使用中距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能力的多用途新型戰機上,而且我們還對這種新型戰機的最大航程與滿油起飛最大載彈量上有“剛需”,並且還要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和機身結構增強。於是蘇霍伊設計局在1998年與中國空軍簽署了生產蘇-30MKK的生產合同。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但在中國空軍與蘇霍伊簽訂蘇-30MKK的第一批38架合同前,竟然還有一段堪稱“戲劇化”的“內鬥”戲碼上演。話說還在蘇聯時代時,蘇霍伊設計局只負責飛機的設計工作,具體生產任務是依靠他下屬的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IAPO)和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KnAAPO)兩家完成的。所以在中方代表前往參觀蘇霍伊設計局時,也參觀了伊爾庫茨剋制造廠和共青城生產聯合體,並且伊爾庫茨剋制造廠還是俄羅斯蘇-30量產廠家,而共青城航空廠只生產蘇-27單座型,而且當時印度蘇-30MKI的生產也已經確定了伊爾庫茨剋制造廠。所以伊爾庫茨剋制造廠的領導對於獲得中國蘇-30MKK的製造任務變得信心十足,但最伊爾庫茨剋制造廠卻把這副好牌給“打爛了”!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蘇聯解體後蘇霍伊設計局下屬的這兩家飛機制造廠都開始了私有化進程,但其中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的領導層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脫離了蘇霍伊設計局的控制,倒向了當時由蘇聯銀行業寡頭之一成立的“新計劃新理論”軍工集團,而且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與新軍工集團在之前與印度就蘇-30MKI進行140架生產談判中,竟然有意將蘇霍伊設計局排除在外,這種要“自立山頭”的舉動自然讓蘇霍伊設計局惱火不已。而且中方在同意為蘇-30MKK研製計劃支付部分(傳說有5000萬美元)費用後,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更是在新軍工集團支持下,再次繞過蘇霍伊設計局與中方聯繫,著力推銷其自行升級的蘇-30KN,可想而知蘇霍伊設計局該有多惱火。所以,最終蘇-30MKK的生產任務被交給了共青城製造。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當然了,這個結局恐怕也是中方不想自己的蘇-30MKK與印度的蘇-30MKI在一個工廠生產導致的,畢竟以兩國的關係而言,這兩種重型戰鬥機都將是各國當時最先進的“殺手鐧”,自然不可能放心在一個工廠生產。當然,選擇共青城廠也是我們的不得已之選,就技術能力與經營狀況而言,當時榜上大款的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無疑要比共青城廠好一些。但好在共青城廠最終完成了蘇-30MKK的生產任務,並且第一批蘇-30MKK在我國鼎新基地通過測試後,良好的打擊能力也確定了第二批38架的採購合同。而第二次又加入了採購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與我國投資開發的Kh-31和Kh-59系列空地導彈、KAB-500和KAB-1500系列炸彈。當然,後來我們為了加強飛行員培訓和維持與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的關係,最後一次採購了28架蘇-27UB雙座型。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但與印度蘇-30MKI不同的是,我國採購的蘇-30MKK並沒有被授權開放源代碼,導致我們購買的蘇-30MKK長時間只能購買俄羅斯原裝武器彈藥,而無法使用我國研製的大量自產導彈、炸彈。這就導致我國購買的蘇-30MKK不但要持續向俄羅斯購買關鍵的發動機備件,還要購買大量俄羅斯產配套彈藥,這無疑是嚴重製約我國蘇-30MKK戰鬥力的“瓶頸”。而印度因為在設計階段就加入了蘇-30MKI項目中,並且還能選裝其選定的法國和以色列設備,並且印度自行編寫火控代碼,這就使印度蘇-30MKI具備擴展使用西方武器彈藥的能力。但我國蘇-30MKK在我國科研人員攻關多年後,才在前兩年具備使用國產彈藥的能力——“大毛”的“雙標”玩得也是很溜的!

印度蘇-30MKI為何著急升級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而印度空軍在裝備蘇-30MKI十幾年後,才在2020年1月20日宣佈在印度南部建立了一支新的永久性蘇-30MKI戰鬥機中隊——222“虎鯊”中隊,但因為蘇-30MKI之前都被部署到與中、巴臨近的印軍中部空軍司令部下屬的巴雷利空軍基地,隨時準備利用蘇-30MKI重型殲擊機的多用途能力強、航程遠等特點,承擔著印度空軍力量的先鋒,實施對喜馬拉雅山以北地區進行深入腹地打擊的重任。但今年成立的“虎鯊”中隊卻只給調撥了4-6架蘇-30MKI,最快要到2021年才能補齊滿編18架的規模。但這個中隊將有8架蘇-30MKI具備掛載並使用空射版版“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能力。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其實在2019年印度空軍參謀長訪問俄羅斯時就公開表示,已經向俄羅斯發出了為印度蘇-30MKI進行升級的請求,並且同時宣佈採購一批價值2.18億美元的R-27導彈,用以增強蘇-30MKI的攔截能力。其實印度嚷嚷著要升級蘇-30MKI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從2016年蘇-30MKI出現多次重大事故和墜毀後,印度就喊話俄羅斯要將蘇-30MKI升級到“五代機”標準,但一直沒有實質行動。而蘇霍伊設計局其實早已為印度蘇-30MKI準備了一個“大禮包”,這就是“超級蘇-30MKI”升級套餐。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其實早在蘇-30MKI研製階段,印度就看不上俄羅斯那落後的航電設備技術水平,為其採購了法國產VEH3000平視顯示器和大氣計算機,以及法國的LVT數據鏈總線、GPS INS,以及英國編隊組織控制系統和加掛以色列“利特寧”光電瞄準吊艙,還有印度自己研製的任務計算機系統。再加上蘇-30MKI本身的硬件參數,在印度確定採購的90年代末期還算強大,但這只是“紙面數據”而已。而實際上蘇-30MKI自從在印度開始服役至今,各種大小毛病從沒間斷過,而到現在對於是俄羅斯設計缺陷,還是印度維護不利的扯皮也沒有結果。但從印度蘇-30MKI依舊要繼續生產的苗頭看,印度對於蘇-30MKI的基本性能還是滿意的,唯一不滿意的或許是其已經大幅落後於我國空軍的航電設備了。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針對這一點,蘇霍伊設計局可謂“急客戶所急”的典範,在印度對蘇-30MKI大量故障進行抱怨之後,2018年就推出了一個“超級蘇-30MKI”升級方案,直接將其在蘇-57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側視雷達、襟翼雷達、光電傳感器、機載計算機等在內的完整航電系統,以及矢量推力系統完整移植到蘇-30MKI上。蘇霍伊設計局聲稱,在換裝117S發動機和新型矢量推力尾噴管後,“超級蘇-30MKI”將憑藉三翼面的優勢,在機動性方面超越蘇-35。當然了,蘇霍伊設計局希望憑藉最後一句話打動印度——因為中國已經確定採購了24架蘇-35。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但印度對蘇霍伊這套改裝方案一直興趣不大,原因很簡單:當初印度深度介入蘇-30MKI的設計方案時,排除了大量俄羅斯生產的航電設備與控制軟件系統,導致俄羅斯對印度蘇-30MKI的持續“吸金”能力十分不滿。而這一次蘇-30MKI看似升級後會超過中國蘇-35,但關鍵的更換117S發動機的項目卻能直接將印度再次“圈”回對俄羅斯的全面依賴。因為117S發動機採用的是全數字化控制,要與飛機的飛控計算機整合,而現在的蘇-30MKI則是採用印度自行編寫代碼的獨立計算機所控制,在升級到更先進的117S發動機後,蘇-30MKI勢必要脫離印度的控制,被迫放棄現在安裝的一大批西方航電設備,轉而使用全套俄羅斯產航電設備。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這樣一來,印度當初費盡心思裝上的一大堆西方先進航電設備,以及自行編寫的控制系統,就會隨著俄羅斯這一招“釜底抽薪”而前功盡棄。並且這套“升級大禮包”依舊採用的是“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比現在蘇-30MKI使用的雷達性能提升有限,這是因為俄羅斯在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域技術落後,壓根無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所以只能不停地給客戶灌輸“無源相控陣雷達”依舊存在技術優勢。當然,對於印度在蘇-30MKI項目上一直硬懟蘇霍伊的“不羈態度”,以及趁著蘇聯解體大幅壓低蘇-30MKI售價的行為,蘇霍伊這一次在升級報價上一定會給個“良心價”的。君不見,當初俄羅斯白送給印度一艘航母只需要支付“一點”改造費的後果嗎?——印度支付了23.5億美元!

中國的蘇-30MKK還有優勢嗎?

誰實話,如果印度果真採用了蘇霍伊的“超級蘇-30MKI”升級大禮包,那麼其改造後的綜合性能自然會超過我國的蘇-30MKK,但這樣的“超越”對於我國已經裝備蘇-35和殲-16的情況下,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況且我國蘇-30MKK也不是用來與印度蘇-30MKI“頂牛”的,我們還有大片的海空需要蘇-30MKK和蘇-30MK2的守衛,更高一級的還有20系列的存在。不像印度至今最先進的除了正陸續接收的36架“陣風”外,印度空軍就數蘇-30MKI“最靚”了。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所以即便印度把蘇-30MKI升級的超過了我國蘇-30MKK,那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畢竟蘇霍伊從蘇-27以來的多種型號,都只是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較小的性能提升,大多使用成熟的技術儲備而避免採用未經驗證的新技術,這樣不但大大減少了設計新型號的時間成本與技術成本,還能較快地向市場推出新型號來賺取客戶的“眼球”。但這種“擠牙膏”式的升級模式除了“唬”外行,其實作用並不大——要知道現在俄羅斯空天軍裝備最多、還在下單採購的依舊是蘇-30SM和蘇-30M2,並不是號稱“終極側衛”的蘇-35。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況且,以蘇霍伊提供給印度的“超級蘇-30MKI”禮包而言,其難度已經不亞於重新設計一種新型戰機了。現在印度最合理的升級方案大概率不會把這個升級包照單全收,畢竟印度還是比較相信西方的航電設備。這樣一來,蘇-30MKI的升級或許重點在於穩定性和多個西方設備之間的融合成熟度。因為如果搞得太複雜,印度實在不如直接購買定製版的蘇-35划算,或者直接採購蘇-57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