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需要面对的三阶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做学问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教师的成长也需要面对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触;第二阶段是感知;第三阶段是感悟。或许这三阶段正好揭露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



gǎn chù

感 触

我将感触阶段拟定为入职的第1-2年,此阶段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教学的初步尝试和接触,初步建立与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知观、职业观以及学生观,同时也评估着自己与这份职业的契合度。在此阶段中作为刚刚入职“你”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很快的轻易的融入学生们的集体,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谈笑风生。可能这时的“你”依然还是学生,依然是童心未泯,对孩子们、教师这份职业充满着期盼和激情,请记住这时候的你是作为教师最佳状态的感觉。你,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对这份职业的认知与认同;你,在和教学设计接触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对每节课堂的理性思考和设想;你,在和教师这个群体接触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对自己学科的定位和深思。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自身感触和深思中树立起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gǎn zhī

感 知

我将感知阶段拟定为入职的第3-5年,此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不断加强修炼。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老师,提升途径有三:1)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2)不断加强与丰富自己的带队(专业)能力;3)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此阶段你需要确定你的发展侧重点或三管齐下,并为之行动与实践。此阶段你可能面临值得的问题:1)当前学校是否值得你托付终身?2)你的职业发展现实与发展预期是否已经出现了脱轨的现象?3)是否有一定的职业盲目性和倦怠感出现?

在感知阶段会遇到诸多问题,则更需要我们的反思与思考,在经历与锤炼中得到成长的。在教学、训练与教育科研中需求自身的发展机遇。在阵痛和挣扎实现自身成长的一次次蜕变。比如,参与一次展示课的历练,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参与一个项目的实践……话说:“教一天书,读一天书,静静的夜晚,执卷在手,仿佛握住全部的自己……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阵痛和挣扎后,一定会遇见你意想不到的未来世界。




gǎn wù

感 悟

我将感悟阶段拟定为入职的第6年及以上,此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克服职业倦怠,收获职业幸福感。按照时间来推算刚刚带完一届小学生;两届中学生;1.5届大学生。此阶段的你,一定小有成就,但是一定要警惕职业所带来的“有心无力”感,努力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方向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用规划和爱心守护这一方教育的净土。我们知道“一节课堂、一间教室的容量是有限的”,却这一切有限的可能都是学生们无限的开始!陪伴每一位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却这一切有限的时间是彼此生命无限美好的回忆!盼着学生成长,看着学生长大,学生成长了,学生长达了,教师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即是为师者的行为准则,践行定能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职业幸福人生。

请你和我抓住教师成长的这三阶段,收获自身的职业幸福。


教师成长需要面对的三阶段 | 感触、感知、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