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進新專長醫師,體驗不同的人生

自2016年以來,針對中醫(專長)醫師考前培訓的市場逐漸形成,大量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培訓機構為收取更多學員使出渾身解數,客觀上對相關政策的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因一部分不良機構的惡性競爭,出現了損害國家、行業及相關人員的行為。


為此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先後發佈了3次聲明,力圖剎住這股歪風邪氣。但至今仍有不良組織以培訓為名吹噓包教包過,聲稱即使是中醫零基礎的學員,經過他們的短暫培訓後也能報名考核並的拿到《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影響非常惡劣。
本文嘗試針對行業現象進行分析,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感知行業的別樣視角,幫助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合法合規的途徑,早日考取《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成為人人敬重的中醫師。

網上報名、現場報名、繳費、打印准考證、考試、拿成績、拿證書、註冊。(如果是在外地報考考試,在拿到證書之後可以遷回到工作所在地,然後註冊。)

網上報名、現場報名所需提交的相關資料

(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式樣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申請表》;

(二)本人有效身份證明;

(三)中醫醫術專長綜述,包括醫術的基本內容及特點描述、適應症或者適用範圍、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說明等,以及能夠證明醫術專長確有療效的相關資料;

(四)至少兩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的推薦材料;

(五)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還應當提供跟師學習合同,學習筆記、臨床實踐記錄等連續跟師學習中醫滿五年的證明材料,以及指導老師出具的跟師學習情況書面評價意見、出師結論;經多年中醫醫術實踐的,還應當提供醫術淵源的相關證明材料,以及長期臨床實踐所在地縣級以上中醫藥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居委會、村委會出具的從事中醫醫術實踐活動滿五年證明,或者至少十名患者的推薦證明。


零基礎上培訓班就能拿證??
這樣的想法太天真
《中醫藥法》的頒佈實施和《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發佈落地,使一個新的中醫師資格證書——《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備受矚目:沒有相關學歷的限制,只要通過考核就能發證,拿到證後可以直接備案開診所……
要知道,中醫藥大學臨床專業本科畢業生如果想要開診所,也是需要在考取《醫師資格證書》並經註冊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三年,才有資格個人舉辦中醫診所的,而拿到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可以直接舉辦中醫診所!!!




帶你進新專長醫師,體驗不同的人生





一時之間,許多無證醫務人員、中醫藥健康服務從業人員甚至是零基礎中醫愛好者們都興奮不已、奔走相告,在將這個好消息廣泛分享出去的同時,也在打聽各種小道消息,看看有沒有“捷徑”可走。有需求就有市場,一些大大小小的機構看到這股噴薄欲出的強大需求,紛紛推出了中醫(專長)醫師考核培訓的相關課程。
但市場初起,魚龍混雜,總體向好的培訓市場也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聲音:為吸引更多生源,許多假借培訓為名的不良組織聲稱只要繳納一定費用,經過簡單培訓後就可以報名並通過考核拿證;甚至有部分不良組織冒充省中醫管理局,或以諮詢中醫管理局的名義,擅自解釋《中醫藥法》所規定的中醫師承和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政策,向社會發出虛假信息,影響國家有關機關的社會公信力;更有甚者,個別不良組織吹噓自己有資源所以知道考什麼、如何考,名為培訓實則圈錢,擾亂市場公平競爭之外,更是嚴重破壞了有關機關形象,損害了相關人員利益。不良組織這些短視行為的結果,必將是抬起石頭砸自家招牌,若不及時剎車必將被市場淘汰。


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也想告訴各位希望報名參加考核的朋友,成功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更何況醫學是救死扶傷、維護健康的特殊領域。古人說“學醫三年,便謂天下無可治之病。
行醫三年,始信世間無可用之方”,足見要成為一名真正的中醫,不經過勤學苦讀和大量臨診是不可能實現的。
畢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若非醫術精湛,輕則延誤病機加重病情,重則誤人性命,遺害於人。
自古至今,感嘆庸醫之殺人者,又豈少耶!

帶你進新專長醫師,體驗不同的人生





那些沒有什麼中醫基礎的人,輕信上個培訓班隨便培訓一下就能拿到《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合法行醫開診所,從未深想這種情況完全背離了中醫人才培養的規律,背離了“仁心仁術”的中醫傳統職業道德,背離了《中醫藥法》立法推出中醫(專長)醫師的初衷,只是單純而幼稚地沉浸在中醫速成的美夢中,沉浸在前途一片光明的幻想裡,實際卻是被美夢和幻想放入了破滅的燉盅。
而省中醫管理局組織的考核工作,就是拆穿無良組織的謊言、戳破某些人天真夢想的利劍。“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政策的生命在於執行,省中醫管理局作為河南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考核政策的制定者和最堅定的執行者,必將嚴格執行相關考核政策,將各項政策落實到位。雖然參加第一次考核人員的備案工作已經結束,但相信之後的資格審查、正式報名、考核等環節會像一張張大篩子,將不合格的人篩出去,那些不學無術幻想交錢拿證的人,最後會發現美夢和錢財兩空。
有《鄉村醫師證》就能報名?---------純 屬 斷 章 取 義


近幾個月來,在看到基層鄉村醫生旺盛的考證需求後,一些不良組織假借培訓之名進行牟利,宣稱只要有《鄉村醫生證》就可以報名參加考核,沒有中醫醫術不要緊,只要經過培訓機構的簡單培訓就能考取《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必須瞭解什麼是鄉村醫生。橘香園學堂為大家解答:
作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醫生誕生於缺醫少藥的20世紀50年代,最初的名字是“赤腳醫生”,當時來源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醫學世家;
二是高中畢業且略懂醫術病理;
三是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
最初鄉村醫生中是有大批中醫人才的,他們半農半醫,一根針、一把草治病,是中國農村衛生的“三大支柱”之一。
1985年《人民日報》發文要求不再使用“赤腳醫生”,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到此“赤腳醫生”逐漸消失。隨後各地主管部門陸續為鄉村醫生們發放了執業證書,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老鄉醫證”,在證書中用“中醫類別”、“西醫臨床類別”來標註其提供的主要醫療服務類型。
2004年後國家實行鄉村醫生執業註冊制度,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鄉村醫生執業註冊工作,原來的老鄉醫證作廢並集體更換新證,在發放的“新鄉醫證”中,不再對中醫、西醫進行區分類別,統歸為臨床類。


事實上,隨著大量醫學院校畢業生考取鄉村醫生執業證書進入鄉村醫生隊伍,目前鄉村醫生的來源比較複雜,既有家傳中醫、師承中醫,也有院校畢業但未考取中醫類別執業醫師的中醫、中西醫,還有臨床只提供西醫診療技術的從業者。且在臨診實踐中,大多數鄉村醫生提供的是西醫診療服務,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
其次,需要了解國家的立法本意。《中醫藥法》第十五條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
這既是對中醫醫師資格管理進行改革創新,為通過師承、家傳等非學歷教育方式學習中醫的人員合法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打開了一扇門,也是希望遵循中醫藥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為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和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所以對參加考核的人群,始終限定為“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
以此觀之,只有那些多年來始終為患者提供中醫藥服務、且中醫醫術確有專長的鄉村醫生,才符合本次考核報名要求。
所以《河南省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實施細則(暫行)》規定中,嚴謹而清楚地要求只有“具有我省《鄉村醫生執業證書》,臨床以提供中醫藥服務為主,在中醫專業某一領域具有特長的鄉村醫生”才符合考核報名條件。以此觀之,鄉村醫生這一群體中,大部分人是不符合考核報名要求的。
那些不良組織之所以宣稱只要具有我省《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參加其舉辦的短期中醫師承或中醫醫術確有專長培訓,保證能夠通過考核取得中醫醫術確有專長醫師資格證書,就是因為《鄉村醫生執業證書》中不區分中西醫,而規定報名需要提交的資料又從簡,他們認為有空子可鑽,只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完全無視鄉村基層人民的健康需求。

帶你進新專長醫師,體驗不同的人生





但事實的真相是,這些人即使是備案報名成功,基本上也是通不過考核的。畢竟中醫博大精深,學起來可不容易。一箇中醫臨床本科畢業生要讀5年,這期間必須要熟讀中國四大醫書典籍的條文,並熟背150首方劑,200味中藥的藥性、功效、主治疾病。
而僅僅上述四大經典,就在30萬字以上,更不要說長達數年的臨診實習。西醫為主的鄉村醫生只是經過培訓班幾天、幾十天的簡單培訓,要在中醫專業的某一領域具有“方法獨特、技術安全、療效明顯”的特長,這聽起來怎麼都像是笑談。
但那些臨床長期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鄉村醫生,他們大多屬於家傳中醫、師承中醫,並經過多年醫術實踐,得到了患者的廣泛認可。
國醫大師王琦曾說,“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重心、基礎、活力應該在基層。”可以說,這些臨床長期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鄉村醫生與那些無執業證書的民間中醫們一起,構成了基層中醫藥服務人員的從業主體,代表著中醫藥的基礎,是未來中醫藥人才的生力軍。
這些人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也是將中醫藥“簡、便、廉、驗”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人,他們才是此次考核的重點人群。


醫術確有專長者需要報培訓班嗎?
上文我們說到,中醫零基礎的人經過簡單培訓就能參加考核拿《中醫(專長)資格證》,這無論是理論、實踐還是立法本意都是不現實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被這些不良組織忽悠。
但在走訪中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發現,許多經驗豐富、四里八鄉頗有醫名的民間老中醫們,也報名參加了培訓班,那麼這些人有必要參加培訓班嗎?
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的觀點是,若報名參加考核的民間老中醫們,屬於中醫基礎理論紮實、臨診中醫技術安全獨特、語言表達能力突出、邏輯思維能力嚴密,是不用上培訓班的。
但若自覺自己屬於“茶壺裡煮餃子”類型,不擅總結自己的醫術特點並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或者自覺中醫基礎理論功底不夠紮實,或者自學能力較差,上一個培訓班也未未嘗不可。
當然,這裡的培訓班指的是規範的培訓班,課程體系沒計科學、管理規範、招收學員符合相關政策要求、師資力量有雄厚、有相關從業資質,開展各項業務合法合規。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規範的培訓班雖然不會教大傢俱體的醫術技能,但是在助考助學方面,卻有著個人自學複習所沒有的優勢,橘香園學堂概括起來大致能提供以下4種幫助:

一、系統梳理基礎知識。
大多數民間中醫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中醫基礎課程,即使有,許多人長期以來只看某一種或幾種疾病,許多知識點已經忘記或記憶模糊,掌握的中醫知識已經不成體系。
許多培訓班針對民間中醫的這種情況,科學安排課程體系,合理規劃複習進度,有針對性地開設了線下基訓課和線上網絡課程,可以幫助大家“溫故而知新”,強化中醫基礎知識水平。
二、解決自制力差的問題。
許多報名參加培訓班的民間中醫們,在提到自己為什麼報名緣由時講,基層醫療工作比較忙,自己很少有大塊兒時間用來學習的,加上不時要處理一些瑣碎事情,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學了一兩個月收效甚微,所以才報了培訓班。
報班後日常有網絡課很方便,可以一邊看書一邊跟著網課學習,效率大大提升。而且每天督導老師也會督促、提醒自己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所以每天都會堅持學習兩三個小時。一兩個月下來,自覺學習效果很不錯。
三、學會條例清晰地回答問題。
中醫(專長)醫師考核採用的是專家評議方式,要求考生通過現場陳述問答、回顧中醫醫術實踐資料、中醫藥技術方法操作等形式展示個人醫術專長,在整個考核過程中,你是不是掌握了紮實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安全有效的中醫醫術技能,常常需要考生明白清楚地說出來。

但許多民間中醫不擅“講演”,回答問題條理不清晰或詞不達意,最後都變成“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倒不出。
規範的培訓班針對這種情況,開設有專門的課程,教會考生如何層次分明、主旨突出、言簡意賅、直奔主題地回答問題,通過提升外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幫助考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內在實力(基礎知識和中醫醫術技能)。
四、提前調適心態。
“怯場”是人的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輕者表現為原來已經熟記的材料、熟練的動作不能重新回憶、再現或再做,嚴重者還可能出現頭暈(俗稱暈場)、目眩、心悸、噁心症狀等,結果造成考試失利。
出現怯場的常見原因大多是過度興奮、缺乏適應能力、成敗得失考慮太多、評價憂慮等,若能在考前進行一定的輔導及心理疏導,可大大減少怯場出現的可能,保證考場上正常發揮水平,不留遺憾。
此外輔導班學員比較多,比較有學習氛圍,各種信息交流也比較快,這些對考生來說,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幫助。所以筆者認為,醫術確有專長者若能報名參加規範的培訓班,也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帶你進新專長醫師,體驗不同的人生





零基礎仍然想拿證怎麼辦?
可以走中醫師承教育
無論是零基礎的中醫愛好者,還是主修西醫的鄉村醫生,或者是推拿、按摩等中醫藥健康服務從業人員,若想考取《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成為中醫師,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符合條件的中醫師,連續跟師學習中醫滿五年,待掌握中醫基本理論技能,對某些病證的診療,方法獨特、技術安全、療效確切,並經指導老師評議合格後,再報名參加考核,考取《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


如何選擇師承指導老師?
根據《河南省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實施細則(暫行)》規定,應為具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註冊執業地點在河南省”的“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十五年以上或者具有中醫類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中醫師。
以此觀之,民間中醫只要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達15年以上的,在順利通過考核拿到河南省《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後,就具有了當師承指導老師帶徒授業的資格。
筆者認為,若想走師承教育,除了拜各大公立中醫院符合條件的知名大夫之外,多向民間中醫拜師學習,也能學得一身好本事,濟世救民實現人生價值。
就像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王新陸教授說的那樣,中醫起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中醫學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民間中醫的發展史,許多青史留名的中醫名家像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無一不是來自民間。
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的一些單方、偏方、驗方、秘方,都是歷代臨床實踐的結晶,即便是中醫經典著作中記載的方藥、技術,也離不開民間中醫的貢獻。
“英雄莫問出身”,只要是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不管是公立醫院的頂樑柱,還是民間鄉野的好大夫,都是我們拜師學習的好老師。

走師承教育要具有哪些品質?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這種職業特點決定了中醫必須實行精英教育,只有那些志向堅定、樂於奉獻、悟性較高的學生,通過跟師臨床實踐中的言傳身教和個人努力,才能成長為優秀的中醫人才。
而在這些條件中,對悟性的要求是排在最後的。這是因為只有志向堅定、真正熱愛中醫事業的人才能堅持下來,只有樂於奉獻的人才能成長為濟世救民、仁心仁術的好醫生。
所以做醫應該先學會做人,醫德先於醫術。個人品質好的人,師承指導老師會更喜歡收徒授業。

帶你進新專長醫師,體驗不同的人生



每天為您提供各種教育養生類資訊,您的鼓勵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各大平臺內容同步,不要迷路哦~微信公眾號(華佗扁鵲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