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群運營的你要知道的9條鐵律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談到了初級社群運營需要了解的7條法則,分別為建立綱領,聚集人群,設定領袖,互動關係,定製規矩,營造氛圍,裂變複製。除此之外,社群運營還有9大鐵律也必須要了解。


作為社群運營的你要知道的9條鐵律


(一)粉絲的篩選標準
粉絲的質量決定了社群的質量。在粉絲進入社群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篩選標準,即我們常說的門檻。人們對輕鬆得到的東西表現的都不會很在意,相反對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往往倍加珍惜。金庸小說中即使是丐幫,在入幫之前還要經歷一系列的考驗流程。當然,並不是是要刻意的難為用戶,只是希望通過合理的篩選機制從而過濾掉劣質用戶,留下優質用戶。

(二)前期的預熱工作
欲速則不達。在社群剛剛建立之初,群主就迫不及待的想發佈活動等其它信息。人的適應能力是有限的,起碼要給用戶一個適應環境的週期。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本人作為用戶剛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要求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難免不會產生望而卻步的心理。因此,社群搭建之初的預熱工作非常必要,可以幫助用戶快速的適應環境,融入集體。


(三)7*24的工作時間


社群運營是一項典型的高強度及人員密集型工作。如果你認為社群運營是一項非常輕鬆的工作,那隻能說明你很傻很天真。社群運營作為以人為核心的工作,但凡群裡有問題就要進行回覆,無論在何時何地。因此,社群運營是一個非常勞累乃至於7*24小時的工作,如果想做相關工作,請先做好心理準備。


(四)社群的黏性互動
社群在建立初期,很多社群往往較為冷清,難以提升用戶黏性。要想提升社群的活躍度,就一定要增強前期的互動頻率,通過不斷地設計話題,活動等各種形式促進社群成員互動。需要強調的是,在發言過程中,我們是以主持人的角色登臺的,一定不要喧賓奪主,搶了粉絲的風頭。


(五)時間的高峰抓取
社群運營雖然是一項7*24小時的工作,但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時刻守在社群前面。每一類用戶都有特定的上線高峰時間。通常情況下集中在早7點-9點,晚9點-11點兩個時間段中。當然,某些特殊群體性質的用戶可能時間段會有差異,只要抓住用戶上線的高峰期就好。


高峰期間的運營得當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到這並不意味著非高峰時期的時間不重要。只是相對於高峰期間的對比。如果社群高峰期間的流量達到了瓶頸,那麼在想有質的提升可能就需要非高峰時期的不斷積累。


(六)角色的cosplay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科學的運營和管理背後,一定要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社群之間出現了紛爭,這是你需要扮演一個法官的角色。社群之間出現了敵人,你需要扮演的是一個警官的角色。甚至於當社群內沒有人發完的時候,你需要去扮演一個託的角色。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會在需要的時候扮演出不同的角色,滿足情境下的需要。


(七)內容的層層篩選
社群搭建之後,一方面要通過好的內容提升粉絲的活躍度,另一方面也要謹防垃圾內容的出現。如果說優質內容是社群黏性的催化劑,那麼垃圾內容就是社群黏性的炸彈。人與內容共同構成了社群,篩選內容比篩選粉絲更加重要。優秀的內容能夠讓用戶路轉粉,垃圾的內容也可以讓粉絲粉轉路。對待在社群內散發傳播垃圾內容的用戶,應該及時制止並給予對應的懲罰措施。


(八)社群的適時引爆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前面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社群也搭建了,用戶也聚集了,話題內容和社群活動也在有條不紊的展開著。這個時候,就需要適時的引爆社群環境,使社群氛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於社群引爆,有一本書《引爆點》的三個思維可以借鑑,分別是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環境因素法則。


(九)社群的外溢效應
當社群運營到了一定的程度,所有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獲得商業變現。當社群因為某個節點被引爆之後,就會像炸彈一樣不斷波及周圍,對周圍產生影響。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不斷重複上面的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