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市场

发展市场二三事


消失的市场


消失的市场


消失的市场


发展市场,位置在鸡东县东海镇发展村密山通鸡西公路南侧,周边有地方商店,农场商店,还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座落在此,市场几次搬迁,但没有搬太远。

本来发展村只有五个小队,村民人员不多,自8510场部搬迁到这里,玻璃厂,焦化厂,基建队,副业队等在此安家,职工家属人员众多,逐渐形成一个大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改革开放初期,之前农副产品不准到市场买卖,卖农副产品的农民被抓到后,一律按投机倒把论处,轻者杆秤和农副产品被收缴,重者拘留判刑。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允许农民可以拿到集市买卖,来搞活市场经济,一批过去比较贫穷但头脑灵活的人,看到了商机,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经过自己努力和机会,成为最先富裕的成功人士。

最早市场没有形成,只是有几位农村的农民在商店门口摆个小摊。

这几个人都是在生产队干活不行,腿脚不好,身体还弱,没有办法,所以他们就来摆摊来了,还得维持生活啊,这是生活所逼,穷则思变。

在商店门口有一位称作小个张的人,最开始从鸡西上成箱水果的用杆秤在路边散卖,来赚取差价。

那时没有公交车,只能坐火车到鸡西果品公司,上完水果到火车站,再乘坐火车把水果运到东海车站下车,在用推车拉回来,拉到市场卖一天非常的辛苦,从早到晚,但是利润也是非常丰厚的,当时他们在市场卖一周的货,就顶在单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小个张现在已经在鸡西买楼,在鸡西开店批发箱包,灯笼,靴子及各种日用品,还给鸡密虎地区下面商店送货,他是最早在发展市场做生意的成功人士之一。

随着工厂破产,职工下岗,很多人开始经商维持生活,做买卖的人多了,就形成农贸市场了,有了工商所,税务局来管理市场。

一个市场,摆上带棚子的铁皮摊床,一个挨一个三四趟床位。

包括卖布卖衣服,卖日用品,卖肉,卖鱼,卖青菜,卖鸡,各种服务项目租摊床,市场最兴旺时,有近百家个体户在此各自经营各类商品。

都说到市场能做买卖的人是最精明的人,但也有失手的故事,一年的夏天,公路上驶来一辆半货车,从车上下来一位约三十多岁男人,来到市场对大家说,“我是某某食堂的採购员,车上有二十斤一桶豆油,我偷着低价卖给大家,换点酒钱,原价每桶六十元,现价每桶四十元”。

说完从车上拎下一桶豆油说,“这是好豆油,大伙若不信,可以拎着到边上饭店验一下”,当时有市场人接过这桶油去饭店,倒马勺里看,确实是好豆油,回来后一个人要卖,带着大伙一会功夫,二十多桶豆油抢光了,收完钱男人和司机开车就走了,当时有没有买到的后悔来晚了,还有两人为抢一桶油弄个半红脸。

第二天早上出摊后,大伙你看我,我看你,纷纷说出实情,上当受骗了。

原来呀,卖豆油的男人故意把一桶好油拎下来验一下,某余桶里用染色的水装快满桶,塑料桶口用塑料袋装一二斤豆油,豆油倒锅里炒菜是红色的,吓得孩子都不敢吃,真是从北京到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市场买卖人被骗倒一大片。

发展市场卖布卖服装最早的人,要数发展三队马姓家族,成卷的布料衣服从西柳上货,摆在摊库上卖,那时候成品衣服很少,多数都是从这买布料送到裁缝店,由裁缝按体量衣手工制做服装。

在发展市场挣到钱后,卖布十多年的老马家成员,后来到北京跟团卖成衣,在北京干的也不错。

在发展市场最早卖肉的几位,周边都是农场上班工人,到月就开资成全了他们,卖肉的不管毛猪价格高价,所以不受影响,他们的利润丰厚,当然买卖多了就有竞争,卖肉的因为拉主顾是互相吵嘴打架最多的行业。

在市场上卖青菜的数老由太太和老盖太太,还有老王太太脑瓜灵活,能说会道的几位老市场,早晨起来坐6点左右的火车到鸡东菜色上菜,韭菜,尖椒,蒜苔用车拉到火车站,一个人带四五筐货,赶中午的火车再返回来时间久了,跟火车上的列车员混明白了,列车员都帮着搬菜上下装卸车,当然必须给列车员一定的好处才肯帮忙的。

东海火车站下车后,在用小推车推到发展市场摆上摊床来卖,当然卖青菜,卖鸡蛋的价格还是非常可观的。

餐饮服务要数长江冷面了,最早的长江冷面是买一个旧大客车棚子,支起来下面用红砖砌起来,大客车棚子里头放几张桌子凳子起家,雇的朝鲜族人压冷面拌辣菜,在发展一炮打响,当时桌少人多排不上号,非常红火,后来搬迁到原荣军饭店旧址,十多年后又在通往农场场部西侧桥边买地盖楼,继续开冷面辣菜馆至今,生意红火依旧。

说起吃,必须得说一下候家饭店生炒鸡,改革开放初期,在原8510农场机关食堂干了一辈厨师退休的候师傅,在方虎公路边盖起平房开饭店,用自己毕生所学的手艺精心钻研,创立自己的品牌,候家生炒鸡。

候师傅做的生炒鸡味道鲜美,引无数食客前来品尝,名声振响鸡密虎地区,想吃口候家生炒鸡,必须提前订桌。

每当饭点时,过往大小车辆及周边前来品尝候家生炒鸡的食客,络绎不绝,桌少人多排不上号,没桌位子了,想吃这一口就得耐心在外面等桌吧。

一个长江冷面,一个候家生炒鸡也是发展及8510农场场部地区的金色名片。

个体经营户在党的好政策下,起五更爬半夜,在市场风吹日晒,冬天数九寒天站在露天市场卖货,罪也遭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生活富裕起来了。

发展市场为发展村及8510农场场部地区职工家属,生活上带来生活便利,搞活了市场经济,同时他们也创造了自己的财富,。

近几年随着社会商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发展市场消失了。过去市场的大部分人已经退休,或者有了店铺在屋里头卖货不用在外面风吹日晒了,但发展市场过去红红火火热闹场面,市场上卖烤地瓜,卖饼干的,压冰冰激凌的,卖东西的叫卖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一个时代的见证。

唐怀军

2020年2月3日

愿各位看到后,能引起我们对青春年代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