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是瑞幸造假事件已經有人盤滿鉢滿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比較火,關注事件經過。漫天飛的都是媒體角度對事件的渲染,包括分析瑞幸咖啡資本系的、挖掘董事長+資本的鐵三角關係的、延伸到神州汽車資本路徑的、還有痛斥透支國人海外信用的,如此種種,媒體角度居多。如何對事件分析和反思,更應迴歸到客觀視角。

我們先從靈魂三問開始。


第一問,瑞幸咖啡為什麼在上市之後造假?

瑞幸咖啡是2019年5月18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瑞幸咖啡在資本市場的跳躍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而且上市的業績就是虧損,是用模式打動的資本市場而不是業績。瑞幸咖啡上市之前不造假,剛上市就造假,到底是什麼原因?以不僅是一杯咖啡而打動資本市場的,反而會已咖啡的收入來取悅股市的投資人嗎?瑞幸咖啡會已翻倍的收入業績來考核運營團隊嗎?按瑞幸咖啡的開店速度和免費力度,貌似開店的熟練和流量才是重要的業績指標。

瑞幸咖啡上市之後造假的動機是什麼?


第二問,為什麼在收入上造假,50%以上的收入是假的,他們視審計師為空氣嗎?瑞幸咖啡內控管理系統是完全失效的嗎?

我們知道自薩班斯法案後,內控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必備。瑞幸咖啡盈利模式,從公司成立到上市最短時間,就是把一杯咖啡變成了不僅是一杯咖啡,包括在線網絡、大數據你能想到的一切。暫且不去枉論商業模式好壞,我們看以肯定的是這個模式下的財務結構和財務特徵不是以短期盈利為主的。

上市之前就是虧損的,上市之後繼續虧損是不是可也接受?不僅僅是以一杯咖啡的商業模式,投資人或者市場對它的考察,不應僅僅是咖啡賣了多少錢,店面數量以及流量數量恰恰是它市值支撐,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幹50%收入虛假?正常嗎?

很多種造假的方法,不管是客觀還是主的,蓄謀是偶爾的,上市公司管理團隊一定懂得系統數據都是留痕的都有內控,從註冊到訂單到用戶付款,系統裡的數據複核起來有多難嗎?安永沒有這樣的人才嗎?這樣內控簡單道理不清楚嗎?通過跳單來去虛假做收入能解決後面一系列的比對問題嗎?會不會又更大的陰謀?

瑞幸咖啡一定明白,如果審計師不簽字,那麼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所以拿技術不支持為由不讓審計知道,不是一個成熟財務團隊的做法。收入造假難不難?邏輯上講,收入鏈條中一一對應邏輯鏈條很清晰,從用戶到訂單到最後付錢都是匹配的,收入和成本也是匹配的,審計師在系統裡做比對是沒有問題的,何況50%的收入造假,對不上的東西太多了吧!有膽量造這樣的假,相信一定有要跳樓利益在引誘著他。

那麼這跳樓的利益在哪兒?


第三問,為什麼瑞幸咖啡在4月初自曝造假?

有兩個時間點大家可以關注。第一個時間點是,2月份渾水公司發佈瑞幸咖啡虛假報告,明確瑞幸咖啡收入等是假的,事實清楚。第二個時間點是,至今瑞幸咖啡還沒有披露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

瑞幸咖啡只披露了前三季度財報,第四季度充其量是一種預測,或經過審計師審核過的數字,而不是審計數字,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爆造假, 4月2日爆出2019年第二到第四季度Coo團隊造假22億收入。為什麼二月份不承認,為什麼不和審計師協商解決,為什麼不能審計後修改業績,為什麼造假數據要包括未正式公告的第四季度?

當然可以有很多猜測,比如說安永作為審計師,年審發現問題,不簽字,必須解決,倒逼調整,但是不是調整範圍,而不應該是自殺式爆炸?都是假設,但如果你是董事長,你會自爆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收入造假,而不是內部修正或改正,或掩蓋儘量少的輕描淡寫的公佈於眾,不去引爆地震;還是,故意引爆,希望股市大幅度跳水?

瑞幸咖啡的股東和高管團隊都是資本玩家,說到資本玩家,有很多評論說資本玩家不做實業必然如何,其實要肯定他們在金融領域的作用,是活躍經濟活躍金融市場,投資人懷有不同目的是可以理解的。給我們的想象是,自曝22個億虛假收入,能給自爆者帶來什麼好處?可能正是自曝動力?

資本市場有一種玩法叫做空。在媒體報道上會看到,自曝虛假的前幾天,有大筆不正常做空交易,2月份前混水報出虛假報道之前,做空方是渾水及其對沖做空機構,那麼瑞幸咖啡自曝22個億元虛假收入前,做空方是誰,誰在受益?

資本市場是不是需要想象力,在股價斷崖下跌後,資本玩家或投資人對沖基金或瑞幸咖啡股東及管理團隊,是否有人在笑,是否已經通過做空盆滿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