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校”

前面聊過了學校和“學”,今天來看另一個字“校”。校為什麼是木+交呢?難道古代學校都是用木頭做的,在裡交流,所以叫校嗎?非也,跟“學”字一樣,校字也很講究的。我專門出了一本書叫《中華字慧》,就是專門研究字是怎麼來的,破解文字起源,傳承文字慧,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就來解讀下這個“校”字。木字沒什麼好說的是組字的偏旁,指木頭有關的東西。“交”字在構字法的意思是——有目的地交互、結合在一起。

舉例說明

第一個字,膠水的膠:跟肉有關。用肉或皮製作的東西,可以使兩樣東西粘(結)合在一起。並構成一個新的東西。

第二個字 絞,絞盡腦汁的絞:糸( mì),表示與線絲有關,指用兩股以上的細長條扭結成一根繩索。過程是相交,結果是結合成一個新的東西。

第三個字 郊:右包耳,代表跟“邑”有關,跟城有關。本義:上古時代國都外百里以內的地區稱“郊”,而郊是野外跟城內的結合在一起的部分。同時可以認識這幾個關於野外的常用字,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學學“校”

第四個字 較:跟車有關,指車箱兩旁板上的橫木,其目的是連接固定每一塊豎板的。而古代士大夫以上的乘車,較上飾有曲銅鉤。這是身份的象徵,有錢有地位都在較上面展示體現出來。所以才會有詞,比較(在較上對比),較量(較上稱量),較勁(較上使勁)。 對較、 計較、較準

第五個字 餃,餃子:跟食物有關。餃子就是一種將肉或菜與麵粉粘合在一起的食物。

第六個字 咬,咬人:齩 yǎo,跟“齒”有關。用牙齒把東西夾住或切斷弄碎。讓上下的牙結合在一起。可以試試這個過程。

還有姣、狡、跤、鉸 許多跟“交”有關的字,你都可以試著用這個造字的思路去解釋。

學學“校”

那怎麼解釋學校的校呢?校字,最早的發音為校jiào:跟木有關,將木頭結合在一起,就是柵欄。起初校是一種刑具,專門用來關犯人的囚籠。這種刑具一般都設在軍營裡,關犯了錯的士兵或者俘虜的,後來軍人們也有用它來關獵到的動物。(天子校獵。——《漢書·司馬相如傳》)再後來的人也將關其他動物的籠子叫校,校多了就需要人管理呀,管理校的官就叫校人。後來就有了校jiào場一說,就是放校的地方。因為那個地方一般都大且寬闊。軍人之間也都喜歡比個武過個招,需要一個寬闊的地方,雙方要比武時,可能會說:“有種咱們校場上見?”,就這樣校又成了比試的地方。所以又引申出校對(比一比,誰好誰不好,誰對誰不對)。也有了考察考核的意思,因為將軍通常用這種校對的方式,比比哪個兵更勇猛些(比校民之有道者。——《國語·齊語》,以實校之。——《資治通鑑》)。又引申為對抗的意思(韓 魏之強,足以校於 秦。——《史記》)。比賽完了有成有敗,當然要反省思考呀,思考什麼呢?當然是思考校場上發生的事情啊,思考校時的表現啊,所以校又引申為計較;考慮。(犯而不校。——《論語》)。既然校場主要是訓練兵的,那新兵當然也要在校場訓練了。校(jiào)場原來是指關人的地方,叫新兵到校jiào場不合適,也不吉利。後來就改了個發音叫校xiào,這些是跟“交”有關的字,另一個發音。所以,校xiào就成了訓練新人的地方了,新人學習成長地方,叫學校。同一個地方學習的人叫校友。管理一個校的人叫校長,如果是軍隊的叫校尉。

好了,“校”講完了。各位覺得可有意思。其實當孩子能用這樣方法識字,不僅不易寫錯別字,而且通過字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會更深透。極大提升對文言文的識讀能力,至於詞語或近義詞就更容易理解,分辯了。 ^2}�}Y\u0010��� \u0010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