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之灭亡,文治?武治?


浅谈秦之灭亡,文治?武治?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三年,秦始皇刚刚薨逝三载。

这一年,发生了四件大事

其一,秦国大将章邯率领的秦国主力大军,被项羽以破釜沉舟之计,在巨鹿战场杀得溃不成军、血流成河。此战,秦国所剩不多的名将之中,苏角、涉间被杀,王离被俘,只有章邯得以率领少数残兵败将,狼狈逃得性命。

这一战后,秦国那几乎不败的神话被彻底颠覆,各路反秦势力看到秦国已不复当年强势,而秦国亦再无军力可堪与天下各路起义联军一战。可以说,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处在了灭亡的边缘。

其二,赵高为了当上秦国丞相,设计害死为大秦辛苦半生的李斯,要知道李斯可以说秦国的奠基人之一,在始皇死后秦国镇国砥柱之一,李斯的死对当时日薄西山的秦国来说,无疑让秦国滑入了深渊更深处。

其三

,赵高眼见天下各路反秦势力已成大气候,秦国业已无力回天,为了自己的安危以及富贵,打算出卖秦国,于是逼迫秦二世胡亥自尽,迎立子婴继位。当时的情况,秦的领土比统一前更小,所以赵高让子婴不能称皇帝,只称王,是为秦王。

在这一刻,秦国国君称号由“皇”变成“王”,其实几乎已经可以说,秦国已经从名义上亡了,留下的只是一些残余血脉而已。

其四,汉王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得到了子婴的同意。子婴借机用计谋,出去了祸秦巨患赵高,然后用绳子绑缚自己,带上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得以活命。不久,项羽入咸阳城后,还是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秦国在这一刻,被彻底地埋到了历史的尘埃中,过往辉煌渐渐被人忽视,被人遗忘,被人抹黑。不知道从什么开始,那曾经煌煌的的大秦帝国,竟被贯上了一个“暴秦”的称呼。

秦历八代得以统一天下,却只用了十五个春秋,就从最巅峰走向了最终的灭亡。

遥想献公当年,欲收服河西失地,常年与强魏大战,无奈却在战场饮恨身死;

孝公即位,六国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孝公可是费尽了心力才保得秦国无恙,其后大胆任用卫殃,在秦国实行深彻变法二十余载,秦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下诸侯自此再不敢卑视秦国;

惠王当秦,继续坚持秦法不易,任用张仪连横之策,东出天下;

武王、昭王,皆雄起之主,令之所下,无数大秦铁军驰骋天下,秦国自此成为诸国之中最强之国;

孝文、庄襄,开拓不足守城有余,为秦国统一天下不断蓄积着力量;

及至始皇亲政,整肃了秦国国内之后,轰轰烈烈地发动了灭国大业,历经整整十年,终于扫平了天下列国,自此九州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大秦帝国。

怎奈始皇,识人不明、用人不清、子孙不肖,立国七百多年的秦国,就这样二世而终,可悲可叹!

这时不禁就会想着,哪怕有一个如果,如果始皇早立太子,如果扶苏拨乱反正,如果蒙恬一力撑持,大秦又将又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那三个如果,哪怕任取其一,则扶苏必为秦二世。

那样,秦国或许不会那么早亡,心怀仁义的扶苏这时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否改制。

若不改,继续秉持两百年之秦法,奉行以法治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天下黎民依旧会反秦;而改秦法复旧制,那么秦国内部产生的动荡就会彻底把他淹没,毕竟是两百多年始终奉行的根本大法,且行之有效,他想改制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秦依旧会亡,只是可能会再延续个二三十年而已。

再说这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扶苏自小悲天悯人,心存苍生悲苦,当初众儒生妄图更改秦国根本之秦法,复归分封旧制,且无数术士彻底辜负了始皇的长生愿望,始皇帝于是下令焚诗书坑术士。

此时,四百多术士将被一把黄土葬送,无数名家典籍将被付之一炬,身在闭门思过的扶苏,竟直接地闯宫求情,让始皇给那些人一条活路,给华夏文明留下更多种子,把始皇帝气得差点吐血,要知道此前,始皇可是一直把扶苏当继任者培养的,可没想到竟培养出,这么一个没有一点帝王之心的继承人,只是其胆略还尚可,遂让扶苏北上边境历练,希望他可以炼出一副刚毅气魄、杀伐果断。

这时候,始皇会立如此之扶苏为太子吗?

如始皇所想,扶苏经历了几载战阵磨炼,已经彻底有了雄主之像。在外巡视天下的始皇,本打算回到咸阳之后,就召回扶苏立为太子,以待秦国后继有人。

怎奈天意弄人,行至平原津之沙丘,突然重病突发,只能急急召来赵高记录遗命,刚刚说了几个字,就彻底地没了呼吸,留下了一份可任赵高更改的遗命。

就这样,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联合篡改遗诏,立胡亥为二世,赐扶苏、蒙恬自缢,旨意到底北地,当时的扶苏和蒙恬都完猜出了事实的真相。

只是扶苏尽管在战场历练出了一身刚毅果敢之心气,只是其仁义无双之心性依旧,要他拨乱反正,对血亲兄弟下手,在刚刚稳定十来年秦国内部,再度掀起一场战乱,他决计不愿。

如是则依了那自沙丘发来的旨意,随父皇而去。而蒙恬,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既不醉心于权力,又没有太大的野心,不见灭六国之时,作为始皇的铁杆故友,蒙恬始终自愿地坚守着北地边疆。蒙恬这一辈子,都在随心而行事,为国守边如此,此番亦如此,扶苏怎样选择他都必将百分百支持,既是为国也是全了和始皇、扶苏的私义,扶苏不愿再起兵戈,选择了遵从旨意,蒙恬见此,亦把一己干城之躯,让人长埋在万里长城之下,为华夏守护北疆千秋万世。

张丰毅版的《秦始皇》里,最后有这样一番李斯和扶苏的对答:

李斯:倘若公子登基,将李斯作何处置?

扶苏:杀之无赦。要拨乱反正,对于我来说轻而易举。

李斯:可公子不会,这样一来则天下 将再度陷入战乱,这不是你想看到的……

扶苏:大秦的前途命运如何?

李斯:大秦以武力开国,若大秦交于公子之手,必以文治,等于葬送了秦国;反之,交于胡亥之手,用不了几年,大秦也必将崩塌:可以说,秦几无二世!

秦自开国以来,都是马背的上的诸侯,公元前770年,犬戎的铁蹄践踏中原大地,秦襄公率十万铁骑入京勤王,把蛮夷赶出了中原,并一路护送周平王东迁,功绩彪炳,被封为诸侯,从此有了“秦”这个国号。

后穆公任用贤能开疆拓土,横扫了西部蛮夷部落;孝公用商鞅变法一扫国耻,收复河西;孝文王用张仪、司马错连横破纵,削弱六国;昭章王用范雎、白起远交近攻,打得六国从此一蹶不振;及至始皇,率百万大军横扫六国,一统宇内。

如此一个尚武的国家,能用文治吗?就是能,它还是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扫清宇内之时,就是她寿终正寝之开始。

秦之归宿,在灭六国之日即已注定,被天下人所灭,哪怕弃法改制,仍是灭亡一途。

可是她的奋发图强,她的使命感,她的正道大行,她的法制集权等,无数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东西,确实是永久地流传了下来。

这样来说,秦的灭亡,只是另一个秦的开始,这才是她的真正归宿。

如此,秦国被灭亡的只是一个国别,而秦国根本却千秋万世不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