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突破:计算机快1千倍,纯硅基光子芯片指日可待,硅能发光了!


大突破:计算机快1千倍,纯硅基光子芯片指日可待,硅能发光了!

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都属于电子计算机,由电流来传递和处理信息。而光子计算机、光子芯片,顾名思义就是不用电子而是光子来传递信息,相比我们现在使用的传统电子计算机有什么好处?

首先,众所周知,电流在导体内运动会产生能量损耗(除非使用超导体),在我们使用手机和电脑时对此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发热和散热”,如今的整个电子行业无论手机、平板还是电脑,在设计时最重要的就是散热,而用户最讨厌的也是设备太热,对于便携设备来说,这意味着使用舒适感下降,设备还会因为太热而自动降频运行;对于大型计算设备来说,则意味着白白浪费很多能量,一方面一些能量变成热量浪费了,另一方面,为了让这些热量快速散去,还要使用大量能量在散热设备上。

其次,光子芯片速度远超电子芯片,简单来说,光子速度远比导体内的电子要快多了,导体内电子速度大概593km/s,而光子则是光速300000km/s,两者不在一个量级上,速度越快,意味着计算能力越强,运算速度越快。

所以,光子计算机和光子芯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自从人类开始用硅制造芯片以来,就没有能让硅发过光,而这却正是普及甚至民用光子计算机的前提。需知,其实我们已经造出了光子计算机,但使用的是普通激光发生器,所需的条件如温度等较苛刻,而且造价极高,很难进入实用阶段。

如今,这一切都被荷兰的研究团队改变了,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echnischen Universität Eindhoven)的Erik Bakkers领导的团队首次实现了让特殊的硅锗合金发光,并宣布第一台硅基激光器能在今年内就准备就绪。论文截图如下:


大突破:计算机快1千倍,纯硅基光子芯片指日可待,硅能发光了!

为什么硅是如此“光懒惰”?

Erik Bakkers解释说:“硅不是良好的发光体,原因是所谓的带隙。”当被激发的半导体中的电子从较高的能态(即导带)变为能量较低的价带时,就会释放光子并产生光。但是,对于具有立方晶体结构的硅,导带和价带被抵消了,因此这种跳跃受到了干扰,因此硅很难发光。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一些研究者将使用其它半导体(如砷化铟和砷化镓)制成的微型激光器集成到芯片中去,以此开发光子电子混合芯片。但到目前为止,微电子学的圣杯,硅基光子芯片一直都没能实现。

强迫硅从立方晶体结构变成六方晶体结构

现在,Bakkers和他的团队找到了这个“圣杯”,突破的基础是修改硅晶格,Bakkers解释说:“我们做出的锗硅合金具有六边形结构,理论上这就能让硅可以发光了。”

Bakkers和他的团队在2015年就成功制备了这种六方晶体结构硅,他们先用另一种材料做出六方体纳米结构,然后在其上涂上一层锗硅合金,迫使该合金变出了六方晶体结构。但是,最初他们依然没能让这样的六方晶体结构锗硅合金发光。

大突破:计算机快1千倍,纯硅基光子芯片指日可待,硅能发光了!

今年晚些时候能做出第一台硅激光器

之后,研究人员不断对工艺进行了优化,新工艺让硅合金具有很少的晶体缺陷和杂质,最终在最近,使用新工艺做出的六方晶体结构锗硅合金成为了有效发光体, Bakkers说:“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几乎可以与磷化铟或砷化镓媲美的光学性能。”实验和与理论的比较证实,他们制备的六方晶体结构硅合金具有直接带隙,是良好的发光体。

这就意味着可以很容易做出集成硅激光器的硅光子芯片, Bakkers说:“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可以在今年设计出一种基于硅的激光器,这样就可以将这些硅激光器集成到传统的硅芯片中,从而用硅生产出真正的光子芯片。“

“这是硅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瑞士洛桑工业大学的Anna Fontcuberta i Morral也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发展具有光功能的硅基合金,可能引发硅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她在《Nature》上评论到。

该研究的合著者,慕尼黑技术大学的Jonathan Finley解释说:“如果我们能够在芯片内使用光子,让一个芯片到另一个芯片的通信也使用光子,计算设备速度可提高1千倍。我们可将其用于汽车自动驾驶、医学诊断的化学传感器、测量空气和食品质量的所有芯片中,而且芯片价格都比以前低得多,效率高很多,速度快很多。 ”

(《Nature》,2020年; doi:10.1038 / s41586-020-2150-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