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生总结,早点读到就好了

俗话说,道理听了一大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人生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究竟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人生?如何才能领会生活的真谛?当青春不再、年华即逝的时候,才会开始反省,如果年轻时就知道这些道理,人生一定不会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告诉下一代人,以免他们重蹈覆辙。也许看过这些书,人生道路会变得更加从容。

这些人生总结,早点读到就好了

【书名】安吾人生谈

【作者】[日]坂口安吾

【译者】林崇珍、何中夏、芦楚晴

人身处光怪陆离的社会,魑魅魍魉也本生于人心。鬼故事可怕,可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才令人心寒,人心叵测才是最恐怖的。“无赖派”的另一代表坂口安吾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故事,为我们剥开了人生的假面,直面最赤裸的真实。对于喜欢《安吾巷谈》(http://g.yeeyan.org/books/2534)的读者来说,此书必不会让你失望。

【作者简介】坂口安吾(1906—1955)生于豪门,父亲曾任众议院议员。是日本战后文学中“无赖派”的旗手,与太宰治、石川淳等齐名。1926年入东洋大学印度哲学系研究佛教。1931年发表小说《风博士》和《黑谷村》,受到知名作家岛崎藤村等赏识,从此得到日本文坛的承认。1946年发表了文艺评论《堕落论》,指出:“为了活下去,必须堕落。”同年6月,他发表了代表作《白痴》,成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也因此铸就了“无赖派”代表作家的地位。此外,坂口安吾还擅长写推理小说,长篇推理小说《不连续杀人事件》(1948)获得了第二届侦探作家俱乐部奖。

这些人生总结,早点读到就好了

【书名】《婚姻如交易》(Marriage as a Trade) (1909)

【作者】[英]西塞莉·汉密尔顿(Cicely Hamilton)

【译者】常培丽

尼采曾说:女人是一个谜,谜底就是生儿育女。谜底就真的这么简单吗?男性牵起她的手,吻了她,步入婚姻殿堂……如此她的生命才会完整。在以物易物这个过程中,她用自己这个人去换取生存。有人曾说:“爱,是男性的身外之物,而对于女性,却是女性的全部存在。”很多女性进入婚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生存需要或者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在大多数家庭中,女性徘徊于家庭、孩子、丈夫和工作中,难以实现自我价值。与进入婚姻时的初衷相比,结婚后她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社会和他的丈夫如何看她?婚姻对于女性意味着……

【作者简介】西塞莉·汉密尔顿(Cicely Hamilton,1872—1952),英国女作家,曾做过演员和记者。西塞莉以其女性作品而广为人知,成名作是 《如何赢得选票》(1909)。她极力谴责婚姻的结构,把结婚看作是对妇女在经济上的安排,因为女性除了自身以外再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用作交易,《婚姻如交易》这部作品就是对其思想的完美阐释。在1909年西塞莉还发表了《伟大女性的盛会》,这部作品使简·奥斯丁第一次作为 “知识女性”登上舞台。

这些人生总结,早点读到就好了

【书名】以爱之名(宫本百合子短文集)

【作者】[日]宫本百合子

【译者】王军、张靖婕

何为爱?爱情和友情之间有什么区别?除了男男女女之爱,是否还有爱的存在?本次收集了十余篇宫本百合子谈爱的散文,汇成一书,讨论了人生中多种多样的爱,从中可以得见作者的胸襟。

【作者简介】宫本百合子(1899.2.13-1951.1.21),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是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为战后民主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有《伸子》《播州平原》等。

这些人生总结,早点读到就好了

【书名】如何度过一天的24小时 (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

【作者】[英] 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

【译者】范玲娟

时间都去哪儿了?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焦虑,那就看看这本书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成了生活常态。本书的作者阿诺德•贝内特为朝九晚五的“生存者”提供了一些时间管理的实用建议,把每天的24小时变为一种“生活”的奇迹。此书并非老生常谈的说教,而是以简明幽默的风格助你珍惜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1867.5.27-1931.3.27),英国作家,代表作为小说《老妇人的故事》

这些人生总结,早点读到就好了

【书名】幸福的法则(幸せになる法則)

【作者】[日]丸山 敏雄(丸山 敏雄)

【译者】于航

这是一本类似于《菜根谭》的书,书中并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只是一则则充满哲理的小品,内容涵盖了自然、艺术、修养、生活甚至还有企业管理等各个层面。虽然它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但是它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告诉人们究竟如何才能幸福地生活。读这本书的感觉,有点像在看央视纪录片频道的《浮生一日》节目,时而讲迪拜,时而讲菲律宾,时讲而父子亲情,时而讲乳酪美食,看似没有丝毫联系的事物之间,却又存在着相同的感动。总之,它的重点不在于陈述,而在于感受,然后就是伦理学最重视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而行之。

丸山敏雄(1892-1951),“纯粹伦理”的倡导者,日本伦理研究所创始人、第一代理事长。早年曾作为扶桑教的一员,因对天照大神与教育敕令的解释与当时的日本政府不一致而遭受迫害,并被捕入狱。日本战败后他开始提倡伦理运动,并执笔论文《夫妇道》,翌年创立“新世文化研究所”,1951年改称“伦理研究所”。同年因病去世。

著有《实践伦理学大系》、《纯粹伦理原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