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太白,劍仙李白

《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詩仙太白,劍仙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

詩仙太白,劍仙李白


在李白的生平中,有一件事非常可疑——終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唐代主要詩人中,只有李白沒有參加科考,這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李白自己的說法是:我是天才,懶得考進士。實際上這只是託詞,李白有他的難言之隱,他根本沒資格參加科舉考試,這跟他的身世有關。

詩仙太白,劍仙李白


李白的祖上因為犯了法,被貶到當時的邊疆——碎葉城一帶。被流放地以遊牧為主要謀生手段,中土之士不一定擅長。但李白的祖先是從中土過去的,對中土有什麼物產,西域有什麼物產,都比較清楚。李白的先人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生存方式,最合適的就是做商人。李白的身世,恰好都佔了:一是罪人之後,二是商人之子,且恐為異民族之子。這樣的出身,使他喊出了真真切切的牢騷:“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李白一生沒有參加科考不足為奇,他為友人剔骨遷葬的行為,卻著實讓人無法理解。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的《俠客行》不僅僅在寫他所景仰的古時的俠客,同時在暗寫他自己的經歷。

詩仙太白,劍仙李白


李白身材不夠高大,但身輕體健,有萬夫不擋之勇。唐代流行鬥雞活動,年輕時的李白脾氣火爆,在一次鬥雞活動中,大發神威一連手刃了好幾個潑皮。“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

為了學劍術,提高武藝,李白又專門到山東。他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一詩中寫道:“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唐代文人裴敬寫過一篇文章《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裡面講李白“常心許劍舞。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曰:‘如白願出將軍門下’。”大唐有三絕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張旭和李白都是飲中八仙;裴將軍是李白的師父,是大唐第一劍客。李白作為裴旻的徒弟,其劍客身份確定無疑。

詩仙太白,劍仙李白


李白除了有一個著名的劍客師父外,還有一個殺手徒弟,有詩為證——《贈武十七諤》,他的徒弟叫武諤,排行十七。武諤是個殺手,不是詩人。他拜李白為師,是要學武藝,而不是學詩文。

千古文人俠客夢,在唐代,作俠客、為大將是當時年輕人的普遍追求,是一種時髦的人生觀,是太平盛世的時代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