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一歲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郭聞

倏忽一年,“錢報博物館小蜜蜂”一歲了。

“小蜜蜂”,源起講解員業內的“暗語”——指的是講解時用的對講器,因為它會發出“嗡嗡”的聲音。

所以,這是一支紮根於各大博物館的文化志願者隊伍,有點兒小特殊,平均年齡不超過13歲,最小的才7歲。他們都是初中以下的學齡兒童,利用節假日,“傳遞正能量,收穫課堂外的知識”,在杭州各大博物館做志願服務,幫助別人的同時,收穫不一樣的成長和快樂。

這一年,這些“小蜜蜂”們跟著各路專家、老師、講解員遊走在博物館間,行走在野外科考場地,與展品對話,與自然相融。

我們不想用現在流行的“打卡”一詞來形容孩子們參加活動的狀態,這不是簽到,也不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因為我們試圖建立起孩子和博物館間的親密關係,利用一切有利於孩子們吸收各項知識、有利於與社會交往的公共場所,培養孩子們更多的課外興趣,並使他們用自己所學,向更多的人傳播。而對於博物館來說,這也是將博物館融入整體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這一年,孩子們在博物館裡學習。我們的首場秀——與浙江省博物館合作的古埃及文明展觀展及講解活動,因為活動的火爆不得不臨時加場,便預示了這支隊伍的美好未來。他們在觀展中求知,他們又在業餘的講解中展現自我,把自己的所得告訴更多的人,鍛鍊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鍛鍊了社會交往能力。

七月的暑假,我們與浙江自然博物院合作舉辦了小小志願講解員培訓,邁開了走向專業志願講解員的小小一步。為期一週封閉式的學習,訓練的不僅是講解技能,更是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以及獨自解決人際、學習等問題的能力。家長說,離開父母的一週,是飛速成長的一週。

這一年,孩子們接受著高校老師的專業訓練。去浙江大學地質博物館看展,對照著地質標本聽博士生們的講解;聽博士生導師的講座,並且現場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問題。

寒假冬日的寒風會阻隔許多孩子放飛大自然的腳步,卻是我們小蜜蜂們的科考好時節。孩子們跟隨著浙大地球科學院的博士生導師走向山川,考察浙江大地,小心翼翼地用地質錘敲下具有收藏意義的人生第一塊岩石標本,甚至是難得一見的化石。

春天來了。這是繁花的季節,也是蜜蜂的季節。我們在2020年春天的首場活動,也來了。

“小蜜蜂”一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