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网络上的各式游泳教学一定让大家疑问很多。最近仍然有人会问,自由泳的划水路线究竟是S型还是直线。那么,我们的自由泳划水路线究竟应该是S型还是直线型呢?

S型划水是怎么来的?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70年代以前,专家通过水下摄影发现运动员手臂划水时,手并不是在身体中线下直接向后划水,而是采用屈臂和伸臂交替,划水路线呈S形的方式划水,继而提出了划“静水”的观点,认为水具有流动性的特性。曲线划水是为了划到相对静止的水或流速较慢的水,这比直线向后划流动的水更省力、更有效,同时延长了划水路线。所以提倡按照这个划水路线来划水,甚至我们小时候也被这样指导过。


牛顿第三定律是科学推进力解释的首选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可是,无论是70年代后康西尔曼的伯努利原理推进力,还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牛顿第三定律推进力,都都认为仅仅从观察得来的“S型”划水用来指导训练,太不科学,所以就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研究。最终以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力推进力为理论基础,确定了相对科学的划水路线依据,当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时,在水下看几乎为一条直线。


S型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我们通常会不假思索地掉进“S型”划水的陷阱,从不去考证为何要这样划水,是谁究竟发明了这样的划水路线,也不会去找找哪个世界级运动员会用这样的划水路线。

1.结构决定功能——200斤的胖子游得出S型么?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划水路线,通常游泳选手都是肩宽腰窄,在发力抓水的时候,锁骨和肩胛骨必须处于稳定结构,来给前面的盂肱骨关节与手臂创造足够的空间。而这个稳定结构的距离又是由更近端的胸廓决定的,所以自由泳入水后的抓水动作就必须有一个外划的动作,来找到骨骼肌的最佳发力结构点。这也是我们常提到的抓水动作。

举个例子,一个身体是倒三角形的人和一个身体是正三角的人,划水路线是绝对不同的。试想一个大腹便便的人从抓水到推水时的动作,他的手会本能的跟着身体外形结构和物理环境走,还是真的可以划出一个“S型”的路线呢?如果他为了划S型而去做这个动作,会不会因为肚子太大而没有办法走S型路线?


2.宽距移臂与窄距移臂的对比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菲尔普斯的外划幅度小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霍夫的外划幅度大

如果你看过菲尔普斯教练鲍曼的自由泳教学视频,可以发现视频中的还有一位女选手凯蒂·霍夫。相比菲尔普斯,霍夫的自由泳技术动作风格完全不同,她的移臂屈肘角度更大一些。更大的移臂屈肘角度意味着手的入水角度会更接近身体中线,如果霍夫想做出一个有力的抓水动作,就必须外划到我们上面提到的骨骼肌最佳发力点,所以S型划水的上半段就形成了。因为要配合移臂时的弧度与整体平衡,所以在推水前手又会再次回到接近身体中线到位置上,这就形式了S型的下半段。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3.“S型”划水路线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实际上不同的身体结构和动作技术风格决定了划水路线,而不应该刻意的去找所谓的“S型”的划水路线。如果你还在苦苦追寻是直线划水还是S型划水路线,可能是一件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


别再考虑究竟是不是“S型”划水路线,先去练习“抓水”动作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无论我们看到什么视频,教练如何给你改善技术动作,都要记得以反作用力推进力理论为基础,优先找到“抓水”动作的感觉。找到抓水感觉会让我们的自由泳拥有节奏,此时你可能早就不会思考是否还是“S型”的划水路线,只想拼命把自己“推”得更远,“推”得更快;此时的你应该更加专注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流线型与动作节奏,至于划出什么样的路线,做出这些环节自然会有一个“合适的路线”出现。


小结

过时了,你的自由泳划水路线还是“S形”吗?

相信你了解这些内容,对自己的自由泳划水路线已经有了心中答案吧?至少“S”型划水路线还是直线划水路线,它都不再应该再成为你自由泳时一个迷惑的答案。

以牛顿第三定律为理论基础,努力去找抓水点,是我们在练习自由泳时的核心。

你的游泳问题是我的动力源泉,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