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秦之滅亡,文治?武治?


淺談秦之滅亡,文治?武治?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三年,秦始皇剛剛薨逝三載。

這一年,發生了四件大事

其一,秦國大將章邯率領的秦國主力大軍,被項羽以破釜沉舟之計,在鉅鹿戰場殺得潰不成軍、血流成河。此戰,秦國所剩不多的名將之中,蘇角、涉間被殺,王離被俘,只有章邯得以率領少數殘兵敗將,狼狽逃得性命。

這一戰後,秦國那幾乎不敗的神話被徹底顛覆,各路反秦勢力看到秦國已不復當年強勢,而秦國亦再無軍力可堪與天下各路起義聯軍一戰。可以說,這個時候,秦國已經處在了滅亡的邊緣。

其二,趙高為了當上秦國丞相,設計害死為大秦辛苦半生的李斯,要知道李斯可以說秦國的奠基人之一,在始皇死後秦國鎮國砥柱之一,李斯的死對當時日薄西山的秦國來說,無疑讓秦國滑入了深淵更深處。

其三

,趙高眼見天下各路反秦勢力已成大氣候,秦國業已無力迴天,為了自己的安危以及富貴,打算出賣秦國,於是逼迫秦二世胡亥自盡,迎立子嬰繼位。當時的情況,秦的領土比統一前更小,所以趙高讓子嬰不能稱皇帝,只稱王,是為秦王。

在這一刻,秦國國君稱號由“皇”變成“王”,其實幾乎已經可以說,秦國已經從名義上亡了,留下的只是一些殘餘血脈而已。

其四,漢王劉邦首先進入關中,到達灞上後勸子嬰投降,得到了子嬰的同意。子嬰藉機用計謀,出去了禍秦巨患趙高,然後用繩子綁縛自己,帶上皇帝御用的玉璽和兵符等,親自到劉邦軍投降,得以活命。不久,項羽入咸陽城後,還是立刻殺死子嬰,並進行了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秦國在這一刻,被徹底地埋到了歷史的塵埃中,過往輝煌漸漸被人忽視,被人遺忘,被人抹黑。不知道從什麼開始,那曾經煌煌的的大秦帝國,竟被貫上了一個“暴秦”的稱呼。

秦歷八代得以統一天下,卻只用了十五個春秋,就從最巔峰走向了最終的滅亡。

遙想獻公當年,欲收服河西失地,常年與強魏大戰,無奈卻在戰場飲恨身死;

孝公即位,六國且欲分秦滅秦而後快,孝公可是費盡了心力才保得秦國無恙,其後大膽任用衛殃,在秦國實行深徹變法二十餘載,秦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天下諸侯自此再不敢卑視秦國;

惠王當秦,繼續堅持秦法不易,任用張儀連橫之策,東出天下;

武王、昭王,皆雄起之主,令之所下,無數大秦鐵軍馳騁天下,秦國自此成為諸國之中最強之國;

孝文、莊襄,開拓不足守城有餘,為秦國統一天下不斷蓄積著力量;

及至始皇親政,整肅了秦國國內之後,轟轟烈烈地發動了滅國大業,歷經整整十年,終於掃平了天下列國,自此九州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大秦帝國。

怎奈始皇,識人不明、用人不清、子孫不肖,立國七百多年的秦國,就這樣二世而終,可悲可嘆!

這時不禁就會想著,哪怕有一個如果,如果始皇早立太子,如果扶蘇撥亂反正,如果蒙恬一力撐持,大秦又將又會是怎樣一番模樣?

那三個如果,哪怕任取其一,則扶蘇必為秦二世。

那樣,秦國或許不會那麼早亡,心懷仁義的扶蘇這時會面臨一個選擇,是否改制。

若不改,繼續秉持兩百年之秦法,奉行以法治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天下黎民依舊會反秦;而改秦法復舊制,那麼秦國內部產生的動盪就會徹底把他淹沒,畢竟是兩百多年始終奉行的根本大法,且行之有效,他想改制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秦依舊會亡,只是可能會再延續個二三十年而已。

再說這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扶蘇自小悲天憫人,心存蒼生悲苦,當初眾儒生妄圖更改秦國根本之秦法,復歸分封舊制,且無數術士徹底辜負了始皇的長生願望,始皇帝於是下令焚詩書坑術士。

此時,四百多術士將被一把黃土葬送,無數名家典籍將被付之一炬,身在閉門思過的扶蘇,竟直接地闖宮求情,讓始皇給那些人一條活路,給華夏文明留下更多種子,把始皇帝氣得差點吐血,要知道此前,始皇可是一直把扶蘇當繼任者培養的,可沒想到竟培養出,這麼一個沒有一點帝王之心的繼承人,只是其膽略還尚可,遂讓扶蘇北上邊境歷練,希望他可以煉出一副剛毅氣魄、殺伐果斷。

這時候,始皇會立如此之扶蘇為太子嗎?

如始皇所想,扶蘇經歷了幾載戰陣磨鍊,已經徹底有了雄主之像。在外巡視天下的始皇,本打算回到咸陽之後,就召回扶蘇立為太子,以待秦國後繼有人。

怎奈天意弄人,行至平原津之沙丘,突然重病突發,只能急急召來趙高記錄遺命,剛剛說了幾個字,就徹底地沒了呼吸,留下了一份可任趙高更改的遺命。

就這樣,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聯合篡改遺詔,立胡亥為二世,賜扶蘇、蒙恬自縊,旨意到底北地,當時的扶蘇和蒙恬都完猜出了事實的真相。

只是扶蘇儘管在戰場歷練出了一身剛毅果敢之心氣,只是其仁義無雙之心性依舊,要他撥亂反正,對血親兄弟下手,在剛剛穩定十來年秦國內部,再度掀起一場戰亂,他決計不願。

如是則依了那自沙丘發來的旨意,隨父皇而去。而蒙恬,是一個很純粹的人,既不醉心於權力,又沒有太大的野心,不見滅六國之時,作為始皇的鐵桿故友,蒙恬始終自願地堅守著北地邊疆。蒙恬這一輩子,都在隨心而行事,為國守邊如此,此番亦如此,扶蘇怎樣選擇他都必將百分百支持,既是為國也是全了和始皇、扶蘇的私義,扶蘇不願再起兵戈,選擇了遵從旨意,蒙恬見此,亦把一己干城之軀,讓人長埋在萬里長城之下,為華夏守護北疆千秋萬世。

張豐毅版的《秦始皇》裡,最後有這樣一番李斯和扶蘇的對答:

李斯:倘若公子登基,將李斯作何處置?

扶蘇:殺之無赦。要撥亂反正,對於我來說輕而易舉。

李斯:可公子不會,這樣一來則天下 將再度陷入戰亂,這不是你想看到的……

扶蘇:大秦的前途命運如何?

李斯:大秦以武力開國,若大秦交於公子之手,必以文治,等於葬送了秦國;反之,交於胡亥之手,用不了幾年,大秦也必將崩塌:可以說,秦幾無二世!

秦自開國以來,都是馬背的上的諸侯,公元前770年,犬戎的鐵蹄踐踏中原大地,秦襄公率十萬鐵騎入京勤王,把蠻夷趕出了中原,並一路護送周平王東遷,功績彪炳,被封為諸侯,從此有了“秦”這個國號。

後穆公任用賢能開疆拓土,橫掃了西部蠻夷部落;孝公用商鞅變法一掃國恥,收復河西;孝文王用張儀、司馬錯連橫破縱,削弱六國;昭章王用范雎、白起遠交近攻,打得六國從此一蹶不振;及至始皇,率百萬大軍橫掃六國,一統宇內。

如此一個尚武的國家,能用文治嗎?就是能,它還是秦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秦掃清宇內之時,就是她壽終正寢之開始。

秦之歸宿,在滅六國之日即已註定,被天下人所滅,哪怕棄法改制,仍是滅亡一途。

可是她的奮發圖強,她的使命感,她的正道大行,她的法制集權等,無數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的東西,確實是永久地流傳了下來。

這樣來說,秦的滅亡,只是另一個秦的開始,這才是她的真正歸宿。

如此,秦國被滅亡的只是一個國別,而秦國根本卻千秋萬世不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