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十年後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感嘆,當年100元能買很多很多東西。誰家攢了10萬元,那可了不得。

成年後自己掙錢了才發現,鈔票真的會隨時間變得不經花。十年前,北京西站一碗牛肉麵6塊錢,現在要36元。而當初50塊錢買菜能做一桌,現在也只夠買一斤牛肉了。

10萬元,十年後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今日姿勢:通貨膨脹

物價上漲、貨幣的購買力逐漸下降。通貨膨脹是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的實際問題,反映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而用來量化描述這個過程的一個指標,就是“通貨膨脹率”。

為了便於理解,咱們來算一筆賬。就拿10萬元舉例吧,十年之後,能買多少東西,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我們通常講的“通貨膨脹”,指的是用M2(廣義貨幣)減去GDP得到的差額。這兩個縮寫具體是什麼咱們今天就不展開了。總之,根據央行近十年來公佈的M2數據,以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我國GDP數據,可以算出我國過去10年的通貨膨脹率均值為6%左右。是不是與大家在菜市場的直觀感受比較吻合呢?

10萬元,十年後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2008年-2018年這10年間,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整體趨勢在往下降。按照相關數據,去年的通貨膨脹率只有1.5%-3%了。假如後面還能保持2%左右,那麼10萬塊錢一年後的購買力是:100000/(1+2%)=98039元,購買力減少了1700塊左右。

如果運氣好,能夠一直保持這樣的低通貨膨脹率,那麼十年後的10萬元,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82035元。

講到這裡,肯定有人會拿十年前3000元只能買摩托羅拉翻蓋機,現在1000元就能隨便買智能手機來反駁。事實上,經濟學家早就考慮到科技進步這一點了,所以在衡量購買力的時候,大家約定用生活必需品例如大米、小麥作為基準。通過比較一年前一年後糧食的價格,來衡量貨幣價值的變化。

不過2%那麼好的運氣,大概率不會持續十年的。一般情況下,咱們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在5%左右。那麼10萬塊錢一年後的購買力是:100000/(1+5%)=95238元,購買力減少了4762元。再逐年計算,十年後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61391元,十年間跑掉了約40%。

記得九幾年時堂姐不喜歡存錢,家裡老人恨恨地說“坐吃山空!以後米漲到3塊錢一斤了,看你還吃什麼。”

老人經歷了大米從2毛錢一斤,到1塊錢一斤的過程。可見上一輩人,對通貨膨脹的印象也是刻骨銘心的呀。只是這話有兩個漏洞。

第一,存在銀行裡的錢也會貶值。活期存款或者定期存款,只是比不理財的人稍微要好一點。

第二,通貨膨脹的同時,勞動力的價格也會隨之水漲船高的。再加上經驗、技能逐年增加,人的收入也是會漲的。

想到這裡,青年不禁想到了什麼——任何一個國家在建國初期,都會把貨幣的面額定得比較低,就是為了以後的通貨膨脹留下空間吧?

那麼,有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錢越來越值錢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在經濟學上叫做“通貨緊縮”,指一定時期內社會物價全面持續下跌。放眼全球,通貨緊縮還真少見!而且這個“一定時期”持續不了多久。按照經濟學的理論:通脹是永恆的,通縮是短暫的,

紙幣時代,通貨膨脹似乎無可避免。不過大家也不要灰心,通貨膨脹的程度,每個地方並不是一樣的。比方說成都有個小鎮,現在花2元錢仍能在老茶館裡喝一下午茶,5元能吃一盤狼牙土豆,7元能嗦到一大碗酸辣粉。

那麼,豈不是可以在高通脹的地方掙錢,到低通脹的地方去消費、養老呢?你覺得這個主意怎麼樣,歡迎在下方評論。

10萬元,十年後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