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政府规划设计,由贫困户组成的造林专业合作社负责种植,三年后林权归贫困户所有。这就是大宁县实施的“购买式造林”。它不仅解决了当地多年来“树好种,林难成”的难题,也给贫困户脱贫带来了绿色的希望。

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临汾台记者 张曼

我现在是在大宁县昕水镇当支村。这个村的造林合作社社员正抓住植树的好时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理念,在这里种下超过4230亩的人工林。这也是我省创新机制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推行市场化购买式造林的试点工程。

贺还记是大宁县昕水镇当支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家庭和年龄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守在山里也没有赚钱的路子,一家人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

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大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贺还记

从2017年参加了专业合作社,我们从开春开始每天挣到150到160元,干到上冻,每年可以挣到一万五最少,甚至于两万块钱。老百姓的日子现在好起来啦,经过这几年奋斗,终于脱贫啦。


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四年来,大宁县将过去由造林绿化公司承包的“荒山荒坡造林”任务交给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组建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完成。四年后,工程达到设计要求,政府一次性购买,既绿了荒山又富了百姓。如今在大宁县,共有157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加入到了3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中。 全县5979名合作社社员三年时间已经一口气种下了20多万亩的经济林和生态林,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就超过了一万五千元。同时,大宁县还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护林专业合作社”,每人每年又可增加1万元的管护费,彻底解决了当地常年种树不见树,种得活管不好的问题。

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大宁县林业局局长 冯晓明

现在我们造林合作社正在完成的市场化购买式造林试点工程当支沟造林工程,涉及三个自然村4238.4亩山坡地,将种植40多万棵包括元宝枫、山杏、油松、侧柏、连翘等多种苗木。相比原有的购买式造林办法,造林主体更加多元,资金来源更加广泛,工程验收更加科学,购买模式更加合理,更好地实现了造林模式由过程管理向结果购买的转变。

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三年后,当支沟流域彩化、财化的效果就会显现。12.6万株杏树,10万株连翘,年产值超过80万元。每年还可减少泥沙流失6.3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0万吨,产生氧气7.3万吨。成为一个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花果满山的美丽景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宝地。

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大宁县造林合作社社员 冯晓宇

水土流失肯定减少啦,刮风的时候土也少啦, 看山的时候往哪儿看都是一片一片的森林。我们越来越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人民的幸福靠山。

大宁“购买式造林”:绿了山川,富了民!

大宁县委书记 王金龙

通过连续3年实施购买式造林,大宁县21.67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累计带动5290户15883人(次)实现了经济脱贫。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坚持绿化和彩化、财化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我们要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建设稳定的生态系统”工作要求,深化飞播造林,大力推进昕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继续探索完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十条有效实现途径,努力让大宁百姓在建设绿水青山中实现脱贫,在享受绿水青山中全面建成小康。(朱建良 任天鹏 大宁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