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上帝的指纹

上帝的指纹

  早听说宜君的旱作梯田被誉为“上帝的指纹”。今年五一,我与老公专程去宜君,寻访美丽的“上帝的指纹”。

王玲:上帝的指纹


  

  车行原上。道路两边的山梁沟峁里,塑料地膜的白色与土地的黄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条条银丝带在闪烁,恍如天上人间。这一层一层的梯田形成精美的曲线,如同海边涌起的层层波浪,恰似天宫抛下曼妙的五线谱,勾勒出大地的丰腴和壮阔,彰显着黄土高原的雄浑和活力,也使得黄土高原调皮了许多。

王玲:上帝的指纹


  

  望着远处的梯田,弯曲回环,可不就像是人的指纹吗?可惜人没有那么大的手掌,也许只有上帝才有,因而美誉为“上帝的指纹”。

  

  我们去的早,观景台上还没有人,我们尽情地欣赏着“上帝的指纹”,拍下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不一会,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兴冲冲地登了上来。

  

  她们 的到来,观景台上立马热闹起来了。我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听着这对母子有趣的对话。

  

王玲:上帝的指纹


  妈妈为了让儿子看得更远,抱着儿子,指向远方的梯田,说:“看吧!宝贝,这就是上帝的指纹!”儿子看看梯田,再看看自己的手指,说:“妈妈,你看,田地和我的指纹有点像。”

  

  妈妈让儿子在地上摁一下看看,儿子顺从地把大拇指在地上狠狠地摁了一下,仰头让妈妈也摁一下。妈妈也狠狠地摁了一下。儿子疑惑地看着妈妈说:“妈妈,你看上帝的手多大啊,漫山遍野都是他的指纹。你说,上帝的指纹都这么大,他人该有多大啊!”

  

  妈妈眨巴眨巴眼睛,想了想说:“是啊!上帝很大,他有至高神圣的力量,他能创造和主宰一切。就像《西游记》里面的如来佛一样。”

  

  孩子又问:“那上帝住在哪里啊?”妈妈没有立即回答,显然在思考着合适的答案……

  

  看来,这是一对爱思考的母子。大多数人来到宜君,都是为了欣赏梯田之美,至于梯田为什么这么美,就不去探究了!

  

王玲:上帝的指纹


  这时,观景台上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带着这一对母子的问题离开了。我一边欣赏现代农耕的田园风光,感受宜君的地域文化,一边思考着那对母子的对话,真的是上帝把他的指纹印在了宜君的大地上了吗?

  

  走着走着,这幅醒目的宣传牌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这不就是我要的答案吗?

  

  标语牌上,毛主席的话语“人民就是上帝”赫然入目,令人深思。

  

  我连忙打开手机,查阅了资料:“人民就是上帝”这句话是1975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的。

  

  据在毛泽东身边做拍摄工作的舒世俊回忆说:有一次到下面调查,毛泽东严肃地对干部说:“县太爷要为民办事,不能当官做老爷,不深入下层,只坐在家里听汇报,象牙塔里的干部是不了解民情的。”然后,他突然问地方官员:“你们信不信上帝?”大家鸦雀无声地呆坐着,毛泽东对大家说:“你们不信,我信!”干部们惊呆了,没人吱声。毛泽东望着大家深情地说:“这个上帝是谁?他就是人民!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定要垮台!”

  

  标语牌上还有一段评论:人民是上帝,人民是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王玲:上帝的指纹


  宜君的旱作梯田,是勤劳勇敢的宜君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向贫困宣战、改造自然的智慧杰作,创造了黄土地上的雄冠壮举。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人们形象地誉为“上帝的指纹”“大地的乐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尚科学”的伟大精神,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此情此景,我联想到了《愚公移山》结尾处写“天帝”的段落:“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大力士背走了两座大山。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王玲:上帝的指纹


  是啊!宜君的旱作梯田,承载着人们战天斗地留下的历史印证。人民就是上帝,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旱作梯田之美,是勤劳勇敢的宜君百姓智慧的结晶,是祖祖辈辈的宜君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诠释了宜君人民顽强拼搏的当代“愚公”精神,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了解到,早在农耕文化繁荣的年代,宜君旱作梯田就已经形成雏形,它就像镶嵌在黄土高原上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涵着先民们不屈不挠、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

 

  勤劳勇敢的宜君人民,在这梁峁沟壑纵横交错、地形地貌复杂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将这荒山野岭开发成了山中的粮仓。

  

  在战天斗地的50年代,宜君人民向贫穷宣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开展大规模的梯田开垦运动,粮食亩产提高到三四百斤。

  

  从80年代开始,宜君大力推广地膜玉米,亩产又提高到2000斤,两次刷新全省玉米单产记录,创造了西北山区粮食高产的奇迹。

  

王玲:上帝的指纹


  如今,宜君县地膜玉米已发展到15万亩,玉米已经成为宜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一年年刷新我省渭北旱地百亩春玉米高产纪录,成为全国高产玉米示范县、“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更展现了宜君人民崇尚科学、因地制宜的创新精神。

  

  资料显示,2014年宜君旱作梯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2015年被评选为最受摄影家喜欢的旅游区和神奇大西北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2016年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获得了授牌,成为镶嵌在黄土高原上农耕文明的“活化石”。2017年2月,宜君旱作梯田景区申报国家3A级景区成功通过初核,正在向4A级景区创建目标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王玲:上帝的指纹


  这些辉煌从哪里来?它来自人民,人民就是上帝,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凝望这“上帝的指纹”,对宜君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回望云雾笼罩下层层叠叠的梯田,像万级银梯,从山脚延伸到山顶。又像登上天堂的天梯,如诗如画,恍如仙境,令人震撼、催人遐想!

  

  极目远望,思绪万千,我想象着其他三个季节的梯田之美:到了夏天,那错落的绿浪如丝绸般柔柔地摆动着,微风吹来,又如池塘中层层涟漪,使一座座大山充满了灵气。最美的应该是收获的秋天,满山遍野黄灿灿的一片,如黄金在山体上堆叠着、闪烁着。冬天的梯田该是安静的,梯田上覆盖了白雪,层层叠叠,如银丝盘绕,积聚力量……这哪里是梯田,简直就是一幅幅绝美的画作。

  

王玲:上帝的指纹


  是的,这“上帝的指纹”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民的双手,人民的指纹,人民就是上帝!


王玲,铜川市第二中学教师,铜川市王益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教师报》《西北作家》《西北散文网》《铜川日报》《铜川文化交流》《女儿花》《王益文苑》等报刊媒体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