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喜欢动漫的意境与空灵,所以几乎每一部以前看过的,或者没看过而想看的,都想去电影院看一次。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看完《千与千寻》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作品都有其背景,想要对一部作品产生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了解其背景。但当两者结合之后,你会发现,最初的喜欢已经不再纯粹了,而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当然,看完《千与千寻》之后,我也产生了最大的疑惑:一直苦苦追寻、靠近、讨好千寻的无脸男怎么就舍得离开千寻,心甘情愿留在钱婆婆身边了。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其实,结合故事的背景,对于这个疑惑,我对自己也不难解惑的,影片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为背景,将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现代都市浓缩于一个集洗浴、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油屋”之中,商业社会的贪婪在所谓“大神”的世界里暴露无遗。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无脸男就像是一个“钱多人傻”的孤独者,形影单只,物欲已经激不起他内心的波澜,他只是想找个人排遣排遣他的孤寂,千寻不讨好,不攀高,甚至是来自心中真诚的关心终于取悦了他,于是他心甘情愿用自己的便利去为千寻谋求更大利益,以挽留这位寂寞的排遣者。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千寻之于无脸男而言,其实并没有多么特别,当有人可以代替千寻的作用,那么千寻也就成了他生命中的过客。故事完美happy ending,似乎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这种美好的大结局总是让我介怀,就像很多人所说的一样,你说遇见的人都是人生路上的过客,你能留住的,永远只有你自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很坦然面临分别。但我想问,曾经你真心相待过的人,真的掀不起比浪花来的更猛烈一点的波澜吗?经年过去,再见,会不会有种今非昔比的心情呢?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在油屋中,所以人都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名字,包括“不一般”的白先生,而记不住名字的人,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只能当猪等待被宰,当青蛙日复一日重复油屋繁杂无聊的工作。千与千寻,取名缘由竟是这样,小时候一度以为唯美的名称,原来是如此直接和残暴。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如果说记不住自己的名字的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么电影是否犯规呢?千寻其实并没有记住自己的名字,而是白龙告诉她的,而白龙也是千寻努力帮他想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贵人相助吧。你看,有了贵人相助之后,美好总会到来的,可能会晚点,但终归是来了。而白龙的帮助,也让他得到了千寻的真心回馈,找到回家的路。

换个角度想想,千寻如果没有白龙的帮助,那么就算她顶住了最初的诱惑,或许在金婆婆的强权下,她再努力挣扎,或许也有沦陷的一天吧。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懂了“现实”!-《千与千寻》读后感

看!这就是要告诉你,平时在生活中不要无缘无故得罪人,多结交几个朋友,找找自己的贵人,或许你期待的美好,某天会不期而遇。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很多人或许不曾想过,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原来如此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