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怎雷水族村寨

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

民族文化原生态保留得十分完好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地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土家等17个。

不过日常出镜率非常高的主要是苗族侗族和布依族,一是人口多,二是地域广,所以接触也多一些。

但是水族全国总人口也才40万左右,以水族命名的地方只有一个三都水族自治县。

但是水族却是少有的能有自己文字系统的少数民族。了解水族文化和体验水族风情,最好的地方就是三都水族自治县,而怎雷是一个民风淳朴、文化原始的水族村寨。

喜欢民族村寨风情,又看腻了成熟民族村寨景区的驴友们可以到处一游,只是现在配套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吃住行等接待方面不是非常丰富,但是可以让你深入体验水族村寨的生活和风情。

目前建议相对资深的玩家自驾游,如果普通驴友最好结伴自驾。

去怎雷只有一条路,是一个盘桓在崎岖山涧里的陡峭山路。有40度的大坡,有360度的转角。路是刚修的水泥路,虽然惊险,但一路的美景却是让人留恋不舍。从都江镇盘旋而下,到山底,便是一泓清澈碧绿的水域,这是都江镇的饮用水库。再盘旋而上,就到了怎雷。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怎雷村现有传统民居建筑200余栋,传统禾仓建筑111栋,规模较大,具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文物价值。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怎雷村的传统民居形成在清康熙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村子建在半山坡上,因为山高坡陡,村子被高高地托举在坡峰上,从远处看,高耸入云。村前是悬崖峭壁,河沟深幽,蜿蜒南去的都柳江,留下一河的清澈。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村里古树成荫,梯田层层,与青瓦老屋互为衬托,交相辉映。200多栋吊脚木屋,高低错落,恢宏气派。看似拥挤不堪,实则层次分明,互不遮挡,整个村寨形似松散却又气韵相连,古朴生动。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村里都是山地,无法进行机械化生产,至今还是用牛耕地,镰刀收割,肩挑背扛,刀耕火种。村民们出门必带的老三样就是:镰刀,火种,扁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村里的女人们除了繁重的农活外,还要纺线织布,手工缝衣做鞋。马尾绣、蜡染是她们在悠长的生活实践和特定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手工技艺,已经被收入中国非遗名录。男人则以铜鼓舞、古瓢舞、古乐等代代传承。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这些古老的习俗,在该村均保留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每逢节日,村里都有隆重的展示。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村子周围峰峦叠嶂,植被丰富,时常云雾环绕。在村子后面的山顶上放眼望去,群山起伏苍茫,山壑里云海翻腾,怎雷村被轰托得如同仙境。

对于游客的来来去去,村民们只是友好地对你笑笑,自顾自的忙碌着。似乎连那点好奇也收敛着,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天天,一年年。

每日一景第二期:水族村寨|怎雷——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