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為鏡,可明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衰。

《史記·滑稽列傳》記述了這樣一則故事:楚相孫叔敖的兒子孫安,生活十分窮困,每天靠砍柴買柴度日。一天,其父生前好友優孟看見他這副樣子,心中十分過意不去。

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以後,就經常到他家裡,與他抵掌而談。一天,楚莊王宴請群臣,優孟穿上孫叔敖的衣服,裝扮成孫叔敖的樣子去參加宴會。

楚王一見,以為孫叔敖復生,就要拜他為相。優孟說:"且等我回家和妻子商議一下,三日後再來回話。"三日後,優孟果然來了,楚王問他商議結果如何?

優孟回答說:"妻子告訴我,楚相做不得,像孫叔敖這樣一位廉潔奉公、一生盡忠國事的賢相,死了以後卻連兒子的生活也保不住,窮得連立錐之地也沒有,要像孫叔敖這樣,還不如自殺呢!"

楚莊王一聽恍然大悟,立刻派人把孫安召來,封給他寢丘(今河南省固縣)四百戶。於是祭祀孫叔敖的費用有了著落,孫安一家人的生活費也不用愁了。

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孫叔敖約生活於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楚國。對他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清人毛奇齡認為他姓孫,字叔,名敖;有人則認為他姓勞,名敖,字孫叔,是楚國大夫勞賈的兒子。

孫叔敖少時父親就死了,因楚國局勢混亂,和母親一起避禍在農村居住,過著清貧的自耕白食的日子。一天,他扛著鋤頭去田間勞作,在路上看見一條兩頭蛇。古人認為,兩頭蛇乃不祥之物,見者必死。

孫叔敖心裡既害怕又因母親無人奉養而悲傷。但是他想:倘若留下來這條惡蛇,後來的人看見也會和自己一樣遭殃,我反正要死了,一切災禍就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吧!

這樣一想,他就舉起鋤頭把蛇砸死,並把它深深埋在泥土中。回到家中,他向母親哭訴了自己的遭遇。母親聽了不但毫不悲傷,反而安慰他說:"好兒子,你做得對。人有一念之善,老天也會保佑,何況你做了這樣一件大好事呢!老天必定會保佑你的。"

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孫叔敖不僅心地善良,還勤奮好學。後來他的道德高尚與學問淵博的好名聲一直傳到楚國都城郢,楚國的令尹(即後來的丞相)虞丘子聽到了,就把他推薦給楚莊王。

楚莊王把孫叔敖召到郢都,和他整整談了一天,高興地說,楚國諸臣再沒有人比得上你了。於是就拜孫叔敖為令尹,以代虞丘子之職,同時賜給虞丘子采地三百,號為國老。

孫叔敖被封為令尹,全國人民都很高興,許多官員和老百姓都來向他祝賀。有一老人,身上穿了粗布衣,頭上戴了白帽子,卻向他致吊。

老人說:"這有什麼可祝賀的?如果身貴而驕傲,人民會離開他;位高而擅權,君主會厭惡他;祿已厚而不知足,災禍立至。"這幾句話不啻向孫叔敖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孫叔敖聽了,不但不發怒,反而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拜了又拜,表示一定接受他的教導,並請他繼續把話說完。

老人見孫叔敖態度誠懇,就說道:"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老人這一席話可說是代表楚國老百姓向孫叔敖提出的殷切希望。

孫叔敖知道自己責任重大,上任以後,日夜不息地協助楚王治理國家。"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亡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見《史記·循吏列傳》)他考求了楚國的制度,把其中不善的加以改進。

並調兵遣將,整頓軍備,使各有常規,而且四時檢閱,於是三軍嚴肅,百姓不受干擾。為了發展經濟,他又組織廣大農民興修水利。他在安徽主持興建了芍陂工程,比李冰父子在四川興建的都江堰工程還早三百六十多年。

這工程建成後不僅對防止安徽壽縣一帶的水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還可灌溉一百多萬畝農田。據說這工程至今還在發揮效益。

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秋冬之際,他又動員人們上山採伐竹木,到春夏水漲時讓竹木順流而下。這樣不但國家有了可用的材料,老百姓也增加了不少收入。

楚莊王有時獨斷專行,曾下令把貨幣由小改大。貨幣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密切關係,特別是經營商業的人,每天和貨幣打交道,貨幣改大了,使用不方便,"皆去其業"。

管理商業的官員向孫叔敖報告:市場非常混亂,怎麼辦?孫叔敖問:這事有多少日子了?官員說:已經三個月了。第五天上朝的時候,孫叔敖就向楚王報告了市場情況,要求複用原來的貨幣。莊王同意,下令三日而市復如故。

楚國君臣齊心協力,改善政治,國家很快就富強起來,孫叔敖也深受楚國士民的愛戴。

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十七年,因為鄭國背盟投向晉國,楚王大怒,就派軍隊去攻打鄭國。孫叔敖也隨軍出征。楚軍訓練有素,很快就攻入鄭國國都。

晉國聽說鄭國有失,立即派兵來救。晉軍渡過黃河,駐紮在敖、部兩山之間。這是晉軍將領之間卻發生了意見分歧,有的主戰,有的主和。

正當他們爭論不休的時候,楚軍卻在郄(今河南省滎陽以北)發起突然襲擊。晉軍措手不及,爭著渡河而逃,潰不成軍,楚軍大獲全勝。

這一仗,楚國不僅洗雪了公元前634年城濮之戰中的恥辱,而且使楚莊王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後,當上了中原第三代霸主。在這次戰役中,孫叔敖輔佐楚莊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孫叔敖三相楚而心愈謙卑

孫叔敖在楚為令尹十二年,始終牢記楚國父老的教導。有人問他:"做官長久的人往往遭到士人的嫉妒,祿厚則為老百姓所怨恨,位尊又會遭到君王之忌。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國的士民,這是什麼道理呢?"

他回答說:"吾三次相楚而心愈謙卑,增加俸祿而工作愈努力,位尊而對君王愈恭敬,是以不得罪於楚之士民。"當官的人不能驕傲且能一心一意為人民辦好事,人民當然不會反對而衷心擁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