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比社會更危險,公園比酒吧更易染艾滋

第32個世界艾滋病日剛剛過去,有些事不能被忘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發布的2019年面臨的十大健康威脅,艾滋病毒位列當中。

數據顯示,中國報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已經超過95萬人,雖然整體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近年來青年人群、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報告數呈增多趨勢。

小學課本里都會寫,艾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但課本不會告訴你,目前艾滋病經輸血傳播基本阻斷,經靜脈吸毒傳播和母嬰傳播得到有效控制,性傳播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男男傳播"和"廣場舞傳播"

2019年1~10月新報告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佔73.7%,男性同性性傳播佔23.0%。儘管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新增艾滋病感染者的情況呈"兩頭翹"趨勢。所謂"兩頭"即學生和老年人。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今年7月底透露的數據,中國15到24歲之間的青年學生近年每年報告發現艾滋病病例在3000例上下,而男男性行為成學生群體中的主要傳播途徑。

陝西省疾控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省每年新報告學生感染數在100例以上,平均每20名艾滋病患者中就有1名是學生。學生感染艾滋病主要傳播方式是男男同性性行為傳播,所佔的比例已經超過70%。

目前男男同性性行為已經取代了靜脈吸毒傳播艾滋病成為我國艾滋病感染的第一高危人群,這一艾滋病的傳播形勢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小輝(化名,男)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當他拿到檢查結果時,雙手發抖。

"我只是在外校找了個朋友,怎麼可能就染上了艾滋病呢?"

半年前,小輝通過網絡認識了附近城市的一位大學生,兩個人彼此都有好感,因而確定了戀人關係。在戀愛期間,小輝和對方有了性接觸,"因為是同性戀人,彼此間都感到很慶幸,不用擔心懷孕的問題,因而兩人在一起從未採取過安全措施,也從來沒有想過會感染艾滋病。"

因為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缺乏,小輝在性行為時沒有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最終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另一個感染人數上升的群體則是老年人。

大學比社會更危險,公園比酒吧更易染艾滋

近年來,中國的老年人群,特別是60歲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報告數,從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8年的24465例。

2014年,52歲李先生前往醫院求助。據李先生介紹,他在得艾滋病之前有多名性伴侶。以在廣場跳交際舞的方式結識性伴侶,因為覺得50多歲已經失去使女性受孕的能力,所以不戴避孕套。據李先生介紹,他與50多名女性發生過性關係,其中,有十幾個已經查出患有艾滋病。

艾滋病夫婦生健康娃不是天方夜譚

2018年,研究者對我國艾滋病高發地區HIV陽性育齡婦女生育意願進行了一次調查。從結果來看,現無孩子的HIV陽性育齡婦女中,59.2%的人有生育意願的。

但是,"母嬰傳播"像一把劍插在這些育齡婦女的心頭,很多艾滋病人因為害怕孩子被傳染上艾滋病而放棄了生育,甚至放棄了與愛人組建家庭。

艾滋病人王玲(化名)說,她曾聽信吃下8個帶殼的煮雞蛋能夠治癒艾滋病的偏方,結果不但無效,消化道還因為蛋殼受到了損傷。

王玲(化名)丈夫說,由於自身疾病,生一個健康的孩子對他們來說曾經既是一個心願也是一個心結,但是健康的女兒平安出生後,心中的焦慮很快就得到了平復。所以相信醫生,相信科學才是最重要的。


大學比社會更危險,公園比酒吧更易染艾滋

萍萍(化名)和丈夫都是艾滋病感染者,他們很想有個孩子。"害怕會把艾滋病毒傳給下一代。"懷揣著對生子的心願,萍萍和丈夫來到了艾滋病諮詢室。

疾控工作人員詳細地介紹了母嬰傳播的知識。"艾滋病雖然可以通過母嬰傳播,但只要通過科學的母嬰阻斷措施,還是有很大希望生下健康寶寶的。"這讓萍萍對於生個健康寶寶有了信心,她開始更主動地諮詢相關知識,並且,丈夫積極地配合著相關的檢測和治療。

"但是,生育過程仍然是存在風險和利弊。"疾控工作人員尊重萍萍的決定,但同時也再次強調這不能是衝動之舉。就在諮詢結束的幾個月後,萍萍懷上孩子了。在替萍萍高興的同時,疾控工作人員建議她,選擇一家正規的醫療機構,並且定期接受孕期保健,並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實。

10個月的孕期,萍萍焦慮又開心。最終,萍萍接受了剖宮產手術,寶寶順利出生。為了降低寶寶感染艾滋病的風險,萍萍忍痛放棄母乳餵養,對寶寶採用了人工餵養方式。經過疾控中心長達18個月的隨訪,最終,確認寶寶沒有感染艾滋病。

一些關於單陽家庭生育的醫學研究,中國的科學家甚至走到了世界前面。想要孩子的陽性夫婦,儘快開始正規治療,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優化治療方案,做好充分的孕前準備,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完全不是夢想。

在"零艾滋"前,或許可以先實現"零歧視"

周華(化名)是廣州有記錄以來的第一例艾滋病人。得知自己患病後,不知所措是他的第一感受。在醫生的介紹裡,他和家人認為:這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不治之症。

在確診後不久,周華和妹妹、母親一起去外婆家裡吃飯。吃完下樓周華才記起自己的鑰匙忘拿了,返回外婆家客廳時,他發現外婆正用夾子夾著酒精棉花擦拭那張他坐過的木凳。沒有多說一句,他抓過茶几上的鑰匙跑了。

周華的心情我們不得而知,但從那一刻起,他決心從此隱藏自己的艾滋病人身份。

為了避免家人受牽累,許多感染者長期流浪在外。許多原本在當地可以獲得免費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寧願遠走他鄉自費治療。另有一部分感染者,在配偶離開後,為重組家庭,隱姓埋名到新的地方開始生活,增加了新的傳染幾率。

前幾年,路邊出現了不少舉著"我是艾滋病人,請抱抱我"標語的人。但在不同的城市,人們的態度不同,有些地方的舉牌者收穫了不少擁抱,但也有些人站在人流密集區域卻依舊無人上前。

大學比社會更危險,公園比酒吧更易染艾滋

近年來,反歧視的口號越喊越響。除了個人,一些企業也在努力科普,為艾滋病零歧視而努力。

由騰訊遊戲追夢計劃和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最近上線了一款叫《藍橋咖啡館》的小遊戲,名字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咖啡廳的模擬經營,實際上這是中國首款聚焦防艾公益的遊戲。

遊戲中玩家需要扮演咖啡店長,傾聽三位艾滋病毒攜帶者的原因。其中,"沒有犯過錯的人,是不會明白這世界的複雜的"等臺詞更是打動人心。

遊戲上線後,他們還在武漢理工大學做一個活動。參與者購買咖啡的同時,還可以在現場為騰訊公益的艾滋病項目進行募捐等。

很多人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們可能是醫生,因為職業而感染;可能是警察,因為緝毒染病,也可能是孩子,生而痛苦……即使是性傳播,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受到無意識的欺瞞。勇敢面對,積極治療是他們唯一的辦法。

艾滋病人受到的歧視,並不比他們身體承受的痛苦要輕。想實現"零歧視",道阻且長。

甚至艾滋病人家人的生活也受到了不小影響。因為艾滋病,有些孩子的父母去世、離異或改嫁了,他們只能和祖輩相依為命,甚至有些失學在家。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在中國西南的偏遠山區還有不少……

小玉(化名),12歲。父親患有艾滋病,不能勞動,母親殘疾,爺爺奶奶年老體衰,家中還有一4歲妹妹需要撫養,無固定經濟來源,靠母親賣小菜和政府救濟維持生活。

小文(化名),13歲。2009年,父親因艾滋病離世,母親隨即離家。姐弟二人與近七旬的爺爺一起生活,爺爺體弱多病,家中無固定經濟收入,生活來源僅靠2畝地的甘蔗。


大學比社會更危險,公園比酒吧更易染艾滋

為了讓這些孩子走進校園,免於因艾滋病影響帶來的再次傷害,用教育的力量幫助他們建立起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2012年,青愛工程(全稱為"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依託當地社會組織設立工作站,在艾滋疫情最嚴重的鄉村中小學設立青愛小屋,開展防艾教育、性健康教育,並對受艾滋影響的特困兒童和家庭進行救助。

艾滋病日過去了,但他們的生活還將繼續。或許,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