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是否走偏了?弃物理、弃化学,大错特错,救命专业不可丢

17年前的那场疫情,我们认识了钟南山院士,17年后的疫情,我们还得依靠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这17年,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偏了?

高考改革是否走偏了?弃物理、弃化学,大错特错,救命专业不可丢

我们的高考状元,热衷于选择计算机、经管,没有状元愿意报考物理、生物、化学、医学、制药等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没有“钱途”,但是,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才明白,那些医护人员、那些生物领域的人才,才是能救命的。

长期以来,“生化环保”被称为“四大天坑”专业,因为他们在大学学不到东西,毕业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待遇很低,所以过来人都疯狂“劝退”。

但是,面对疫情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医护人员和生物领域的研究人员。

面对高考制度的这些弊端,新高考改革本来应该引导大家更加理性的选择专业,但是新高考改革却更加”人文“,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自主选科,结果出现:“3+3模式“下有些省份学生不愿选物理;”3+1+2模式“下有些省份学生不愿意选化学;

学生虽然喜欢选择生物,但是生物都是用来提分的,没有多少学生想报考和生物相关的专业,比如有学生选择历史+政治+生物组合,没有化学的生物,意义何在?选它就是为了将来放弃它?

我们的改革,尊重学生个性,却让学生和家长更加功利,为了考高分,为了赋高分,为了考好学校,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和家长,大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更高的分数,如何在赋分中”赚便宜“,如何考上”211“大学和”985大学“。

他们宁愿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放弃自己喜欢的学科,他们“弃物理”,他们“弃化学”。这样的情况本身就非常不正常!

容易且能拿高分的科目成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难度大且在赋分制中不易拿高分的科目,几乎都在走“下坡路”。

高考本意就是用来选拔人才的,这样的情况下,何以为国家选拔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精尖”人才?

高考改革是否走偏了?弃物理、弃化学,大错特错,救命专业不可丢

高考,就是一个指挥棒!就要发挥它的引导作用。

如果让学生牵着改革者的鼻子走,这样的指挥棒就没有意义。如果大家都功利性的选择科目,那这样的改革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要明白,高考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的科技发展选拔人才的,而不是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

以前我们总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如今,这样的话再也没有人提。

科学需要的是数理化,放弃理化,何谈振兴中华?何谈科技强国?

科教兴国,不只是口号,重视物化生的相关专业,势在必行。

要记住,关键时刻,只有我们能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