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别闹!去运力容易,讲好一个故事很难

3月25日,界面援引内部消息称,滴滴将在今年4月正式公布并上线C2C模式的汽车长短租服务。该服务依托于交付中心完成,而原来的DP(司机管理公司)升级成为DMP,管理范围由限于和自己公司所签订合同的司机,扩大至一部分滴滴的私家车加盟司机。

DD别闹!去运力容易,讲好一个故事很难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业务已小范围试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会是空穴来风吗?2016年,滴滴曾短暂上线B2C模式的汽车长短租服务。而去年11月开始,滴滴通过建立交付中心,加强对租赁公司和司机审核的双重约束,试图重建消费者信心。

据小桔车服官方数据,截至去年年底的两个月内,其已在全国范围内39个城市建立交付中心,实现滴滴司机和租赁公司的合同签订线上化。同时,建立起车辆审核的标准流程,由工作人员当面对司机进行风险提示。此举改写了之前司机和租赁公司双方在线下签约,再由租赁公司单方面完成对车辆审核,滴滴并不介入的模式。

今年1月,滴滴更新网约车司机注册审核与派单规则,将年龄、驾龄、车型、车牌等因素纳入审核,通过提高司机准入门槛,以期筑起安全壁垒。

疫情抑制了市场上的出行需求,当下滴滴此举是否合时宜?

对已经在疫情影响下萎靡不振的租赁公司而言,交付中心的出现本身就在不断挤压租赁公司的利益空间。其核心是标准化交付和线上支付流程,司机与租赁公司之间的款项收支都将在平台线上完成,包括月租、押金、首付款、尾款,以及订单履约中产生的违约金、维修费、折旧费等,几乎涵盖了过去所有租赁公司的收费款项。

据了解,租赁公司验车提车等都需先跟平台预约,上量也有明显限制。且对车辆管理缺乏规范性,如对车损进行定级没有标准,全由平台说了算,加上如果提车不成功,产生的停车费等费用还要由租赁公司来担负,完全被剥夺了业务自主权。

因此,去年12月,交付中心甫一上线就招致南充12家租赁公司集体向滴滴要求解除一切合作协议的申请。

滴滴此举背后折射出来的真正用意是否是想去掉中间运力?据小道消息,已有运力公司向其它平台伸出了橄榄枝。滴滴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早在去年12月,就有专业人士指出,滴滴平台作为一个经营体对于要求合作的租赁企业向其汇报财务情况的行为和不允许合作企业与下辖驾驶员签订任何合同的行为属侵权行为,并不符合法律法规。关于滴滴平台的“中心仓”项目,建议要经得住市场检验,考虑各方利益。最终促进网约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为了重建运力和MAU的护城河,滴滴正在多管齐下,也正在大踏步开拓其他方向:其在成都和杭州两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平台上的代驾司机由此获得首批跑腿员的兼职;滴滴出行全资控股公司——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也终于入股现代财产保险公司,倾慕已久的保险牌照到手,落下自建供应链金融意味深长的伏笔。

目前,滴滴官方回应称并无该服务的计划。而就在昨日,近来组织架构调整不断的滴滴被曝高级副总裁兼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总经理付军华离职。在公布的内部信中,滴滴称接下来三年的目标是“0188”,即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只是,C2C模式易启,消费者信心难拾;去运力容易,讲好一个故事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