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議和之後的丁酉再亂,明帝國最後的榮耀之戰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5月8日,豐臣秀吉在名古屋會見明朝使團,由於語言不通,雙方的會談仍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長間進行。日本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條件”七條如下:1、迎明公主為日本后妃;2、明、日兩國恢復貿易;3、明日兩國永誓盟好;4、京城及四道歸還朝鮮,另外四道割讓於日本;5、朝鮮以王子、大臣各一人至日作為人質;6、遣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王子;7、朝鮮大臣永誓不叛日本。一方面,明朝和談使臣沈惟敬擅自答應了這七條,卻對同行的謝用梓、徐一貫等人詐稱豐臣秀吉已同意嚮明朝稱臣,請求封貢,並撤回侵朝日軍。另一方面,小西行長則對豐臣秀吉報告說,明使已同意他的條件,只需遣使與明使一道前往北京請明帝批准條款。就這樣,在兩邊談判者各自對上隱瞞實情的狀況下,明、日雙方几乎就要達成“協議”。

鬧劇議和之後的丁酉再亂,明帝國最後的榮耀之戰

6月,日本派小西如安隨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議和。7月,明朝朝廷宣詔退兵以進行對日本封貢事宜,在兵部尚書石星一意主和下,只留劉綎兵防守朝鮮。歷史上的烏龍事件此時也在發生著,與沈惟敬同為日方和談代表的小西如安此時與明使團進京進行談判,對於中方提出的三項條款:1、要求日方全部撤離朝鮮歸國;2、既封不與貢;3、宣誓不再侵犯朝鮮。②小西如安滿口答應。與此同時,沈惟敬也遞交了偽造的日本降表。明廷君臣大為歡喜,萬曆冊封豐成秀吉為日本王。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正月,明朝遣使沈惟敬前往日本並頒發詔書。這時候沈惟敬與小西如安的欺上瞞下行為開始逐漸暴露。豐臣秀吉聽到明廷儼然一副中央大國皇帝對小邦降恩封賞的口氣,暴跳如雷。明日和談遂徹底破裂。沈惟敬于歸國途中,滯留朝鮮不敢回京。神宗皇帝因其欺上瞞下大怒,下令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並將石星入獄問罪;而另一方面,豐臣秀吉因小西如安的欺上瞞下意欲殺其治罪,因有人求情,小西如安免於一死。

鬧劇議和之後的丁酉再亂,明帝國最後的榮耀之戰

明、日和談破裂後,日本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1月,再次發兵侵略朝鮮,朝鮮得知日軍再次入侵,於是遣使再向明朝求援。此次再侵朝鮮,豐臣秀吉吸取了上次海戰失利導致不能大量運兵和運輸補給的教訓,使用反間計誣陷李舜臣下獄,削弱朝鮮海軍實力。日本出動十四萬人的兵力,水陸並進再度入侵。

2月,明朝再次議定援朝徵日,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率南北諸軍。明朝先後派兵共七萬多餘援朝,明朝和朝鮮聯合軍與日軍多次大戰。

海戰方面,朝鮮水師於戰事再起之初,因失去李舜臣領導,在元均領導下戰鬥力量日漸消弱,遭日軍攻擊,幾乎全軍覆滅。朝鮮政府再次起用已遭罷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時,原來苦心經營的水師只剩下數艘艦隻。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再度與日本水師決戰,此為鳴梁海戰。李舜臣用計得當,成功誘騙日軍深入鳴梁海峽,朝鮮水師全力殲滅日艦30餘艘,並擊斃日軍4000餘人,再度重創了日本水師,重新掌握了制海權。鳴梁海戰的勝利,使得豐臣秀吉再度面對運兵和運輸補給困難的問題。

鬧劇議和之後的丁酉再亂,明帝國最後的榮耀之戰

5月明朝新增兵力給劉綎並調派水陸約十五萬挺進朝鮮,形成都督陳璘以兩廣之兵,劉綎以四川之兵,鄧子龍以浙江、南京之兵趕至增援。邢玠將明軍兵力分為水陸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將,中路李如梅、東路麻貴、西路劉綎、水路陳璘,各自負責握守要地,相機而動。進攻之時,各率約五萬分三路,以梅國幀攻蔚山、鄧子龍、劉綎進攻松島、順天,日軍面對龐大軍勢無法獲得良好戰果,僅能防守。就在戰爭打得不可開交之時,豐臣秀吉卻於7月死於京都伏見。9月,明軍與日軍於蔚山等處對戰,互有勝負。10月,總兵官劉綎、麻貴分道出擊進攻日軍並大敗之。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出逃,明軍分道進擊。陸戰上,明軍與日軍大戰於蔚山,明軍大獲勝利,蔚山大捷;就在日軍將領撤退之時,海戰方面,明軍由陳璘提督水師,派遣鄧子龍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想援救小西行的日軍援軍,日軍死傷無數,明和朝鮮聯軍擊潰日軍水師兵力。

鬧劇議和之後的丁酉再亂,明帝國最後的榮耀之戰

明軍雖然於抗倭援朝中成功擊退日本,保住朝鮮,但經此一役,明朝國力大為損耗,據統計,第一次援朝戰爭期間,明朝出兵將近九萬,戰亡兩萬五千;第二次援朝戰爭期間,明出兵十五萬,戰亡將近六萬。明朝經過兩次援朝戰爭,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損耗巨大,使明朝在面對國內內亂以及外患難以抵抗,間接動搖了國本,影響萬曆後期東北的局勢,使女真的興起成為可能;朝鮮因為於日軍侵略,主戰場在本土,對國內經濟與農業破壞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