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作者 | 一隻堅果兒

鯨看 | ID: hualujk


所謂紀錄片,

是指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紀錄片的本質是“說真話”,

意義是用真實引發人們的思考。

然而,在眾多影視作品中,

紀錄片往往是被人們忽視的一部分……

在4月3日的豆瓣一週口碑電影榜中,排名第一的是一部名為《礦民、馬伕、塵肺病》的紀錄片電影,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能不多,


因為這部影片從未公開放映,


它最引人關注的時刻只是曾空降過豆瓣實時熱門第一,


除此之外,再無別的什麼大水花。


小編初次見到這部電影時,其評分高達9.0


雖然現在評分已降至8.6分,但這部影片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高分之作,更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紀錄片。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記錄的背後,是十年的付出


紀錄片,最重“真實”二字。


而“真實”正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看點,


它真實到什麼程度呢?


影片記錄的就是導演父母家人的生活。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導演蔣能傑是一位獨立電影導演,


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拍攝紀錄片和公益電影,


2014年,他執導的紀錄片《村小的孩子》獲得了第三屆鳳凰視頻紀錄片大獎的最佳紀錄長片獎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2018年,他執導的電影《矮婆》先後入圍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華沙國際電影節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在這些優秀紀錄片的背後,有一部影片的拍攝橫跨了近十年,


這部影片就是《礦民、馬伕、塵肺病》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記錄,本就是一個很耗時間的過程,


2010年跟拍2019年12月上映,蔣能傑導演用十年的時間呈現了一部83分鐘的現實紀錄片


作為一位獨立電影人,蔣能傑的拍攝條件十分艱苦,


最初,他的拍攝器材只有一部DV,而這部DV還是他北漂攢錢加借錢才買的,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蔣能傑導演在微博上說,《礦民、馬伕、塵肺病》有近一半的素材是他拿這部DV拍的,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機器一般,所以影片也沒有那麼高清。


整個紀錄片的成本很低,贊助也不多,成本中花費最多的就是

時間成本


影片中70%的素材是蔣能傑導演跟拍八年而成,其餘素材則是由棉花沙影像工作室的攝影師王明飛和倪化軒拍攝,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素材拍攝完成後,就要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影片後期製作的成本依然不高,由於素材太多,又是方言,蔣能傑導演只能自己剪輯,而剪輯又陸陸續續耗費了6個月的時間,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除了剪輯,調色、聲音的處理也是由導演簡單製作,


製作簡陋的原因很淺顯也簡單,外包公司太貴,請不起。


沒錢製作,自然更沒錢宣傳,


那這部影片是如何空降豆瓣熱門的呢?


起因是一位網友在豆瓣上給這部影片標記了“想看”,隨後,這位網友就得到了蔣能傑導演的回關和私信送片源,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原來,影片不能公開放映,一開始網上也很難找到資源,所以導演就在豆瓣蹲著,誰標記了“想看”,他就會直接關注並親自遞上資源地址


導演此番獨特的送片行為,一時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也因此,網友們才順勢把《礦民、馬伕、塵肺病》頂到了豆瓣實時熱門第一。


正如豆瓣上的一段短評所說,沒人看、難上映、沒錢賺,這些都是中國獨立紀錄片所處的困境


拍紀錄片比拍其他類型的影片更耗時耗力,


尤其是真實生活的紀錄片,無導無演,只是記錄,


沒有劇本,更沒有“喊卡重拍”這一說,


十年的拍攝,才凝聚成了這部83分鐘影片,


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的生活,平淡又直擊人心,


可以說,它不只是電影,更是藝術。


苦難,亦是真實


《礦民、馬伕、塵肺病》的主角有三位,


馬伕蔣美林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小礦主小劉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塵肺患者趙品鳳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三位主角,撐起了這部紀錄片的名字,也撐起了整部紀錄片的內容。


紀錄片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集中於

礦民和馬伕的開礦生活,第二部分則集中於塵肺病


第一部分的內容比較散,主線和側重點都不是很明顯,


但從這些零散的生活片段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這些依靠開採礦石為生的人生活的艱辛。


“整頓”是他們最常提及的一個詞語,


對他們而言,政府整頓是比礦難還要值得擔憂的事,


他們害怕整頓的人,因為整頓的人會砸機器、燒礦棚,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他們躲避整頓的人,因此他們只能晚上偷偷把礦石運出山村,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他們會討好整頓的人,搞好關係,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他們也會指責整頓的人,過過嘴癮。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由於是非法開採,礦民們買不到真炸藥,所以即使假炸藥有毒,他們也只能使用假炸藥,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他們平時生活在礦山上,生存條件很差,住的地方都是用石塊堆起來的,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取水不方便,就沒法洗漱,十天半個月才能洗一次澡,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生活艱難,但他們有著一顆最樸素的愛國之心,奧運會、國慶閱兵、亞運會都是他們愛看的。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死亡,也是他們經常提及的話題,


看似談笑風生地在討論礦難死了多少人、中毒多少人,


但實際上,他們只是習以為常,心裡有多苦澀,大概沒人能懂……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影片的分割線是在20122013年,非法開採的礦洞紛紛倒閉,鏡頭也由此轉向了塵肺病,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第二部分的主線和側重點相比第一部分要清晰得多,


因為影片的第二部分主要記錄的是一個人的生活——塵肺患者,趙品鳳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片中出現的矽肺

是一種常見的塵肺病類型,

矽肺的病因是由於長期吸入遊離二氧化硅含量較高的粉塵所致,屬於一種職業病,多見於礦工。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塵肺病被稱為

會呼吸的痛


因為一旦得了塵肺,就意味著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呼吸,每一次呼吸都要用盡全身力氣。


或許,只是文字還不夠直觀,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種會呼吸的痛有多折磨人,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處於塵肺病晚期的趙品鳳已救治無望,只能靠吸氧來維持生命,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靠吸氧維持生命,家裡是萬萬不能停電的,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停電意味著機器無法運行,機器無法運行就代表吸不了氧,而吸不了氧就可能會死。


因為塵肺病,趙品鳳爬樓梯都很困難,一層樓梯,他可能需要歇三四次,


因為塵肺病,趙品鳳什麼活都幹不了,只能靠在外打工的弟弟接濟,


因為塵肺病,趙品鳳的家人花了很多錢為他治療……


有命換錢,沒錢換命,


這不止是趙品鳳一人的命運,也是這個礦村大多數人的命運。


塵肺病在這個村裡是常見病,鄰里聚一起討論的除去低保就是報銷


一年900多的低保,指標嚴格,申請不上,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說是免費治療,卻稱矽肺是職業病而不給報銷,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政策的不落地讓村民們怨聲載道,但他們,無力改變……


影片中,最讓人心酸的一個鏡頭就是,


導演說要給趙品鳳一家拍張合照,


而趙品鳳隨後笑著說了一句,給我拍張壽相(遺照),


顯然,他早已接受隨時死亡的命運。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死亡,終究還是來了,


2018年5月11日,家裡停了電,吸不了氧氣,又沒有叫到救護車,


最終,趙品鳳的生命到此畫上了句號。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一場普通的農村葬禮,卻讓人心中充滿難過,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看著老人的痛哭,一股無力感湧上心頭……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影片到趙品鳳的葬禮就結束了,但趙品鳳也只是苦難的一個縮影,


片末,有這樣一個數據,


據民間組織估算,目前

中國累計塵肺病患者高達600萬,佔全國職業病首位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粗礪,但有意義

《礦民、馬伕、塵肺病》是一部很粗礪的紀錄片。


為什麼說它粗礪?


因為它不夠華麗,也沒有經過那麼多修飾,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拍攝時間跨度長,早期的素材很散,拍攝也不夠成熟,鏡頭有些晃,剪輯出來的效果也比較亂,這些是問題,也是其真實之處,


後半部分聚焦於趙品鳳的生活,影片才真正踏上正軌,有了主線,展現的內容也有了重點,更能直擊人心。


影片上映至今,面臨不少爭議,


有人指責導演負能量,


有人懟這些人為什麼要去做非法礦工,


更有甚者說他們活該,


但其實,仔細想想,以十年前的狀態,他們真的能有更好的選擇嗎?


現如今,我們感受到了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感受到了社會的安定和諧發展,


可是,在大部分人跟上了時代發展的同時,總有一小部分人是還沒來得及跟上的,


他們生長於山村,環境必然不優越,


“窮”更是一個很難緩解的常態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從根源上來看,山村裡的孩子僅是讀書就很難


供不起,就只能讓孩子放棄上學,


總說,寒門出貴子,


但供都供不上,還怎麼寒門出貴子?


換言之,即使是供上了,在山村,教育資源不均衡又是一大問題,


這種情況下,真正的貴子能出幾個?


沒有知識,他們只能去做勞力工作養活一家人,


而他們之所以去做非法礦工不正是因為這個工作掙得錢多嗎?


十年後的現在,他們可以去城市裡送外賣、送快遞,


但十年之前,他們能選擇的只是跟隨父輩做礦工。


當然,這些人當中也有劣性的人,有錢就變壞的人不在少數,把錢敗光的人也有,但這種人畢竟是少數,


正是有不好的一面存在,記錄才更為真實。


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一部最真實的電影


在小編看來,這部紀錄片存在的意義是讓大家看到社會一個真實的角落,為塵肺病發聲,而不是負能量,


如果沒有這部紀錄片,可能沒有那麼多人會注意到在山村還有那些生活艱辛的平凡人,


如果沒有這部紀錄片,可能沒有人能瞭解到塵肺病患者的痛苦,


只有看到了生活的不易,才會懂得珍惜所擁有生活。


紀錄片,是一個時代的備忘錄,


當時代被繁華矇住雙眼,


有人願意沉下來,


用樸實的鏡頭記錄繁華背後的角落,


以行動為邊緣人群和弱勢群體發聲,


這是一件難得的事,


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更是一件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