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他就哭?孩子各種不合作,家長該如何破

孩子平時各種不配合,該怎麼破

孩子已經3歲了,30多斤的體重硬是要抱著,吃飯前拒絕先洗手,睡覺前拒絕去刷牙,玩得很髒卻不肯洗澡,好說歹說都不行,一強迫他就大哭,弄得我們也冒火,家庭大戰一觸即發……孩子在平時各種不合作,我們該如何破?——一位寶媽發來了這樣的問題。

其實,關於解決具體問題的文章,我在以前也寫過《 》,不過寫的都是實際的操作,那麼今天,咱來系統地談一下——“在面對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時,父母該如何處理”這個大問題。

在這裡,我把所有的套路分為了“上”“中”“下”三個策略:

上策:日常洗腦

論兵法的最高境界,自然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說,不用兩軍交戰,敵人就已經喪失了戰鬥力,在己方沒有一絲一毫消耗的情況下取得完勝。

同理,在育兒界最厲害的教育方式,莫過於“春風化雨”,不是說這樣會多麼擅長處理衝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它就很少會引發衝突,因為父母一旦和孩子battle起來,大多是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而告終的——孩子受到傷害,大人氣得半死,雙輸!

不願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他就哭?孩子各種不合作,家長該如何破

所以說,不要等孩子鬧起來了,你再焦頭爛額的想辦法,功夫要在平時下,積極做好孩子的洗腦工作,讓孩子打內心裡“接受”洗手刷牙這些事兒是每天必須要做的。

所以,在繪本裡有一大類,叫做“日常行為習慣繪本”,每套內容看上去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一個可愛的人物形象,去做洗手、刷牙、洗澡等的事兒,感覺是有那麼點無聊。但你千萬不要小瞧了它們,這都是洗腦的神器啊,多入手幾套和孩子各種讀,他就會發現:“所有的小朋友、小動物都很開心地在洗手刷牙”!這樣他在心理上就不太會牴觸這些事了,雖然孩子可能還是不願意做,但“我知道應該做這件事,但我懶得做”和“爸爸媽媽命令我做,但我不想聽”這是兩種不同的感覺。

除了繪本,用動畫片來洗腦,效果也是不錯的,反正孩子也要看動畫片,還不如有選擇的選幾集講“日常行為”的來看,“小豬佩奇洗澡,汪汪隊裡的狗狗們也洗澡,那你呢?”

此外,家裡的大人也要給孩子做榜樣——你在洗手刷牙的時候,表情誇張一點,心情開心一點,經常鄭重宣佈說:“我要刷牙啦,哎呀可真白啊”,讓孩子看見,也會對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不願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他就哭?孩子各種不合作,家長該如何破

這種靠“文化”來洗腦的方式,並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得長時間的堅持“洗”才會有作用,只是一旦洗腦成功,效果一定特別的棒,形成內驅力的孩子,根本就不用父母的外界督促。

還有一個洗腦的方式,就是讓這些日常行為充滿儀式感。不要讓孩子覺得這都是些很無聊很令人難過的事情,使他有一種想要應付的感覺,而是要搞得隆重一點,開心一點。

比如說:給刷牙定個時間,到點了你就鄭重其事地放個歌、搖個鈴:“噹噹噹,刷牙時間到,寶貝我們一起刷白白吐泡泡嘍”……

最好每天都按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順序做同樣的事情,製作個表貼在牆上。

不認識字的小朋友可以用畫畫的方式表示,包括他喜歡做的事,不喜歡做的事,做完一件就讓他在表格裡貼個貼紙,或打個對勾,之後讓他自己讀表格告訴媽媽,下一個要做什麼事……

每天按照流程走,2/3歲的孩子自帶強迫症,過不了幾天自然而然就開始認同這套程序了,跟著節奏不由自主的配合,等真的養成習慣了,哪次不做到反而會覺得渾身不對勁兒呢。

中策:遊戲力

簡而言之,就是當大人的要戲精一點,迴歸一下童年,在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上多設計一些有趣的環節,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洗手刷牙並不是什麼令人難過的事情,而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兒”。

比如說:

  • 平時我讓糖豆洗手時,我會讓他在手上塗上洗手液打泡泡玩兒,甚至給他提供一個容器,讓他把搓出來的泡泡收集起來,這個他特別喜歡玩兒,於是當他不太想洗手的時候,我就會很興奮地對他說:“洗手玩泡泡啦,看誰弄得泡泡多”!聽到這,他立馬會充滿力量。
  • 刷牙也是,我會一邊刷牙一邊對他說:“你嘴巴里有一個細菌動物園,我現在要把你嘴巴里的小動物統統都抓住”!
  • 洗澡時就唱《我愛洗澡》歌:“我愛洗澡,烏龜跌倒,么么么么,小心跳蚤好多泡泡,么么么么,潛水艇在禱告,我愛洗澡,皮膚好好……”,洗完再聞一聞,“哇,好香啊”!

總之,利用玩遊戲、講故事、聊天、唱歌等方式,把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溫馨放鬆的親子時間,雖然不喜歡做這些事,但喜歡那種輕鬆的氣氛和溫馨的感覺,孩子自然會賣個面子與你合作的。

不願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他就哭?孩子各種不合作,家長該如何破

關於用“遊戲力”處理孩子執拗的問題,可參考這篇文章《 》

此外,也可以利用小孩子要“逞能”的心理,給他一些“小小的任務”。

例如說:

  • 在洗手的時候,讓他負責個給全家人擠洗手液的任務,“寶貝,沒有了你,全家都洗不了手啦”!
  • 假孩子和家長一起洗澡,你也可以把清洗自己身體一部分的工作“外包”給孩子,就像我和糖豆一起洗澡的時候,讓他幫我把頭髮上的泡沫拿水沖掉,他就會很開心,每次在洗澡時都惦記著幫我衝頭髮。
  • 再比如說到了該刷牙的時候,你可以和另一半商量演場戲——先不管孩子,先勸孩子他爸,讓爸爸先假裝不想刷牙各種耍賴拒絕的樣子,之後媽媽再和孩子說:“寶貝,你看你老爸不刷牙嘴巴都是臭臭的,媽媽也沒辦法,你給爸爸做個榜樣刷個牙,教育一下爸爸好不好?”

其實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對於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因為有了責任,為了他人,就甘願逼著自己去做,雖然小孩子做事不靠譜,會造成許多麻煩,但這個辦法既能讓他更合作,又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就算麻煩點也是值得的,不是麼?

“遊戲力”這麼好用,但為何只算箇中策呢?

因為這需要花費父母許多的精力,不僅要有耐心,還要有童心和想象力,而大人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並不是每一次都能使出來“遊戲力”的。

不願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他就哭?孩子各種不合作,家長該如何破

但是我還是建議,在你心情好時,就儘量多用“遊戲力”,因為這都是在為你心情不好的時候鋪路,當孩子記住做這些事情時那種開心的感覺,就算有的時候你沒用“遊戲力”,他也會對這些日常的牴觸減少許多。

下策:來硬的

假如你今天心情很差,孩子也心情很糟,各種不想合作,在沒力氣哄他時,又該怎麼辦呢?

霸王硬上弓也是一種選擇,但是硬來並不代表要打罵哦!

你可以先鄭重地和孩子說:“媽媽知道你今天很累,不想去刷牙,媽媽今天也很累,沒有力氣去哄你,但你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刷牙,現在媽媽就開始數數,數完10個數後你如果還不去刷牙,那我就要動手了”!

到了這個地步,是不用太指望孩子在10個數之內就能起來的,所以你要做好死磕的準備,數完10個數,你就動手,別管孩子會哭多大聲,用最快的速度,把該做的事情給做了。

不願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他就哭?孩子各種不合作,家長該如何破

關於刷牙,之前曾寫過這一篇文章《 》,裡面有各種把孩子弄翻了強迫刷牙的姿勢,所以別以為國外友人就不會強迫孩子,遇上原則性問題,無論哪國父母都是不會妥協的!

假如孩子不肯洗刷牙,就迅速拖他進浴室,用牙刷火速給他刷一遍(沒有刷多幹淨也沒關係,這就是要告訴孩子“這事必須得做”);不肯洗手,也可以強迫他用消毒溼巾擦一遍。

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抱怨,不要罵人,也不需要用打的,把嘴巴閉緊,把力氣都用在與孩子的搏鬥上,之後達到目的就收手,不用數落也不用懲罰。

強迫的意義不是要羞辱孩子讓孩子痛苦,只是讓他知道:“有些事情,無論你是否願意做,都是要做的!假如你配合媽媽,那媽媽也可以與你各種歡樂,若你就是不合作,觸碰到我的底線,那我有的是辦法讓你更加不舒服”!

當然了,這個下策的缺點也是最大的,“硬來”會搞得大人與孩子都疲憊不堪,而總用也會損傷親子間的關係,倔脾氣孩子更是會反彈強烈,所以,非到萬不得已時不要用。

不願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他就哭?孩子各種不合作,家長該如何破

但只是偶爾用一用還是不要緊的,而且在你用過幾次之後,還會有一定的威懾作用,在他情緒還沒那麼強烈的時候,也更容易讓他慫。

但是,下策一定不能成為常規操作,假如孩子對這招麻木了,威懾的作用也會隨之消失,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剋制著用哈!

結語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貢獻的上中下三策,建議“上策”為常備,“中策”為輔助,“下策”為候補,可以自己組合搭配使用。

無論如何,你不能不作為。既然是必須做的事情,無論用軟的還是硬的,都要讓孩子做了,做大人的要有主心骨,別被孩子牽著鼻子走,這次因為他鬧得厲害就同意他不刷牙了,那下次他會鬧得更厲害,這樣不僅親子關係鬧僵了,就連好習慣也沒養成,孩子大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什麼都沒做到,那不是虧大發了嘛!

所以,無論是上策、中策還是下策,至少選一策吧!

最後,也希望小朋友們能早點懂事配合,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