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印度著名電影藝術家拉傑·卡普爾,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名為《流浪者》的影片,轟動國內外影壇。
在片中,他以卓別林式的表演手段,批判了“父親是好人,兒子永遠是好人,父親是個賊,他的兒子必定是賊”的血統論。
1955年,這部電影在中國譯製上映,1978年又再次復映。影片插曲《拉茲之歌》、《麗達之歌》曾廣為傳唱,那悅耳的旋律,至今還被人們喜歡。
片中拉茲生身之父----法官拉貢納特的那句斷言:“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還曾在國內一些媒體就此話是唯心還是唯物引發過討論。
《流浪者》片中的場景富麗堂皇,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它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印度等級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
影片曾於1953年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拉傑·卡普爾1924年生於印度孟買。
他的父親普里特維·拉傑·卡普爾,是印度著名戲劇、電影藝術家。普里特維在青年時期曾組建過擁有150名演員的“普里特維·拉傑劇團”,以後轉入電影界。
特維·卡普爾的三個兒子在他的影響和薰陶下,先後都成為印度著名的電影演員。
拉傑·卡普爾在兄弟三人中是老大。他從18歲起就在孟買有聲電影公司當場記,23歲自導自演了第一部自傳體影片《火》。此後,他又自導自演了愛情影片《雨》,這部影片使他一舉成名。
成名後,他建立了拉傑·卡普爾電影製片廠,併兼任製片人、編劇、導演和演員。他通過塑造卓別林式的小人物,很快成為印度青年觀眾的偶像。
50年代初,拉傑·卡普爾對反映貧苦人生活的社會題材產生了濃厚興趣。
1951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流浪者》,回答了“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周圍環境所造成的,還是得自於父母遺傳的疑問?”
影片的這一主題,深深震撼了觀眾心靈。拉傑以巧妙的藝術構思,完美的導演手法和精湛的演技,成功打造了《流浪者》這部經典。
影片中,扮演麗達的演員,是印度最有才華的女星納爾吉絲。她曾和拉傑·卡普爾合演過《火》與《雨》。《流浪者》是他們的第三次合作。
《流浪者》成功之後,拉傑·卡普爾在50年代又自導、自演了《擦鞋童》和《在夜幕下》兩部影片,均取得了極大成功。
其中《在夜幕下》,還獲得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拉傑·卡普爾一生主演過50部電影,導演過10部,監製過14部,堪稱影壇全才。
1987年,卡普爾獲得印度電影終身成就獎,轉年因病去世,享年64歲。
拉傑·卡普爾家族,是印度名副其實的電影世家。他的二弟薩米,也是印度著名電影演員和作曲家;三弟薩西是印度影壇上紅極一時的明星,併兼任製片人和導演。
拉傑·卡普爾的長子蘭德希爾,主要從事影視導演工作;次子裡希,也已經成為目前印度最的影星。連拉傑·卡普爾的一個孫子,也開始活躍在印度影壇上。
影片中著名的《拉茲之歌》,就是主演拉茲的拉傑·卡普爾當年自己演唱的。
(拉傑·卡普爾)
現今網絡上流傳的拉茲卡普爾92歲還在演唱《拉茲之歌》的視頻,引起影迷很大疑惑:
拉傑·卡普爾已於1988年去世,本人怎麼又會出來唱歌呢?
可以肯定的說,視頻中92歲的演唱者,一定不是拉傑·卡普爾本人。
有細心讀者對比兩人照片,認為眉毛差別明顯。但兩人長得頗像,猜測或許是他的弟弟,但是不是尚不得而知。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閱讀更多 掌心春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