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扮演反面角色的太監,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的?

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 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

”清朝思想家唐甄《潛書》中這樣生動形象的描寫中國歷史上,宦官這個特殊群體。這些有些特殊的人,伴隨著封建王朝的存亡,在中國歷史上整整存在了2000多年。

而在這2000多年裡,他們在歷史的舞臺上往往都扮演者反面角色。他們之中有當過宰相的、有掌握兵權的、有稱王稱侯的(稱王指的是比萬歲少100歲的九千九百歲),還有弒君立儲的等等。

那麼這個本來只是服務皇帝個人的角色,最初是怎樣一步步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作威作福的呢?這還的從西漢的政治體系說起。

經常扮演反面角色的太監,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的?

三公九卿制

西漢初年,王室和政府界線不清,當時的政治體系主要是三公九卿制,也就是說,皇帝下面,在政治舞臺上表演的就是所謂的三公和九卿,這裡面並沒有宦官什麼事。

當時所謂的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尉。丞相管行政(總理),是文官的頭,太尉管軍事(國防部長),是武官的首,御史大夫掌監察(紀檢委),是副丞相,輔助丞相監察一切政治設施。

而所謂的九卿,指的是太常(奉常):掌宗廟禮儀,下屬官員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等。光祿勳:掌宮殿掖門戶,下屬官員有大夫(掌議論)、郎(內守門戶,外充車騎)、謁者(掌賓贊受事,就是引導禮儀)。衛尉:掌宮門屯衛兵,下屬官員有公車司馬、衛士、旅賁等。太僕:掌輿馬(負責皇帝出行時的車馬安排)。

廷尉:掌刑辟(法官)。大鴻臚:掌諸歸化蠻夷(外交)。宗正:掌宗屬大司農:掌谷貨,主田租收入(國家的公稅)。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天子(稅收,天子的私稅)

而此時的宦官,並沒有權利參與政治生活,他們多半出身貴族,只是因為罪罰,不得已受刑後充當,與普通士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大都有聰明才智,故刑而用之,社會地位較工人、商人、農民、牧民等一般平民高,所謂的“宦”,並無惡意,比如官宦、仕宦、宦學等語,足以證明。那麼宦官是怎樣走上政治舞臺的。那還得從漢武帝奪丞相之權說起。

經常扮演反面角色的太監,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的?

皇帝、丞相的權力對比

西漢初年的皇權和相權的權力對比,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問題。當時,皇帝、丞相各有一個所謂的“秘書處”。

皇帝的“秘書處”有六尚,分別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尚書,全部由士人擔任。除了尚書,其它五個都只是負責皇帝的衣食起居而已。而就是這個最後這個尚書,讓宦官有了登上政治舞臺的機會。

相比皇帝的“秘書處”,丞相的“秘書處”要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多,稱作十三曹,一西曹,主府史署用(組織部,下層官吏升遷)。二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組織部,中上層官吏升遷)。三戶曹,主祭祀農桑(農業部)。四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公文管理)。

五詞曹,主詞訟(監察機關)。六法曹,掌郵驛科程(郵政)。七尉曹,主卒曹轉運(路政)。八賊曹,管盜賊(公安機關)。九決曹,主罪法(法院)。十兵曹,管兵役(武裝部)。十一金曹,管貨幣鹽鐵(央行)。十二倉曹,管倉谷(稅務)。十三黃閣,主簿錄眾事(辦公室)。由此看來,全國方方面面政務都得由丞相來管。

經常扮演反面角色的太監,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的?

更進一步的是,不光政務由丞相管,連皇宮的一切事也由丞相來管。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副丞相),隸屬於丞相。在御史大夫下面還有一個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這個人的職責就是駐守皇宮,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十五人,皇宮的一切事都歸其管理,而他又屬於丞相系統。所以,皇宮的一切事都歸丞相管。

就連皇帝本人有什麼事,也是先交代御史中丞,由御史中丞請示御史大夫,再轉報丞相。丞相有什麼事,也是照著這個過程來執行。比如文帝時,丞相申屠嘉根本不用上報皇帝,就差點殺了文帝寵臣鄧通和景帝老師晁錯。

經常扮演反面角色的太監,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的?

漢武帝奪權

等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繼位後,為了獨掌權柄,採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一是重用六尚中的尚書,管理尚書事的稱為中謁者令,簡稱中書令(等到漢武帝晚年時,不跟士大夫接觸,便使用宦官作中書令,這是宦官第一次接觸政務的機會,當然這是在除過了秦朝那個不知是不是宦官的趙高外)。二是剝奪御史中丞居中制事的權力,廢除侍御史、部刺史。三是九卿等不必經過丞相,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而尚書的權力,在大司馬霍光領尚書事後達到了頂點。而丞相的威望和權力已大不如前了。比如車千秋為丞相時,霍光謂車千秋曰:光治內,君侯治外。再比如,霍光廢只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時,當時的丞相楊敝竟然毫不知情,光事後謂之曰:此內朝事,無關外朝。

經常扮演反面角色的太監,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的?

漢宣帝專政

等到了漢宣帝劉病已時代,霍光去世後,為了奪回權柄,漢宣帝恢復舊制,以魏相為御史大夫,所有奏封事不經過尚書,架空霍家人把控的尚書職位,並用明升暗降的方式解除霍家人掌握的兵權,最終得以將權柄收回,而後用宦官弘恭為中書令、宦官石顯為僕射。(尚書令,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成帝用士人,復故。令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僕射,署尚書事,令不在則奏下眾事。)這兩人在宣帝時,雖然沒有機會參與政治,但在宣帝去世後,終於等登上了政治舞臺。

宦官登場

等到宣帝臥病不起的時候,託付後事時,拜侍中樂陵侯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太子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三人受遺詔輔政,兼任尚書事。因為三個受命輔臣的都領尚書事,所以丞相的權力又全部移到了尚書這邊。

經常扮演反面角色的太監,是如何登上政治舞臺,興風作浪的?

不過總領尚書省的蕭望之和周堪雖然得到了新皇帝漢元帝的信任,卻在與宦官弘恭、宦官石顯的政治鬥爭中失敗。不久,弘恭病死,石顯接替其擔任中書令,成了這場政治鬥爭的最大贏家。因此成了漢朝第一個專權太監,掌權期間結黨營私,打擊異己,擾亂朝政。

集團形成

最後,經過御史中丞到尚書,又從尚書到宦官,宦官得以獲得參與政權的機會,

等到了東漢時期,宮內全部用閹人,士人不在參與宮內之事,皇室和政府分判明晰,正式的宦官集團得以形成,從此宦官就跟朝臣一樣,時不時的就站到了政治舞臺,並在這個舞臺上,隨著封建王朝的起起落落而起起落落兩千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