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你會“執行家法”麼,體罰真的有害無利?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寶的圈子,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孩子犯錯後,你會“執行家法”麼,體罰真的有害無利?

大家有沒有參加過農村的酒席呢?對於常年生活於城市中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種相當新奇的經歷。在吃飯的過程中,你會直觀的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競爭氣息,一些硬菜在上來之後往往不需要多長時間就會被爭搶一空,而小孩子們正是瓜分菜餚的主力。

一位網友就用手機拍下了農村酒席上的這個怪現狀。一個熱菜才剛剛上桌,還沒等其他人開始下手,小朋友們就你一塊我一塊的幾乎分走了所有的排骨。


孩子犯錯後,你會“執行家法”麼,體罰真的有害無利?


為什麼他們會如此的熱衷於爭搶排骨呢?道這道菜是他們最喜歡的菜餚嗎?實際上並非如此,小朋友身前的桌子上擺了好幾個塑料杯,裡面滿滿的裝著各式菜餚。以小孩子的胃口而言,吃完這些已經搶到的食物,他們基本上也就飽了。但是孩子們仍然樂此不疲的爭搶盤中的食物。在酒席上多吃些自己喜歡的菜餚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這些孩子們的做法勢必會造成一定的浪費。

而家長們在這個時候正在做什麼呢?很顯然,根據視頻中的表現來看,家長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家孩子這麼做有什麼不妥之處,反而親自出手為孩子爭搶盤中的食物。一味的嬌縱的孩子真的好嗎?這會不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呢?

實際上視頻中反映的現象真的並不算少見,我也曾在老家參加過許多次類似的酒席,幾乎每一次都曾目睹過類似的事情發生。而這種習慣似乎也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在二三十年前,我與這些孩子的父母年紀還小的時候,也曾被家長慫恿著在酒席上哄搶盤中的食物。壞習慣一代一代的傳到了孩子的身上,可能也會影響到這些孩子未來的後代。

如何讓孩子們擺脫這些壞習慣呢?家長的管教必不可少。我在農村只呆了三四年,之後便跟隨父母離開了農村。在接觸到了更大的世界之後,父母也似乎意識到了這些行為確實有些不妥,於是便開始著手糾正那些在之前的環境中浸染的小小惡習。在此之後每次回鄉參加類似的酒席,父母都會提前提醒我不要表現的太過貪婪,並嘗試教我一些餐桌禮儀。

孩子犯錯後,你會“執行家法”麼,體罰真的有害無利?

雖然當時在親戚同鄉眼中,這麼做是完全沒有必要,甚至是有些迂腐的。但是在長大之後回顧這段記憶的時候,我還是認為父母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而在物質生活極大充裕的現在,顯然視頻中的那些父母長輩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發展程度稍顯落後的農村地區相比,得益於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更好的經濟條件,很多在城市中的父母已經注意到了管教孩子的重要性。

這個肉肉的小萌娃就有一對熱衷於管教孩子的父母。鏡頭下的她正躲在房間的一角嘗試自己脫襪子。正在拍攝的媽媽忍不住出言相逗,一句上家法瞬間讓寶寶意識到了自己的隱秘行動已經暴露了。忙不迭的套上了襪子,裝出了一副乖寶寶的樣子。

在室內要不要穿襪子,這個問題今天暫且不詳細討論,但是這對父母積極管教自家孩子的行為還是非常令人讚賞的。兒子對父母管教孩子最有力的工具,也就是他們口中所謂的家法了。這種“家法”到底是什麼呢,實際上應該就是輕微的體罰。

體罰作為一種最簡單粗暴也是效果最好的管教方式,在現在社會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眾所周知,過度的體罰對於孩子日後的發展沒什麼好處。前段時間在合肥發生的一起新聞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合肥的一個熊孩子在不經意間做出了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從28層向樓底扔了十幾個啤酒瓶。

孩子犯錯後,你會“執行家法”麼,體罰真的有害無利?


好在當時旁邊沒有行人通過,因此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但是這件事還是被父母知道了?孩子的父親做出了切實的回應,在小區的業主群中放出一張照片,照片中的孩子屁股上遍佈密密麻麻的紅印,顯然這個熊孩子實實在在的捱了一頓打。

這展現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決心,但是這種程度的體罰確實有些過頭了,雖然達成了教育孩子的目的,但是也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陰影。更加誇張的新聞找起來也並不困難,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家長將家教變成了家暴,甚至造成了致死的悲劇。

過度的體罰仍然有害,難道這種教育方法就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嗎?

一、 適當的體罰仍然是一種合適而有效率的管教孩子的方式

1. 適當的“家法”對於孩子是一種有效的威懾

雖然很多人認為這種教育方法很有爭議,但是沒有人會否認這種教育方式的確很有效果。打孩子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在孩子在犯錯的時候進行適度的體罰可以有效的防止孩子做出更加過分的事情,如果在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不加以干涉,孩子之後就有可能犯下更加嚴重的錯誤。因此在孩子有錯的時候執行“家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震懾,用一些小小的痛苦防止他們犯下更大的錯誤。

孩子犯錯後,你會“執行家法”麼,體罰真的有害無利?


2. 適當的“家法”可以讓孩子養成敬畏之心

“家法”的存在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敬畏之心。在刑事案件中,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要比那些老成的犯罪者更加可怕,原因就是這個時候的他們沒有對法律的敬畏,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無知配合上特定的年齡帶來的不穩定的情緒,讓他們顯得格外可怕。

兒童時期的孩子也是如此,在缺少管教的情況下,孩子們也是有可能做出可怕的事情的,因此在各類在孩子進入社會了解法律之前,“家法”就起到了法律的作用,通過在犯錯後“執行家法”,家長們是在告訴孩子們不僅不要做錯的事情,而且要遵守規則。只有知道了底線在哪裡,孩子們在做錯了事情之後才會感到畏懼,才會學會反省。

3. 有理有據的“家法”很難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雖然很多人認為體罰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但是在現如今的中國中,到底有幾個孩子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被家長打過一兩次呢?可以說我們的社會就是由一群又一群曾經被打過的熊孩子們組成的,你我大概都是如此。然而只要父母沒有做的太過過分,有多少人會因此而受到心理創傷呢?在被父母體罰之後,一些人會感到愧疚沮喪,一些人會感到憤怒不服。但是隻要父母表現出一點真摯的愛意,這些情緒都會迅速的煙消雲散。畢竟親子之間多年相處的羈絆是很難因為這點小事而受到影響的。

因此只要掌握住執行“家法”的度,這種管教孩子的方法是有益無害的。

二、 如何適當的執行“家法”

1. 雷聲大雨點小

體罰的本質實際上是嚇唬孩子。因此大家在“執行家法”的時候一定要堅守一個準則,那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在真正懲罰孩子之前,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營造情緒,在言語間塑造出一種風雨欲來的氣勢,這樣才可以最有效果的震懾孩子。在達成震懾目標之後,在執行的過程大家就沒有必要太過認真了,隨便打兩下屁股讓他們感覺到適當的疼痛就好。千萬不要真的被情緒所支配,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牢記體罰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孩子才是最終的目的。

孩子犯錯後,你會“執行家法”麼,體罰真的有害無利?


2. 允許孩子為自己辯駁

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才會因體罰而產生心理陰影呢?在一種情況下是因為父母打的實在太重了,在另一種情況下是因為自己蒙受了冤屈,白白被打了一頓,孩子認為父母一點都不講理。因此在真正動手之前,大家一定要詳細的瞭解事情發生的經過,允許孩子為自己辯駁。

想要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大家一定要站在有理的一方,而且最好讓孩子也對此心知肚明。只有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執行家法”才是有效果的,否則很容易影響親子關係,也很難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

3. 樹立明確的規則

體罰作為一種管教孩子的最終兵器,千萬不能被家長們濫用。孩子不吃飯,打一頓;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孩子纏著父母要看動畫片,打一頓。打的多了,體罰也就不管用了。同時也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育,讓孩子們長大之後變得過於怯懦,缺少應有的魄力。因此大家最好跟孩子一起建立一套明確的規則,有了明確的規則。孩子們才知道自己在做錯事的時候會面臨什麼樣的後果,否則他們只會在成人的暴力下惶惶不可終日,這對於孩子的日後發展是很不利的。

互動話題:大家對“家法”有什麼看法呢?大家平日裡又是如何管教孩子呢?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