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入驻长安,皇帝逃奔四川,占尽优势而失败只因这4点原因

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后,朝政日益腐败,在之后的一百年里,虽有“元和中兴”的昙花一现,但终究架不住“牛李党争”与“宦官乱政”的摧毁。至此以后,中央政权逐渐旁落他人。

唐朝终究没能实现往昔的盛况,在内,有藩镇割据、宦官作乱;在外,有吐蕃、契丹骚扰边境。以致国家日益腐败,加之苛捐杂税骤起,全国百姓苦不堪言,唐朝终于显现出下世的光景来。

一场旱灾点燃了“灭唐”的导火索,公元875年,关东发生大旱。彼时,政府不但不全力救灾,反而强行征收赋税,强制徭役,致使广大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揭竿而起,加入起义军,吹响了反抗唐朝腐朽统治的号角。其中就有这么一位起义军首领——黄巢。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从小善于骑射,虽无笔墨,但却头脑灵活,颇有诗赋之才。成年之后,科举之路屡试不第,然而为人豪爽,比如落第之后的他,还写下了慷慨激昂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其侠义于乡里,唐末起义爆发之时,百姓们纷纷自动投向了黄巢,这样一来,他自然成为了一方领袖,不过此时的他正伺机而动。

公元875年,机遇终于来临,濮州人王仙芝起兵作乱,明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侄儿黄揆等起兵,响应王仙芝,又明年,王仙芝于荆南被招讨使曾元裕杀死。

黄巢入驻长安,皇帝逃奔四川,占尽优势而失败只因这4点原因

农民起义

而黄巢收其余众,此后,他的起义军从宣州(今安徽省池州市附近),途经湖、湘、江、浙,继而打下广陵,然后渡过淮水,攻陷洛阳,之后西行攻破潼关,杀向长安,最终,迫使当时的皇帝唐僖宗退守四川。进驻长安后,还自称为皇帝,一扫之前落第的阴霾。

可前期取得巨大优势的黄巢,却没能守住“江山”,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前后反差为何如此之大?我认为理由有四。

一、纵容手下,管教不严

原本黄巢前期之所以能够一鼓作气,攻入长安。就是因为百姓不满唐朝的残暴统治,才斩木为旗,跟随黄巢等起义军揭竿而起,这时候百姓与他同仇敌忾,战斗力爆棚。

于是乎,在黄巢的带领下,起义军一鼓作气,于公元881年,进驻长安。进入长安后,黄巢军队秋毫无犯,并散发钱财给穷人,因而百姓都很满意这位起义军首领。之后他建立起大齐政权,为了笼络士人之心,且又不至于让大权旁落贵族,因此他只录用四品以下的官员,说明黄巢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草莽之人。

黄巢入驻长安,皇帝逃奔四川,占尽优势而失败只因这4点原因

繁华的长安城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起义军鱼目混杂,且混有盗贼,如今又到了长安这种温柔富贵乡,长时间之后,他们开始肆意妄为骄奢淫逸了起来,但这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其部下开始以杀人为乐,而黄巢竟然还不加以制止。《资治通鉴》记载:

巢馆于田令孜第,其徒为盗久,不胜富,见贫者,往往施与之。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

二、残暴不仁,失去民心

其部下杀人,好像带动了黄巢内心邪恶的一面,于是他也开始学习杀人,首当其冲的就是,遗留在长安的原宗室贵族。杀人的同时,不但“越货”所有贵族的财物,而且连平民也不放过,搞得长安鸡犬不留,民不聊生。《资治通鉴》记载:

庚寅,黄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

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882年,唐军开始反攻长安,由于不堪黄巢及其手下的暴虐统治,长安百姓开始倒戈相向帮助唐军。而黄巢不但打赢了唐军,而且还其元气大伤,此时他非但没有下令追击唐军,反而纵容手下开始屠城。至此之后,不但长安百姓反对他,而且全国军民都开始反对他。

黄巢入驻长安,皇帝逃奔四川,占尽优势而失败只因这4点原因

兵荒马乱,全体讨伐黄巢

此情此景,犹如昨日再现,原本百姓跟随他反唐,是因为唐朝不得人心;百姓跟随唐反他,也是因为他也不得人心而已,这不正好体现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吗?

三、胸无韬略,错失良机

原本到这里,黄巢还是占据两条优势:

其一,唐军人心涣散:

唐军攻打长安,战线拉得太长,而入城之后的唐军也是不成气候,竟也对长安城大肆劫掠,以致乱不成军,而黄巢只是将其击败,赶出城去,却不乘胜追击,坐失大好良机。而此时出逃的唐军必定军心涣散,溃不成军,如果黄巢率领军队乘胜追击,一定能够全歼唐军。

其二,唐军人心不齐:

再加之唐僖宗逃到四川后,在内的藩镇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如李克用父子一开始,也想趁乱抢个地盘,结果失败后就北逃至鞑靼。同时,中原大乱之际,周边地区也正虎视眈眈。而此时的唐军本就战斗力低下,且四方藩镇,也都袖手旁观,内斗不止,所以,此时的唐军可谓是腹背受敌,如果黄巢追击,唐军必败无疑。

黄巢入驻长安,皇帝逃奔四川,占尽优势而失败只因这4点原因

本应乘胜追击敌人

总之,此时的黄巢要是乘胜追击逃跑的唐军,再回过头来,清除自己军中的害群之马,然后与民约法三章,休养生息,尚能够扭转乾坤。只可惜,黄巢终究还是一个胸无韬略的“草寇”而已。

四、泯灭良知,总叛亲离

同年九月,即公元882年九月,整顿休养后的唐军卷土从来,全面反攻长安。而黄巢手下大将朱温,见形势不妙,投降唐军。再到十一月,唐军主将李克用带着沙陀、鞑靼的一万多人南下,之后连战皆胜,明年四月,即公元883年四月,就将长安收复。黄巢则逃出潼关。

同年六月左右,黄巢由于军粮补给不足,他居然开始下令以百姓充作军粮,由于太过血腥暴力,以恐不适,我就不加以描述,只得引用《旧唐书.黄巢传》记载:

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黄巢入驻长安,皇帝逃奔四川,占尽优势而失败只因这4点原因

众叛亲离,全体歼之

此时的黄巢已经到了泯灭良知,丧心病狂的地步,而事实上他已身处腹背受敌,众叛亲离之际,最终等待他的将是自食恶果,果不其然,报应来了,公元884年,在李克用和朱温的联合绞杀之下,这个恶人竟被自己的二当家尚让,戕杀于西川。据敦煌文书《肃州报告》记载:

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进头。

总的来讲,黄巢终究是个见识粗鄙的草寇,入主长安后,不但不与民休养,减轻赋税、徭役,恢复社会生产,反而纵容自己、纵容手下,以杀人越货为乐,导致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种种反差,正好应验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