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就大哭?可用上中下“三策”

“來,寶貝,穿衣服”,“不要”;

“寶貝,來洗洗手,剛剛摸髒東西了”,“不要”;

家長有沒有發現,無論家長要求什麼,孩子都只說“不”。

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知道拒絕,如果父母強迫就會哭。

面對如此不配合的寶寶,家長究竟該怎麼做呢?

孩子不愛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就大哭?可用上中下“三策”

孩子不願意洗澡、洗手,每次強迫就哭,一家人焦頭爛額

嘻嘻今年兩歲了,是個小女孩,以往都非常乖巧,父母要求什麼就會做什麼。可是即將到2歲的嘻嘻突然發生了變化,學會了說“不”。

這天嘻嘻早上起床,媽媽說:“嘻嘻,來把衣服穿上”,嘻嘻非常勉強的說:“不要”。

媽媽以為嘻嘻不喜歡這件衣服,又重新換了一件,嘻嘻依舊是同一個回答。

隨後媽媽就不管嘻嘻的想法,直接給嘻嘻套上,誰知道嘻嘻直接把衣服扔在地上了。再勉強嘻嘻穿衣服,嘻嘻就大哭。

直到吃完早飯後,媽媽拿東西騙嘻嘻,嘻嘻才穿上了衣服。而後來到吃午飯的時間了,媽媽要求嘻嘻洗手,水也給嘻嘻倒好了,嘻嘻硬是不願意洗,最後還把水撒得滿地。

媽媽非常疑惑:“難道這就是可怕的兩歲?終於來臨了嗎?小傢伙開始和我對抗了?”

像嘻嘻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好多寶寶早就開始叛逆之旅。

孩子不愛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就大哭?可用上中下“三策”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媽媽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上策之日常洗腦法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用開火,沒有傷亡,敵方就主動投降,己方沒有廢一兵一卒就已經勝利。

育兒的最好境界莫過於此,減少衝突,減少雙方發生矛盾的概率,將思想傳達,並貫徹落實。

相反像那些和孩子起直面衝突的行為,孩子受到了傷害,父母氣的半死,最後事情還沒有完成,這就屬於雙輸。

那麼家長在育兒時怎樣做才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呢?就像日常的刷牙、洗臉、洗手這些事情,家長就可以通過日常洗腦來達到目的。

1、繪本、動畫片洗腦

基本上每個小朋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繪本,繪本里面也有各種各樣可愛的動畫人物。有關於洗手的、洗臉的、洗澡,其就是

日常行為習慣繪本

這個繪本在成年人看來很無聊,不就是教孩子怎麼刷牙洗臉嗎?父母說話都不聽,難道這個習慣繪本能對孩子起作用嗎?

家長可別小瞧了繪本,相比父母的話語而言,繪本的作用確實更大。孩子們在閱讀繪本時,孩子的信任度會比較高,這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孩子更願意模仿繪本。

孩子不愛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就大哭?可用上中下“三策”

相反父母直接命令孩子去做這件事,孩子一定會排斥,甚至懶得做。但通過學習去做這件事,孩子內心卻非常願意。

當然除了繪本之外,也可以利用動畫片來給孩子洗腦,大多數孩子都愛看動畫片的。

比如小豬佩奇。

當播放到小豬佩奇洗澡時,家長就可以提醒孩子:小豬佩奇天天都要洗澡,洗澡才幹淨,我們也要洗澡哦。

2、家長榜樣

家長是孩子行為的榜樣,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

當家長在刷牙洗臉的時候,動作可以誇張一點,心情開心一點。

邊刷牙邊說:“哇,我的牙牙好白呀。”當孩子看見之後,模仿意識就更為強烈。

當然家長的榜樣作用並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逐步讓孩子形成強烈的內驅力,孩子才更願意去做這件事情。

3、讓刷牙、洗臉變得更有趣

當孩子感覺到刷牙、洗臉、洗手是一件非常枯燥無聊的事情時,孩子就不屑於做。相反如果將其變得更為有趣、開心,孩子就更願意去做這些事情。

凡事都要有儀式感,刷牙、洗手、洗臉也不例外。比如在刷牙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訂一個鬧鈴:“叮叮,刷牙時間到,我們一起吐泡泡了。”

當刷牙洗臉洗手變得非常有儀式感,孩子才更樂意去做這些事情。

孩子不愛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就大哭?可用上中下“三策”

4、建表格

家長在家中可以建立一個表格,如刷牙、洗臉、洗澡的時間,孩子每完成之後,就可以在後面貼一個小花。

每週查看孩子的每天的完成度,表現較好可以滿足孩子小小的願望。

二、中策之遊戲力

1、把刷牙、洗澡從任務變成遊戲

當孩子把刷牙、洗手當作一件無趣的事情時,孩子自然不願意做。相反在洗手洗澡的過程中,融入遊戲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例如在洗手時,家長可以用洗手液抹在孩子手上,讓孩子雙手摩擦,告訴孩子摩擦後會起泡泡哦,當整個洗手環節變成遊戲環節後,孩子更願意配合。

像洗澡的時候,媽媽也可以在洗澡盆裡放點小動物,一邊給孩子唱洗澡歌,讓沐浴露吐出小泡泡,

整個洗澡環節都非常和諧,寶寶當然會愛上洗澡了。

總之,把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融入唱歌、故事、遊戲,就不會變得那麼枯燥無聊,孩子也更願意去做。

孩子不愛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就大哭?可用上中下“三策”

2、利用孩子逞能的心理,給孩子佈置任務

家長要學會抓住孩子的內心,小孩子有時候比較好強,家長就可以鼓勵孩子,以後我們全家人洗手之前擠洗手液的任務就交給你啦。如果寶寶不幫忙的話,我們一家人都洗不了手嘍。

如果孩子不願意刷牙,媽媽不如和爸爸演場戲,讓爸爸假裝不想刷牙,然後媽媽和寶寶一起來嫌棄爸爸:“爸爸不刷牙,嘴巴好臭啊,我們不要學習爸爸好不好。”

然後就可以讓孩子給爸爸做榜樣。

一般個體在做一件事情時,如果為自己可能就沒有太大的興趣,相反如果為了他人,身上就多了一絲的責任感,也更願意做某些事情。

當然遊戲力也有缺陷,因為不能每次都採用同一種方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所以這種方式只能算中策。

三、下策之強迫法

當然所謂的上策以及中策只能在媽媽和孩子心情都比較好的時候,正好遇到媽媽下班回來比較疲勞,孩子又各種不願意配合,這時候所謂的繪本以及遊戲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這個時候就要採用下策強迫法了

,如果孩子不願意刷牙,媽媽就直接和寶寶說:“媽媽今天上班很累,我希望在我數到10的時候,你可以自己主動刷牙。”

當然家長也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因為孩子基本是不可能在威逼之下照做的。當數到10之後,不要和孩子說什麼,直接抱著孩子去刷牙。

孩子不愛刷牙、洗手、洗澡,一強迫就大哭?可用上中下“三策”

​不管刷沒有刷乾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無論孩子多麼不願意都要去做。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會養成愛刷牙、勤洗手的好習慣,所以在前期家長肯定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建立規則。

強迫孩子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不是讓家長罵孩子,打孩子,而是直接把孩子拉到洗手的地方,此時全程不要說一句話,也不要打孩子,只要完成目的即可。

和孩子說太多,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各種反抗,相反什麼都不要說,反而矛盾會更少,事情也可以完成的更加的順利。

對於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情,父母一定不能心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搭配上中下策,逐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