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授说的把英语“踢出高考”,你们怎么看?

麻花馓子


先说我的看法:中国英语教育的确存在较大弊端,郑强教授在抨击弊端时言语激烈,网友进一步过分解读,形成了这个网络话题。中国的英语教育需要改进,但仍有其必要性。

郑教授到底说了什么?

回看郑教授的视频,他所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英语教育耗费了中国青年人过多的精力”。这种说法对吗?完全正确。

至于其余的“学英语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现”“学好语文,走遍全天下”等论述,其实有点过于激烈了。学英语,就像重公历轻农历,重握手轻作揖一样,并非是废祖忘宗的不自信行为。相反,是中国自信地走出去,融入国际文明的体现。

中国人到底需不需要学英语?

我认为,需要学。

如果你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人,你会告诉我很多人活了几十年也没怎么用过英语。但当你的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多种可能性的时候,你愿意告诉他:“孩子,放弃英语吧,你以后就做个用不到英语的人”吗?高中化学学了反应方程式,物理学了电磁定律,这些东西很多人在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用到过,但我们还是要学。因为你无法在一个孩子高中的时候,就给他限定好一个确定的未来。高中时候什么都学一些,等到了大学,再慢慢找到你的方向,这才是人才培养的正解。

有人说,随着中国地位的上升,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们应该让汉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我想说,这也是我的愿望,但我认为太难了。

为什么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第一,因为说英语的国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语言。第二,英语非常简单易学,尤其对于拉丁语系母语的国家,比如德国,法国,英语更是非常的简单。第三,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历史已久,且至今未有什么缺陷,其他语言很难取而代之,就像你很难推翻一个好皇帝一样。这几个优势,中文都不具备。也许越来越多的人会学习中文,越来越多的场合会出现中文,但中文代替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遥遥无期。

所以,最新的科技文献是英文的,很多优秀的书刊是英文的,很多网上的技术交流是英文的。在这个背景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懂英文,实在难以进步。所以将英文纳入高考当中,是最合理不过的了。

中国英语教育之痛

学习英文既然有这么多的必然性,为什么郑教授要对其严厉抨击呢?因为中国的英语教育,的确有很多缺点,甚至是“畸形”的。

我非常赞同郑教授的一个观点,就是“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也许对于语言学家来说,英语是艺术,是文化,是文明。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用来沟通的工具。

但中国的英语教育,很多时候背离了这个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忽视其“沟通”的目的。既然是沟通工具,只要我说的对方听得懂,对方说的我听得懂,不就可以了吗?而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大量的听说练习,而这正是中国英语教育所缺失的。与之相反,过分强调“背单词”“背语法”耗费了中国学生大量的精力和对英语的热情。相信很多同学都背过一个单词“abandon”,因为它是众多单词书里的第一个单词,可之后这个词你又用了多少次呢?花费大量精力学到的东西,却没提升我的沟通能力。

英语考试大多以筛选为目的

。很多英语考试的真正目的,不是考核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而是想从100个人里筛选出10个人出来。这就使得很多的英语考试题非常的“无厘头”,比如在完形填空中,很多时候你随便选一个答案填进去,丢给老外,他们都能正确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那我们为何还要那么锱铢必较呢?这个现在最为严重的就是考研英语,众所周知,考研英语满分100,如果你能得70分,那你就是大神了。很多老外都倒在了考研英语上。很多考研英语的试题解析,只会告诉你选项C为啥是正确的,却不会告诉你ABD为啥是错的,因为它自己也讲不通。为了通过这样的考试,中国学生要付出多少无用的努力,可想而知。

过分强调语法细节。过分地抠细节,也是中国英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Maybe”“Perhaps”“Possible”这三个词哪个代表的可能性更大一点?“Always”“Often”“Usually”这三个词哪个代表的频率更高一点?类似的知识点屡见不鲜,可真的有意义吗?作为一个中国人,“兴奋”“高兴”“快乐”这三个词哪个代表的情绪更开心一些?意义很大吗?

中国人应该怎么学英语?

任何能够让英语回归其“工具性”的改革,都应该被大力推广。

提高“听”“说”的学习。中国学生有太多的哑巴英语了!听不懂,说不来,是很多中国学生的痛。背了那么多的单词,最后开不了口,就好比一个士兵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却不懂如何开枪一样。所以中国的教育,应该提高“听”和“说”的教育投入。这里的“说”不是背课文,而是让孩子真的用英语来表达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的东西,学习工具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它。“听”也类似,要加大实际场景的听力练习。

重视发音学习。中国人的英语口音太重了,因为在传统的英语教育中,从来没有将发音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所以中国学生对此总是疏于练习。而正确的发音,在对话时会起到非常大的正向作用。好的发音甚至比专业的用词更为重要。想象一下,一个老外用蹩脚的中文发音问你“请问这个航班的目的地是哪里?”而另一个老外用非常地道的中文发音问你“这飞机往哪飞啊?”哪个你会觉得更舒适?

高考英语参考其他能力型考试。上面我们说了高考英语和考研英语是筛选型考试,那正确的英语考试应该是什么呢?答案是能力型考试。能力型的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从100个人中筛出10个人。而是考核这100个人的能力,如果100个人能力都合格,那100个人都通过,如果没人合格,那通过率就是0。典型的能力型考试,国内有四六级,国外有托福雅思。这都是非常好的榜样,高考英语应当从中借鉴,让高考英语真正成为高中生英语能力的试金石。

拒绝神化少儿编程,抵制机构贩卖焦虑,让少儿编程回归简单快乐的本质。我是和小朋友一起快乐编程的王休休。欢迎您在今日头条以及西瓜视频关注“我是王休休”。


我是王休休


英语耗费了中国青年人的宝贵20年,我们过分的夸大了英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分量,实际上是我们民族极其不自信的显著表现!

郑教授此话一语中的,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已近三十年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英语的重要性实际上夸大了,生活中的实际用处与所花费的精力严重不成比例。

去年日本已经将英语踢出了高考必考内容,我们虽然响应者众,但愿望仍然遥遥无期

自1977年恢复高考,近二十年间高考内容里只说外语,可以是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俄语等。这本来是极好的,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外语种类,以利于将来的发展。而自从英语成了必考,说是与世界接轨,实际上是自我矮化的表现。

几十年来,英美通过全世界人民学习英语,获取了武力无法达成的目标,将其软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后的世界,我希望全世界人民都来学习汉语!

总的说,我不反对学习英语,但反对高考必考英语!


圣哲同学


问题:郑强教授说“把英语踢出高考”,你们怎么看?

先说大槐树传人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客观事实|英语曾扼杀了很多理科天才

15年前,我高考。

班级有几个理科特别好的同学,起码比我好很多!对他们来说,历年高考真题快能倒背如流了,可偏偏英语差的很,经常在60-90分之间徘徊。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

终于,高考出分了,这几个小伙,没有一个跨过二本提档线的。于是,天才的理科生只能去读了个专科学校——警官学校、卫校……

多年后,我陆续攻读了硕士、博士,而我的同学们渐渐成长为五大三粗的大汉,每次见面不是在烟雾缭绕的麻将桌上,就是在烟雾缭绕的网吧机房。

回头想想,如果他们当初英语能考过及格线,没准也能读个大本,硕士,博士……

从这个角度看,英语确实在高考中发挥了消极的作用。

2.实用性|普通老百姓用不到英语

对比学英语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长大后人们对英语的需求,对大多数人来说,非常不对称

如果按60%的人可以上大学算,没上大学的40%这辈子基本上已经与英语彻底拜拜了,他们此生大概率用不上英语,却花费了6年的宝贵时间去学习一门自己这辈子根本用不上的课程。这基本上没有什么性价比可言。

3.外语的世界里,英语不应该一枝独秀

如果说,高考非要考一门外语,为什么必须是英语呢?

英语比法语、德语、西语……更高级吗?更普适吗?

为什么孩子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外语呢?

所以说,高考不一定非要剔除一门外语,也可以是任选一门外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