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投入及产出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新中国建国7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走过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我国科技发展不断提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实现了从过去的追踪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从统计数据视角,突出体现在我国科技投入和产出规模的大幅增长。

我国科技投入及产出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改进项目管理评价机制、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等政策使科研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1],是1991年的6.2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随着经济实力跃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达19657亿元,是1991年的138倍,1992-2018年年均增长20.0%,远超同时期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更是屡创新高,2014年首次突破2%,2018年提升至2.18%,超过欧盟15国[3]平均水平。按汇率折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

我国科技投入及产出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为8383.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1981-2017年年均增长14.1%。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效果凸显。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2.44万家和2.42万家,分别是2009年的3.3倍和3.5倍,减免金额分别达到570亿元和1062亿元,对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科技产出量质齐升

  科学论文成果丰硕。2018年,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大幅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8年我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

  专利发明量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432.3万件和244.8万件,分别是1991年的86倍和98倍。专利质量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54.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35.7%,比199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我国科技投入及产出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知识产权产出取得长足进步。经过多年的深耕厚植,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截至2018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737.1万件,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申请人提交马德里体系商标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三;全年著作权登记量突破345.7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235.2万件和110.5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