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学能手汪伟:"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的冷思考

汪伟

省教学能手汪伟:

汪伟,中共党员,安康市第一小学教科室副主任,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安康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曾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近期,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日,我省大部分地市相继出台了中小学开学的相关文件通知,广大中小学生正逐步回归校园,开始学校学习。那么,步入"后疫情时代"的中小学校,该如何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呢?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分析思考:

一、高度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漠视和无知带来的必将是惨痛代价,而尊重生命、相信科学才是战胜灾难的不二法宝,这是本次疫情带给我们人类的哲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程,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如何尊重生命,学会感恩,热爱生活,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要让学生知道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威胁生命存在的不利因素作斗争的,懂得生命成长的不易,学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要继续把相关病毒传播及防控常识作为开学第一课,把公共场合的卫生防护、现代城市里的生存常识、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处置等纳入到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中来。

此外,学校也一定要把疫情防控演练、隔离救治演练等突发卫生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工作落到实处,使广大师生们入脑入心。

二、尽早部署劳动教育课程

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工作要点》也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尊重劳动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疫情居家期间,部分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身边就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什么家务都不会做,以前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现在变成了吃饭睡觉两点一线,家长稍作要求孩子还抬杠逆反,有人甚至感叹孩子与家长的矛盾成为疫情时期家庭的主要矛盾。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特别是医疗卫生行业劳动者们表现出的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动着无数的国人,但许多学生对这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们却嗤之以鼻,态度漠然。

作为教育工作者,以上种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省,如果我们再不主动加以引导教育,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必将"产出"一批批没有思想、不会劳动,只懂得索取和享受的"巨婴",这与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劳动教育对于当今的青少年必须越早展开越好。

广大教师们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实施"五育并举"育人目标,把劳动教育自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利用道德与法治、班队会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等现有课程开展劳动思想教育,注重劳动教育与语文、科学、音乐、体育等课程的深入融合,通过家务劳动、科技制作、德育作业等形式开展劳动技能教育,逐步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培养他们在劳动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引导他们崇尚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科学巩固前期线上教学成果

返校后,各学科不能因为时间紧迫而盲目地赶进度。相反,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前期在线学习课程的科学巩固更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开展返校后的学情检测工作,通过测验、问卷、谈话等多种形式了解班级里学生在线学习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对那些普遍存在的,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学,做到查漏补缺。

第二,把新课教学和复习巩固工作同步进行,每周安排3-5个课时上复习课,用一到两个周时间,把前期在线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复习。具体地做法可以是单元整体推进,而不要再逐课重复回嚼。

第三,做好个别辅导,对班级中受条件影响无法参与在线学习的同学,或者在线上教学中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点对点"辅导,做到精准施教。

第四,设计弹性作业,把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结合起来,每天作业宜少而精,采用"必做+选做"、"复习+练习"的形式,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可分级安排。

四、扎实做好融合教育研究

如果说疫情能够给人类进步带来一些积极影响的话,那么,加速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绝对可以算上一条。

疫情期间,广大教师们纷纷开展起线上直播教学,云端课堂、网校直播、资源平台令人眼花缭乱,往日里鲜有尝试的微课教学、平台直播、在线测试、云端队会等也纷纷推出。无论城市学校还是乡村小学,无论是专业设备还是简易机器,无论是精通网络工具的年轻教师还是少有接触网络新生事物的天命师者,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姑且不论每位实施线上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如何,无论怎么样,大家都尽心尽力的努力适应特殊时期的教学变革,这就是进步!那么,疫情过后的教学,我们该如何进行呢?老师们是重新回归传统按部就班,还是趁此机会继续探索,追寻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更多策略方法呢?我想,这个问题不用过多纠结,时代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新工业革命时代就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核心变革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学会自主学习、拥有实践创新能力、具有自主获取甄别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国家的教育战略方针,更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潮流。

如果我们还在因为少数学生的手机电脑沉陷,而纠结于是否要把大多数学生甚至教师都挡在信息化教学的门外,倒不如去思考怎样建立学生、教师、教材、多媒体终端(信息化设备)之间的多元互动;去实践怎样去更好地利用QQ、微信、钉钉、问卷星等平台设备,使广大教师们在大数据时代能够更精准迅捷的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施教;去研究怎样利用抖音、小程序、手游等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可以断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将会融合共存,两者的优劣互补将成为我们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五、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每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倾心付出、倾情教育的家庭,这是笔者近二十年教学生涯总结出的一个结论,相信也能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赞同。当然,说这句话并不是要否定老师的辛勤付出,也不是要推卸学校的教育责任,而是想要强调家庭教育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是学校的,但孩子是属于家庭的,当学校教育不能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时,就如同一位拳击手的拳头打在一团棉花上,即使他是世界拳王也会感到无用武之地的。

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够积极配合学校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放任自流,随心所欲,每天的学业不能按时完成,各项班级活动不能开展,学校的教育成了"1+0=0"。这样一来,疫情过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问题自然就成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新问题。

笔者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问题,关键还是在家校共育上。教师要有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职业操守,不能因为学生某一时段里学业的"荒废"而放弃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教师应该主动作为,积极了解班级里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分析学生不能积极学习及家长不能积极配合的原因,对这部分学生落下的学业进行针对性辅导,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奉献和真情感动学生和家长,谋求家长的重视和支持。

今年2月25日,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我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事项的通知》,同意从2020年秋季起我省中小学可以收取中小学课后服务费,以便为学生们提供非营利性延时托管和集体活动。这一政策导向,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家庭会选择把学生更多的时间放在学校,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的影响将会更大,少数不负责任的年轻家长可能把学生的教育全盘"甩"给学校。

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主动与学生家庭形成家校合力,使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的话,这部分家长很可能会理所当然的当起"甩手掌柜",甚至还会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学生问题而对老师指指戳戳。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特殊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更应该以科学精神和教育规律为行动准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乐于奉献,去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