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你知道吗?我入学的时候宣过誓,身为医生的后备军要为人类的病痛奋斗终生,但看到杨文医生被割头的消息,我没有想到这个终生竟然是这样的终生。”


“我怀着一腔热血踏上行医之路,最后却命丧于自己的信仰之下。”

“看到这个消息,我哭着给爸爸打电话,我不想学医了。”


“热搜都是这个结婚,那个电影,这个跨年晚会,世界的祥和都是他们的,只有医护人员和医学院的学子们在颤抖。”

这些惧怕和恐惧不是凭空而来,是杨文医生倒在自己伏案工作的抢救室再也没醒过来的事实,


是杨文医生带着温度的血渐渐变冷流进人心,冻了冰刀扎得生疼。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圣诞节的前一天早晨六点钟,在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抢救室里,杨文医生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颈部严重损伤,在圣诞节的零时50分宣告死亡。


这不是医患矛盾里的激情杀人,是一场蓄意谋杀。


患者家属的刀从腰间抽出,从杨文医生的背后探过去,冷静,从容地横在杨文医生的脖子上,直朝大动脉割下去,没想留活口。


旁边的护士吓得愣住几秒,赶紧去叫保安。


在远处取药的一位医生发现异常赶紧过来阻拦,根本拉不住行凶者。


当行凶者和杨文医生被翻倒在抢救室的地板上,行凶者的刀子还在杨文医生的脖子上做着切割动作,面无表情,只是右边袖子已经卷起。


当保安赶来,行凶者才站起来,没有一丝惊慌。


行凶者的母亲,杨文医生曾参与抢救的95岁老太太就躺在距离抢救室几米的地方,行凶者的兄弟姐妹就围在老太太床边,旁若无人地玩手机。


行凶者被逮捕,医院外停着7辆警车,警笛声音短脆,急促。


杨文医生被推进手术室抢救,地上的血还没来得及清理,接班的医生已紧急到岗。


医院在正常运行,医生要救死扶伤,医院要治病救人,这是使命。


只是杨文医生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岗位,读医十余载,行医数年,就这样生命落幕,难免不让人遗憾,唏嘘。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杨文医生是一个温暖的人,却没有被温柔以待。


杨文医生在急诊室工作,她的排班经常是前半夜在门诊,后半夜在抢救室,一夜都不得休息。


这个的高强度高密度高紧张的工作中,杨文医生特别注重病情细节,对患者也很有耐心。


心血管病专家杨庆医生,在杨文医生遇害后,说:


“她也许算不上顶尖专家,但她一定是病人危机时,第一个冲上去的人,因为她在急诊科。”


曾经往民航总医院转运病人的张伯伟医生回忆起杨文,还会记得她热情地喊:“小张,你又来了。”


张伯伟和杨文医生并无深交,也无私交,大多是工作上的接触。


杨文医生给他触动就是负责任,他经常遇到因为医院没床位再转往其他医院的麻烦,但是到了民航总医院,杨文医生会体谅他们一线医生的辛苦,体谅病人的奔波,尽最大可能去协调,把病人收进来。


当医生很辛苦,这是不容反驳的事实。


大多30岁还在学生,到了考试周,像是字典一样厚的医学书摞到腰部,毫无重点,全书背诵。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科医生陈磊,刚进行完一场器官捐献手术,连续高强度工作12个小时,身体虚脱,靠在医院走廊的墙壁上,吞咽葡萄糖补充体力。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三名医生,在手术32小时后累趴在手术室,直接躺地上睡觉。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在长沙,医生忙着去抢救,扒拉几口盒饭,在盒饭盖子上留言:



“别丢,抢救去了。”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同事回复:“好的,辛苦了。”


这一去,就是近一个小时,刚回到盒饭旁,又接到电话,又走了,当有个空隙坐下来吃饭,饭菜早就凉透。


这是医生的敬业,也是医生的情怀。


但有多少医生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延续这种情怀。


在《少年说》里,当女儿想当医生,身为医生的爸爸却从心底里不支持女儿的学医志向。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学医非常辛苦,要考一个好的医学院校,学临床当医生,分数会比较高,这就意味着高中阶段就付出比别人更多努力。上大学,进入校园,当别的学生在林荫下嬉戏的时候,你可能抱着书本苦读。

毕业以后,还要面临考研读博,要将近十年时间。当你转头望,你身边有些同学的孩子已经可以给妈妈打酱油了,给爸爸点烟了。


现在医学变化特别快,每一个知识的欠缺,技能的不足,都会影响对病人的治疗,也就说如果以后你到了五十岁了,甚至六十岁,你的书本都放不下,永远在学习。爸爸还是希望你考虑一下其他院校和其他专业。”


另一位医生家长也反对孩子学医,说得更加直白。


“孩子你还小,不明白这一行里面的血腥和残酷,妈妈只要你好好地快乐地生活在阳光下。”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当医生成为“吃力不讨好“的高危职业,还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学医,还有多少孩子励志当医生的梦想被恐惧掐死在摇篮里?


杨文医生的温暖还有多少人愿意接棒。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杨文医生到底有多么恶劣,才会让病人家属成了行凶者,刀刀致命?


病人是95岁的老太太,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不高,至于退休金每月是否有6.9万并没得到证实,但病人家属的嚣张是真的。


杨文医生接诊老太太,家属亲自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仅要求输液。


但当时老太太在呕吐,意识已经不清。


当输液没有效果时,家属直接认定杨文医生把老太太输液给输坏了。


但杨文医生和同事们耐心地对家属讲述病情,再次劝说希望老太太能接受检查时,家属不接受老太太的病情,更不接受老太太可能会死亡的危机。



沟通无法展开,怀疑却在层层加重。


家属质疑医生们的用药,用辱骂,威胁的方式给医生施压。


医生们只好建议家属走医疗鉴定,但家属不同意。


以上看起来像是一场医患矛盾事件。


科里的医生护士向医院报备了该患者及其家属的情况,心也提起来,小心伺候,防备着。


在这个事件里,杨文医生有错吗?


至少现在病人家属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杨文医生职业失德。


丧心病狂的行凶者用一把刀结束了杨文医生的生命。


这不是医患矛盾,是赤裸裸的刑事犯罪。


而行凶者的姐姐还在叫嚣,就算你们抓了我弟弟,我还有三个哥哥呢。


他早就想杀人了,就是带着刀来医院的,一直放在病床下面的鞋架上。


杀人的是老太太的小儿子,哥哥姐姐们没有任何忏悔,而是向医院提出“奇迹降临”才能完成的任务,“要老太太能走能说话。”


医院赶紧集结多名专家给老太太会诊,否则舆论会指责他们“公私不分”,对生命懈怠。


尽心尽力又能怎么样呢,会有声音冒出来,指责医院和医生“按闹分配”资源,没出事的时候,你们在偷懒吗?



病人家属高要求医生,舆论把医生架上道德制高点,但医生是人,会累,会害怕,会胆怯。


杨文医生走了,医护人员送了很多鲜花放在杨医生的工位,有些市民在急诊室外送了些菊花哀悼。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杨文医生再也回不来了。


杨文医生被杀细节曝光:“我想成为医生,不,我不敢了”


心碎,心痛,意难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