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方言是怎麼來的?

嘻哈就是我啦


泉州方言(又稱閩南語)

泉州方言是怎麼來的?

關於這個提問,一句話是說不完道不清的。我覺得吧,一切豐富的民俗(方言)文化來源於我們先輩的智慧和長期生活積累而成的。在學術上閩南話以泉州話作為標準腔,即使在閩南語口音不同的地方。下面小編從幾方面帶你全方位瞭解泉州方言的來源,以及拓展閱讀泉州其他相關文化特點。(精彩繼續嚮往下看↓)

1.泉州方言簡介

泉州方言(閩南話)是漢語重要方言之一,閩南語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所以又稱河洛話。閩南語被學術界認為是最接近上古漢語的現代漢語方言。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致福建南部,發祥於福建泉州。現主要分佈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分佈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廣東潮汕和汕尾市地區、珠三角、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

2.泉州文化 (多元素文化交融)

①情繫兩岸的“五緣”文化

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連,商緣相通,法緣相循。濃濃的對臺民族根脈文化。

②開放包容的海洋文化

泉州性格是海洋性格,開放包容、務實開拓。素有“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第一大港”

③愛拼敢贏的人文性格

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氣質。“輸人不輸陣”等泉州俗語

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泉州活躍的文化遺產細胞。(如南音,梨園戲,布袋戲等)

⑤多元和諧的宗教文化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又稱佛國, 外來宗教文化與本土儒、道、釋文化互相滲透)

⑥漢語方言的“活化石”文化(劃重點)

泉州方言是閩南方言的一個次方言,是漢語方言的“活化石”,歷史上曾經是閩南方言的代表。閩南最早的地方戲劇種梨園戲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為標準音。臺灣話來源於福建閩南方言的“泉州音”和“漳州音”,“泉州腔”略佔優勢。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它傳承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3.泉州方言的趣味

閩南童謠是閩南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閩南民間廣泛流傳的"念四句"有密切的關係。是咱厝人創作智慧的結晶。閩南童謠內容豐富多彩,充滿童趣,又能在潛移默化中增長兒童的知識。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記得小時候農村娃的我就是在這氛圍薰陶下長大的,現在都能哼唱呢,最喜歡的幾首閩南童謠有《天黑黑》《月光光》《數字歌》《指紋歌》等等太多了……學術上肯定閩南語古漢語“化石”是有依據論證的,對校一下閩南語現代與古代差別: 你=(汝)我=(吾)他=(伊)。其實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更多發現歡迎您來泉州。

【閩南童謠 絕對經典】

1、天上一塊銅,掉下來壓著人,人要跑,壓著狗,狗要吠,壓著櫃(石臼),櫃要撞,壓著經(廟),經要起(蓋),壓著椅,椅要坐,壓著被,被要蓋,壓著鴨,鴨要鈦(殺),壓著死奴才,死奴才不擔水,抓去拆做四五腿。

2、天烏烏,要落雨,海龍王,要娶某。孤呆做媒人,土蝨做查某。龜吹笙,鱉拍鼓,水雞扛轎目凸凸,蜻蜓舉旗喊辛苦,火螢挑燈來照路,蝦姑擔盤勒屎肚,老鼠沿路拍鑼鼓。為著龍王要娶某,魚蝦水卒真辛苦,照見一個水查某。 ­

3、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田螺做水缸,色褲做眠床,腳布做大腸。 ­


4、一放雞,二放鴨,三分開,四做堆,五搭胸,六拍手,七圍牆,八摸鼻,九揪耳,十拍腳,十一拍土腳,十二容總沙(全部撿)。

5、武松打虎,虎是虎毛,毛是毛鎖,鎖是鎖匙,匙是匙間,間是間神,神是神祖,祖是祖國,國是國家,家是家庭,好暫時到這停抓你去判行。 ­

6、天黑黑,欲落雨,阿公仔拿鋤頭,要掘芋,掘著一尾旋鰡鼓, 阿公仔欲煮鹹,阿媽欲煮淡, 兩個相打狀破鼎。 ­




【閩南語---有一種】有一種什麼,叫蝦米。有一種家,叫厝。有一種鄰居,叫厝邊頭尾。有一種兇悍,叫恰北北。有一種東西,叫碗糕。有一種睡覺,叫愛睏。有一種受不了,叫凍未調。有一種嚇人,叫驚系狼。有一種美女,叫水渣某。有一種信,叫批。有一種不好意思,叫派謝。有一種很忙,叫忙恰恰。有一種好吃,叫好甲。有一種厲害,叫砍蘭。有一種味道,叫米嗦。 有一種胡說八道,叫話虎蘭。有一種我愛你,叫哇哎哩。


4.關於泉州方言(閩南語)那些事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是網友總結的中國方言最難懂排行榜。我曾看過網友在微博上發佈"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溫州話排名第一,廣東話緊隨其後,福建方言僅閩南話入選,與蘇州話並列第三,接下去依次是上海話、陝西話、長沙話、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事實真是這樣嗎?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話要說:首先入鄉隨俗,生活在閩南,必須把自己融入進來。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加油吧!


閩南話發音特點:就是有嘴巴發的音,以及嘴巴和鼻子同時發的音,我們都能讀出來。外地人要想學好閩南話,要慢慢學, 要慢慢體會,學好嘴巴和鼻子同時發音。這種感覺如同人在感冒的時候,那種鼻音很重的感覺。只要你多聽多說多練習多交流,多用心多下點功夫相信不難吧,再者現在年輕人也普通喜歡閩南歌曲,會唱害怕說嗎?在閩南在泉州在其他轄區內各大廣播電視媒體也保留著閩南語頻道,有娛樂有新聞也有電視劇翻譯版的,在校園更是從娃娃抓起開設專門童謠課程,繼承傳統文化,傳播閩南文化,這方面社會責任公共事業做的挺到位的,我來點個贊!最後為泉州代言:泉州歡迎大家來旅遊!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菜頭號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三擺的移民潮,而泉州話是其中的第一擺,移民的原因是徵蠻佮避亂:

  第一擺: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閩→泉州話的形成

  五胡亂華時期(304-439),異族入侵中原,佇西晉永嘉二年(308)的時陣,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黃陳鄭詹丘何胡)開始避難到福建的泉州晉江流域一帶,他們把當時的古漢語(比如,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帶過來,後來成做「泉州話」。但這次數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閩江和木蘭溪流域。

那是的泉州漳州一帶都還沒有設縣,人口非常稀少,直到南北朝後期才設了三個縣,但不久就被撤銷,後來被多次撤銷,直到200多年後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區第三次置武榮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區一帶的建制才穩定下來,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的五代才設縣。

in1共上古漢語(比如,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順sua3帶過來,後來成做「泉州話」。所以「泉州話」就是第三、四世紀的中原音參「吳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鱟hia)佮當地的「越語」(比如,loo3(高)、san2(瘦)、lim(飲)、hiu3(灑))濫做夥而成的,這就是「白話音」主要的來源,伊比「讀書音」較早。

第二、三擺:主要是與漳州話的形成有關。

泉州方言(即泉州話)分佈在今天的鯉城、豐澤、洛江、晉江、南安、石獅、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和金門等11個縣(市、區),其使用人口達640多萬人。泉州方言是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

閩南方言分佈這麼廣,究其“正宗”,應是福建的泉州、漳州和廈門地區,而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方言的代表。這是由泉州在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地位所決定的。眾所周知,泉州是閩南開發最早、同時也是福建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在唐代,它的經濟已經十分繁榮,泉州位居當時其他五個州府(福州、建寧、延平、汀州和漳州)之首。宋元以來,泉州刺桐港海外交通貿易達到鼎盛時期,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成為海上絲綢緞之路起點。泉州因此而成為閩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泉州的主導地位使泉州方言具有權威性,不斷地影響著漳州和閩南各地的方言土語。以泉州音為標準音的梨園戲這一閩南最古老的劇種和南音這一著名的古老曲藝,從誕生起到20世紀的今天,都沒有因為閩南標準音的轉換而受到影響,泉州人黃謙編寫於清嘉慶年間的韻書《彚音妙悟》(此書主要用於閩南方言先發音後查字,有五十韻母,十五切音,八個聲調,有音有字的有簡單解釋,有音無字的打圈)一直被當作閩南各地韻書的藍本。由此可見,泉州音在歷史上的影響之大。

閩南語作為流傳最廣的語言之一,內部分支之間有相同有差異,閩南語的傳承需要閩南語系每一個人的能力,也希望閩南語可以更好的傳承下去。


晴朗QLANG


泉州話的來源相較其他福建方言來說,單純的很。

泉州話,屬於閩南語,是以晉語為基礎,大量加入了唐代河洛話後形成的地方方言。


泉州所在地,在三國時代的吳國便開始設置了東安縣,起初,人口並不多,大多以東吳和西晉駐軍為主,用於抵禦朝廷的南境蠻獠。

從西晉八王之亂到永嘉之亂,因胡人入主中原,受不了胡人統治的衣冠士族紛紛南遷,其中的一批最南到達了閩南地界,其中以南安豐州一帶聚居最多,時人睹物思情,便將豐州所在的江命名為“晉江”。

而他們的語言,自然是晉語,故唐代時有詩如此說“至今南人能晉語”,這便是從福州到泉州一帶共同的語言。

經歷過南北朝後,泉州地界人口也慢慢增長,但並未大幅度暴增,知道大唐武則天時代,一批中原人進入福建南部開發了漳州,慢慢的趨向於更繁華的泉州,乃至唐末王潮三兄弟率領一干中原人從潮州進入福建,又來到了泉州,這兩股唐代河南人紛紛在泉州住下,並引入了大量唐代中原口音,從而使泉州話最終定型。

到了北宋,泉州話就基本成熟了,並開始對外遷移和擴張,從而在整個東南沿海分衍出一大片的閩南語方言區,如潮州、雷州和海南等。


所以,泉州話是在晉語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了唐代中原話後形成的,與漳州話一起構成了閩南語。


圭海四記


原來系這個意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35faca63a6cc39ab4da6b07b8e46e432\

野豬珮柒


泉州方言(即泉州話)分佈在今天的鯉城、豐澤、洛江、晉江、南安、石獅、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和金門等11個縣(市、區),其使用人口達640多萬人。泉州方言是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

  閩南方言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臺灣省的大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方言的。千餘年來,閩南、潮汕一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今天的東南亞諸國,有相當一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方言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閩南方言分佈這麼廣,究其“正宗”,應是福建的泉州、漳州和廈門地區,而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方言的代表。這是由泉州在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地位所決定的。眾所周知,泉州是閩南開發最早、同時也是福建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在唐代,它的經濟已經十分繁榮,泉州位居當時其他五個州府(福州、建寧、延平、汀州和漳州)之首。宋元以來,泉州刺桐港海外交通貿易達到鼎盛時期,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成為海上絲綢緞之路起點。泉州因此而成為閩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泉州的主導地位使泉州方言具有權威性,不斷地影響著漳州和閩南各地的方言土語。以泉州音為標準音的梨園戲這一閩南最古老的劇種和南音這一著名的古老曲藝,從誕生起到20世紀的今天,都沒有因為閩南標準音的轉換而受到影響,泉州人黃謙編寫於清嘉慶年間的韻書《彚音妙悟》(此書主要用於閩南方言先發音後查字,有五十韻母,十五切音,八個聲調,有音有字的有簡單解釋,有音無字的打圈)一直被當作閩南各地韻書的藍本。由此可見,泉州音在歷史上的影響之大。


  廈門話正好是泉漳之間的一個土語,正所謂有“半漳半泉廈門腔”。鴉片戰爭之後,隸屬於泉州府同安縣的廈門被開闢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從而逐漸成為閩南對外貿易和進出海外的中心。廈門話也因此逐漸擴大影響;廈門音終於取代泉州音,成為閩南話的代表。


嘻哈就是我啦


泉州話屬於閩南語方言,歷史上是閩南語的代表,至今學術上仍以最純正的泉州府城音作為閩南語的標準音。泉州話的形成,跟晉唐、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漢人大批南下入閩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泉州方言中至今還保留著古漢語語音、詞彙的許多特點,猶如古漢語的"活化石"。


叫小賀55425961




聖潔飄香


身為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談談我的看法:

泉州方言統稱閩南語,是古代西晉時期、唐朝、北宋的官方語音,後由於戰亂南遷到福建南部泉州地帶。

如今閩南語遍佈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在臺灣叫臺語,到了東南亞叫福建話,

可以這樣講,閩南語還得仰仗於臺灣,八九十年代閩南歌曲風靡全國,

閩南語主要集中於泉州、廈門、漳州、廣東的少部地區、臺灣省、東南亞各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