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今日看點: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大家好這裡是喵喵闡史,今天給大家聊一聊黃巢起義。李唐江山,自安史之亂後,連續發生藩鎮交兵,宦官擅政與朋黨傾軋相互交侵下,中央統治力日見陵替,關中政府賴以苟延殘喘之東南財賦,自宣宗太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來,已不可靠。因其時江淮地帶已發生連串嚴重民變,戰爭漸漸擴及全國各地,關中政府既得不到江淮經濟給養,於是日見加速其瓦解。促成唐末民變的主要原因,在初固然由於戍軍的抗命,然匯成此種民變的巨流,主要還是當時貧富關係過於懸殊,失去土地之農民與流亡盜賊等,都投到變亂集團去了。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宣宗貞陵

唐代後期社會經濟何故造成此種貧富懸殊之局面?開元天寶以前,土地失均,貧富懸殊的情況本已存在,其時民戶之逃亡,已呈現社會騷亂、經濟衰退之預兆。安史之亂後,經濟衰落趨向益甚,兩稅法之推行與發展,僅以增加國家收入為目的,殊非以改善人民生活為依歸,對於舊日各種促使經濟衰落之因素,非但不能消解,且因顧慮國家收入短絀緣故,各種行政措施,儘量採取苟簡應付政策,致令社會經濟崩潰因素益增。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後,戶口銳減,土地自多荒廢,使其時唐中央政權果有決心,重新整頓推行均田制,實屬一良好機會,然而卻適得其反,朝廷佞幸腐蝕於內,藩鎮勢逼於外,中央政權,日陷窮困之中。肅、代之世,屢見下詔招誘逃戶或處置逃死戶田宅之舉,其目的雖欲恢復租課以解救國庫之窮困,但民戶逃亡後,徵稅者,率以租稅攤派於未逃亡之親鄰,或貨賣逃亡者之田產,一如安史之亂前之情形,而在此種民戶逃亡潮流中,豪富之家與官吏,並恣其吞併民戶田宅之慾,乃知其時政府在經濟措施上,除謀恢復增加國家財庫收入外,對於豪富官吏土地兼併之防止,實不甚注意。加以兩稅制度推行下,所產生租稅負擔不均之現象,極為普遍,造成貧富更懸殊,逃戶益多,社會情況之不安,已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唐懿宗

先是懿宗鹹通元年(公元860年),浙東人裘甫聚眾佔領象山起事,一舉攻下剡縣(今浙江嵊縣),並迅速發展至三萬人,又分兵取浙東諸縣。唐派王式率領大軍前往,並招募充配江淮之吐蕃與回紇人組成之騎兵,向敵進擊。裘甫退守剡縣,戰敗被擒。事雖平,不久又引發徐州、懷州(今河南沁陽)等地人民的暴動。懿宗鹹通九年(公元868年),政府用以對付南詔進侵交趾的原有八百屯駐桂林、徐、泗的戍卒,原定三年一代,但已過期六年,仍不得還,憤而生變,乃共推糧料官龐勳為首,奪取倉庫兵器,自動北歸。所過州縣大肆劫掠,至宿縣(今安徽宿縣),勢力擴充至數千人,連下濠(今安徽鳳陽)、滁(今安徽滁州)、和(今安徽和縣)等州,又因求為節度使不遂,武寧軍節度使崔彥曾因而被囚殺。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龐勳路線

龐勳自稱天冊將軍,唐遣康成訓借沙陀、吐谷渾兵,聯合地方武裝力量,將之討平。龐勳之事雖平,但其殘餘分子流佈于徐、泗之間,響應王仙芝、黃巢繼續進行活動。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54年)底,因龐勳起事,連續發生凶年與饑荒,濮州(今山東鄄城)人王仙芝、尚讓等,在黃河北岸的長垣(今河南長垣)聚眾數千人起事。次年,先後攻佔濮州、曹州(今山東菏澤)等地,又與冤句(今山東菏澤)人黃巢之部隊會合,戰事益見擴大。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唐僖宗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曹州冤句人,少時嘗與仙芝同販私鹽,家財富有,善騎射,喜任俠,粗涉詩書,屢舉進士不第,又鑑於其時政治黑暗,因而聚眾蓄謀叛變。僖宗乾符二年初,與王仙芝合兵起義於濮陽,檄告四方,指責唐政弊端,一時蘇、魯、豫各地“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間,眾至數萬,但不久為唐軍所壓迫,遂由蘇北、魯南地區流竄到河南中部。乾符三年,唐中央政府檄調各地節度使率兵握守潼關、洛陽、汝、鄭等地,並進行堵截義軍向西發展之道路。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仙霞關

乾符四年,仙芝與黃巢分兵,前者由蘄州西進鄂州,黃巢則東北進攻鄆州、沂山。乾符五年八月,仙芝軍隊在江淮一帶為神策軍統領宋威討平,仙芝亦敗死,其餘眾一部分由王重隱率領東破洪州(今江西南昌),另由曹師雄率領流竄兩浙外,主要殘餘部隊由尚讓率領北趨亳州歸黃巢,並推巢為王,稱沖天大將軍,開始自置官署。另一方面,唐中央與各路藩鎮重兵亦先後分兵堵截,巢軍數面受敵的形勢下,渡過長江,下江西諸州,又竄入浙東,開山路七百里,入福建,乾符五年底陷福州。六年,攻入廣東,於所過州縣大舉活動。巢部連年流竄,因而先後向唐室要求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等官職,唐中央以廣州為中外交通要道,亦為市舶寶貨所聚,認為巢軍“得益富而國用屈”,不許。於是黃巢遂攻下廣州,自稱“都統”,發佈檄文,痛斥貪官汙吏之虐民,及科舉流弊等黑暗情狀。唐中央此時更遣王鐸率兵大舉向黃巢防地進攻。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黃巢突破鎮海節度使高駢的防線,陷睦(今浙江杭州建德)、婺(今浙江金華)二州,旋於是年七月,由採石渡江,圍天長六合,揮軍入淮,趨河南,陷洛陽,自稱天補大將軍,繼續西破潼關,進逼唐王朝的心臟地區長安,宦官田令孜倉皇率領五百神策禁軍挾僖宗“西狩”四川。

僖宗廣明元年十二月,黃巢在長安即帝位,國號“大齊”,以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宰相),年號金統。又命麾下大將朱溫屯東渭橋以拱衛長安。巢兵入長安時,曾縱兵大肆殺掠,故未能取得廣大人民的支持,環繞京區的群眾,紛紛組織武裝力量,或築碉堡,或率眾避入山谷作附隅頑抗。因此,黃巢做皇帝的美夢不久便開始破滅。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黃巢起義

黃巢雖然佔領長安稱帝,但唐室的根基尚固,又因黃巢軍隊僅是“烏合之眾”,攻城略地,到處起事,並無一固定地盤。及攻下長安後,其外圍防線甚少,差不多僅保孤城一個,主力軍隊未能作機動運用,因此,勤王兵不久便從四方湧至。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將王處存、唐弘夫曾乘夜攻入長安,逼巢軍一度退至壩上,旋又反攻奪回長安,縱兵洗城,盡失民心。李唐二百年來,關中轉粟為其主要命脈,巢入長安後,遑論其時江南已非其所有,且潼關以東亦未打通,局處於長安一隅,亦經常處於包圍狀態,縱使太倉稍有積粟,亦難以久恃,使京畿百姓不特未解倒懸之急,更因巢軍之進駐而加深痛苦,怨聲載道。

僖宗中和二年,巢大將朱溫(其時鎮守同州)反降唐,唐封他為同華節度使,賜名朱全忠,揮軍反擊黃巢,因此動搖了黃巢的軍勢與士氣。唐又以沙陀人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率兵會合藩鎮援軍圍攻長安,巢軍各路均戰敗,尤以在長安附近渭橋一役決定了黃巢的命運,結果在僖宗中和三年,退出長安,率眾東定藍田,經商山入河南境,繼續在許、洛等數十州活動。中和四年,李克用率兵五萬與朱全忠合兵擊潰黃巢軍於陳州(今河南淮陽)。從此巢眾屢戰不利,其部將萬從周、尚讓降唐。最後,黃巢率千餘殘部逃入泰山,降將尚讓等窮追至狼虎谷,其甥林言,斬巢降唐。

李唐江山的盡頭,黃巢起義與積貧積弱,和貧富關係過於懸殊有關

朱全忠

總結:

統計黃巢自公元875年至公元884年敗死,前後歷十年,遍及山東、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廣西、江蘇、陝西等十餘省,唐帝國經此次大動亂後,元氣大傷,此後大權又落到朱溫手上。巢死後,原蔡州節度使秦宗權,於黃巢退出長安東逃時,屯兵於陳、蔡間,秦懼其勢大,舉城而降巢。巢敗死後,宗權遣兵寇掠荊、襄一帶,繼而攻陷東都洛陽,兵烽所至,燒殺劫掠,關東一帶保存寧靜的,僅有陳、汴二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