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截至8月1日,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达到12亿元,超过《大圣归来》在2015年创下的9.56亿元纪录,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这个画着烟熏妆,有着鲨鱼牙、塌鼻子、锅盖刘海,像个“熊孩子”的小孩,就是电影的主角——哪吒。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哪吒:对,就是我)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哪吒》改编自《封神演义》,关于哪吒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和动画片《哪吒传奇》,承载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而今年夏天的这部影片不同于我们以前看到的故事,小哪吒打破以往传统形象,变成了一个“魔童”。

父亲李靖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不惜舍弃自己的情面,帮助哪吒得到世人认可,甚至毫不犹豫地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

父母对哪吒的教育方式,更贴近当代的教育观。

所以,对不起,对我来说!这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教育片!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打破偏见 | 我命由我不由天

偏见是什么,是人心之间的沟渠,隔着距离,也能把人心砸出血来。

电影里小哪吒是带着偏见出身的,

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他就背下了天神的诅咒,被视为魔孩。

全陈塘村的人都看到了魔孩的出世,他没有身躯,只有一个奇形怪状的脑袋,龇牙咧嘴,所有人都害怕极了。

关键是这个魔孩还力量惊人,当场就能摧毁房屋,破坏力极大!

这样的孩子,村民又怎会容得下呢?

在出生的那个夜晚,所有村民跪下来请求李靖,一定要杀了这个妖孽。

在李靖和夫人的力保下,孩子的命终究是保下来了,代价是不得离开家门半步。

但是村民们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孩子,他们视他为妖怪,不许自己的孩子靠近魔孩哪吒,所有人看见他第一反应就是躲得远远的。

最戏剧的一幕是,明明哪吒救下了被妖怪吞走的小女孩,而女孩的哥哥和家人居然带了全村人举起棍棒和锄头要置他于死地!

出生不由命,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还要背下全村人的唾弃,这样的侮辱,又有几个人能承受下来。

其实现实生活里,很多孩子也背负这样的“偏见”:

你就是个猪脑子!


就你这样,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长得这么丑,学习再好也没用!


单亲家庭的孩子啊,难怪这么敏感!…..

这些言语像刀子一样狠狠地刺进了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

小哪吒只要听到别人叫他是妖怪,就愤怒不已,破坏力惊人。

但是哪吒有力量去反抗,更多的孩子只是在偏见中枯萎和窒息。

直到最后哪吒才终于跳出了偏见,明白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他在以德报怨中成就了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全村人。

打破人们的偏见很难,因为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没办法控制别人。

但是我们有力量决定自己要做怎样的人。

只要我们坚定心中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最终所有的偏见也都烟消云散。

对于那些不够强大的人,只有当你努力到足够强大,别人怎么看才不会那么重要。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是给所有人的,愿与大家共勉!而作为父母,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内容直击传统教育的弊端并用新观念赋予了李靖夫妇,给我们带来深思。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敖丙的父亲龙王对他说:“我们龙族的命运就靠你了!”龙王将龙族的命运寄托给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作为父母,你是否也经常对孩子说“孩子,你是咱们家的希望”?别忘了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尽管很多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孩子有自己要走的路。我们父母给孩子规划的不一定适合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是不可取的。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哪吒躺在床上,沮丧地哼哼:“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这样的哪吒就像叛逆期的青少年,心口不一,想要被人认可,却又会沮丧地放任自己。

这时候,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很重要,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正面影响。青春期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起伏较大,父母的教导不可硬碰硬,要给予孩子更多包容,将眼光和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上,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不管哪吒怎么被村民们惧怕,排挤,哪吒的父母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村民都误以为哪吒抓了小女孩的时候,哪吒的父亲李靖也相信他是救了落入妖怪之手的小女孩。

有时候孩子犯了错,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判,以自己作为大人的眼界去理解孩子的错误。大人眼里的错误,在孩子那里往往都有正当的理由。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开导他,肯定他,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与信任。只有这样,父母的正向引导才能得到孩子的接纳。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如果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父母的教育呢?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哪吒是个口是心非的小孩,明明希望母亲多陪伴自己,却倔强地说自己不需要;满嘴不在乎父母给自己的生辰宴,其实心里高兴的要命。

孩子的生活中有很多口是心非,作为父母,你是否也发现过自己孩子的口是心非呢?你也不必戳破,找个合适的台阶给他们下即可。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哪吒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父母为了他能更好地享受剩下的时光,便骗他说:“你是灵珠转世,不是妖怪,不是魔童。”

善意的谎言有助于激发孩子的信心,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越挫越勇,不必让孩子过早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善意的谎言只不过是换了种方式激励孩子前进。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村民们都给哪吒贴上妖怪、魔童的标签,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小朋友们也都不跟哪吒玩,故意疏远,欺负他。于是他便开始成为人们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大搞破坏。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轻易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让孩子真的变成了那个样子呢?又有多少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习惯对他人进行言语的贬低呢?

父母要记住,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扣上不好的帽子,也要教导孩子不随意给别人贴标签,不轻易对他人有成见。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哪吒的父亲李靖对他说:“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哪吒也谨记父亲的话:“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父母应该让孩子体验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看起来可能力所不能及的事。告诉孩子:父母不能总在身后为你遮风挡雨,父母也不能为你解决所有的苦恼与烦闷,父母只是你成长路上的助推器,至于结果如何都取决于你自己。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母亲殷夫人一直忙于斩妖除魔,没有时间陪伴哪吒。哪吒也习惯了这样忙碌的母亲,当殷夫人说要陪哪吒玩的时候,哪吒真的从心底感到开心。

哪吒在最后要遭受天劫时对父亲说:

“最遗憾的是我还没和你一起踢过毽子。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父母们,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了?是否因为忙于工作,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父母都会遗憾错过了太多可以陪伴孩子的时光。既然如此,不如用行动减少遗憾,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珍惜在一起相伴的美好时光。未来很难预料,分别总是来得既快又远,也许是地理上的分离,又或是阴阳相隔。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没有一个“熊孩子”是天生的,只要父母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和陪伴,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每个孩子都能开出向善之花。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自教育、绘树本教育等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作者!

对不起,《哪吒》不只是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