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下一秒的小裝置,如何摧毀了人類的行動力?


預測下一秒的小裝置,如何摧毀了人類的行動力?

《前路迢迢》

預測下一秒的小裝置,如何摧毀了人類的行動力?

這是一個警告。請仔細閱讀。

至此,你應該已經見過了預測器;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它的銷量大概已有數百萬了。允許我為尚未有幸目睹的人介紹一下。這是個小裝置,尺寸猶如開車門的遙控器,上面只有一個按鈕和一個偌大的綠色發光二極管。撳下按鈕,綠燈閃爍。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綠燈會在你撳下按鈕的前一秒鐘閃爍。

大多數人說剛上手時就好像在玩什麼奇怪的遊戲,遊戲目標是在看見閃光之後撳按鈕,容易得很。但當你起意想打破規則時,卻發現自己做不到。每次你想在看見閃光前撳按鈕,閃光就會立刻出現,而無論你的動作有多快,也無法在亮光過後一秒鐘內撳下按鈕。如果你想等待閃光,打算在閃光過後再撳下按鈕,那麼閃光便永遠不會出現。無論你做什麼,總是先閃光後撳按鈕。你無法愚弄預測器。

預測下一秒的小裝置,如何摧毀了人類的行動力?

“預測器的綠燈總會在你撳下按鈕的前一秒鐘閃爍。”

插畫來自 BIE別的

預測器的核心部件是反向延時電路—它向過去發送信號。等負延時能夠大於一秒鐘以後,這項技術的深層內涵會變得更加清楚,但這並不是我警告的重點。迫在眉睫的問題是:預測器正在展示自由意志這東西根本不存在。

說自由意志只是幻覺的論證早已有之,有些基於嚴密的物理學,有些則基於純粹的邏輯推理。儘管多數人都同意這些證明無法反駁,但沒有誰真的接受這個結論。擁有自由意志的經驗過於強而有力,一番論證並不能否定它。真正需要的是實證,而這恰好是預測器所提供的。

通常來說,一個人會著魔般地連玩好幾天,拿給朋友看,絞盡腦汁瞞騙裝置。這個人可以假裝對它失去興趣,但他不可能忘記其中的內涵 —— 接下來的幾周裡,“未來無法改變” 這個念頭深入他的腦海。有一部分人意識到選擇毫無意義,從此拒絕再作任何決定。他們彷彿整個軍團的錄事巴特比(巴特比是 Herman Milville 同名短篇小說中的人物,拒絕任何變化和溝通,不論別人要他做什麼,都只是回答 “我不願意”,最後甚至拒絕進食。),紛紛停止了一切自發性活動。最後,三分之一的玩家必須入院治療,因為他們連自己吃飯都做不到了。終極狀態是運動不能性緘默,醒狀昏迷的一種。他們能用眼球追蹤動作,偶爾改變躺姿,但僅止於此。運動能力依然存在,動因卻已消失。

在人們開始玩預測器之前,運動不能性緘默非常罕見 —— 這種病症由大腦前扣帶區域受損導致,現在卻猶如精神性疫病般蔓延。人們曾經設想過能夠毀滅思考者的念頭: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洛夫克拉夫特恐怖,或是某個能讓人類邏輯系統崩潰的哥德爾命題。結果,使得人們喪失能力的念頭卻是我們都已經遭遇過的:自由意志並不存在。只是在你相信之前,它並不具有殺傷力。

醫生試著在患者還能對交談作出反應時與其辯論。我們一直過著幸福、積極的生活,他們勸說道,那時候我們也沒有自由意志,所以並沒有什麼不同啊。“上個月你選擇行動時並不比今天更加自由,” 有醫生這麼說,“現在你還是可以那樣過日子啊。” 而患者總是回答道:“但現在我知道了。” 一部分人就此再不開口。

預測下一秒的小裝置,如何摧毀了人類的行動力?

“有一部分人意識到選擇毫無意義,從此拒絕再作任何決定,……紛紛停止了一切自發性活動。” 插畫來自 BIE別的

有些人會爭論說,預測器導致行為改變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我們確實擁有自由意志。機器人無法灰心喪氣,唯有能自由思考的個體才可以。一部分人陷入運動不能性緘默而另一部分人卻沒有,這一事實突出的正是作出選擇有多麼重要。

不幸的是,這個推理存在缺陷,因為決定論適用於各種形態的應激行為。一個動態系統可以落入吸引域並收束於不動點,而另一個則展示出不確定的混沌表現,但這兩個結果本身卻是完全決定性的。

我正在你的未來一年後向你發送這個警告,它是兆秒級反向延時電路首次應用於通信設備後收到的第一個長信息。關於其他問題的消息將陸續送來。我給你的信息是這樣的:假裝你擁有自由意志。關鍵在於你必須假裝你的決定至關重要,即便你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麼,而相信謊言是避免醒狀昏迷的唯一方法。文明如今維繫於自我欺騙之上。也許一向如此。

但是我知道,既然自由意志是個幻覺,那麼誰將陷入運動不能性緘默誰將不陷入早已註定。對此誰都無能為力—你無法選擇預測器對你起什麼作用。你們中有些人將倒下,有些人將不會,我送出這個警告無法改變兩者的比例。那麼,我為何還要這麼做呢?

因為我無法選擇。

(選自特德·姜《呼吸》)

作者後記英國喜劇團體 “巨蟒小組”(Monty Python)曾有一部短劇,關於一個能讓人笑死的笑話。這是 “有害感官主題” 的一個實例:只要聽到或看到某個東西,或者理解了某個東西,你就會因此而死。在巨蟒的短劇中,英語國家的人可以安全地複述這個笑話的德語版本,只要他們不理解所說的內容即可。

這個主題相關的很多例子都有超自然因素,比如,恐怖小說中經常會出現那種能讓人發瘋的被詛咒的書。我好奇是否存在沒有超自然因素的例子,然後我想到,可以從生命沒有意義這一點著手。這個觀點不會立即生效,人們需要時間來沉澱,但當他們仔細思考並把它傳達給別人之後,它就能傳遞得更廣。

當然,即使是一個無懈可擊的觀點,也不足以說服所有人。很多觀點都過於抽象,以至於無法影響大多數人。而一個物理演示,卻能更具說服力。

每一個“科幻必讀”書單上都有特德·姜

預測下一秒的小裝置,如何摧毀了人類的行動力?

電影《降臨》原著小說作者四獲世界科幻大獎星雲獎/雨果獎三獲軌跡獎/日本科幻大獎英國科幻協會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

美國華裔科幻奇才,當代最優秀的科幻小說家之一。畢業於布朗大學計算機專業。自1990年創作《巴比倫塔》至今,出道30年,憑創作的17個短篇,得遍世界科幻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