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珠三角蝦虹彩病毒大暴發

近日,筆者瞭解到珠三角,特別是江門大鰲的對蝦大量發病,甚至是連片發病,很多業者認為是暴發了蝦虹彩病毒所致。一般的症狀是紅體,肝胰腺萎縮、空腸空胃,游水的不多,突然間就大量死亡了。

這已經不是今年的事情了,兩三年前就有市場聲音說是暴發了蝦虹彩病毒,也有說是感染了弧菌。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黃倢研究員(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絡(NACA)總幹事)告訴筆者,去年5月,珠三角地區大鰲鎮全鎮三分之二面積養殖南美白對蝦出現紅體偷死症狀,但未出現黑腳症狀。出現症狀的池塘大部分排塘,損失嚴重。黃海所團隊在發病末期接到消息,對鎮上不相鄰的三家養殖池塘進行了取樣分析,三家的南美白對蝦均感染蝦虹彩病毒,未檢出其它病原。

警惕,珠三角蝦虹彩病毒大暴發

病蝦身體發紅、肝胰腺萎縮、空腸空胃。圖片來源:利洋水產

據一位業者介紹,他們也收集一些病樣進行檢測,也是檢測出了蝦虹彩病毒,特別是在一些靠得近的蝦塘,很容易交叉感染。而且,如果這塘蝦發過病,如果處理不好池塘,下一塘蝦發病的機率也很大。

早在兩年前,筆者就採訪過“黑腳病”的相關病例,2017年春季時,在湛江、陽江、粵東和福建的漳浦、長樂等地發現高密度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出現爆發性死亡,尤其是二三十頭的大蝦。在病死蝦泳足附近的甲殼出現明顯的發黑症狀,當時養殖戶就給這個怪病起了一個名字——“黑腳病”。當時業內就有研究,南美白對蝦“黑腳病”的病因可能是由“蝦虹彩病毒”引起的,還提醒養殖戶需要引起極大重視。

但是,養殖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業內專家表示有不同看法,還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黑腳病”可能與蝦虹彩病毒感染有關,也可能與環境或其它病原的綜合影響因素有關。就像上面所說的大鰲的案例,很多並沒有黑腳的症狀,但是也檢測出了蝦虹彩病毒。

因此,養殖戶如果需要確診病原,最好是取病樣到靠譜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千萬不要憑經驗判斷。

警惕,珠三角蝦虹彩病毒大暴發

俗稱為“黑腳病”的病蝦(圖片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楊豐研究員)

南美白對蝦感染SHIV的症狀包括:肝胰腺顏色變淺、空腸空胃、體節整體顏色變淺、轉微發紅,體節明顯,在應激的條件下死亡率可達100%。

據黃倢老師的研究,主要在4-8月份檢出,5-6月份最高,所有規格的蝦都有檢測出,4-7公分規格的蝦檢測率最高。溫度>30℃時陽性率顯著下降;pH為8.0—8.4時SHIV陽性率較高,但需繼續觀察;不同鹽度均有檢出,無選擇性。

羅氏沼蝦也會感染蝦虹彩病毒,主要的症狀有:額劍基部出現一塊白色三角形區域、空腸空胃、肝胰腺變黃變淺、臥底、反應遲鈍,大批死亡。見下圖

研究表明,已發現自然發病的易感宿主有南美白對蝦(死亡率100%)、中國對蝦、羅氏沼蝦(死亡率100%)、紅螯螯蝦(死亡率100%)、克氏原螯蝦(小龍蝦)(死亡率100%)、青蝦。已實驗證明的易感宿主脊尾白蝦(死亡率50%)、梭子蟹。冰凍南極磷蝦和沙蠶也有陽性檢出。

警惕,珠三角蝦虹彩病毒大暴發

圖片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黃倢研究員

目前對於蝦虹彩病毒沒有特效藥,以預防為主:

1、池塘要嚴格消毒清塘;

2、做好生物安保工作,以防交叉感染;

3、選擇經過嚴格檢測,不攜帶蝦虹彩病毒的蝦苗;

4、提倡生態化的魚蝦混養;

5、不要使用冰鮮魚投餵;

6、及時集汙排汙;

7、增強對蝦免疫力。

文章轉自:中國水產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