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不負韶華

「夜讀」不負韶華

「夜讀」不負韶華

高廟鎮街景

“走出校園門,進了機關門。”——這是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選調生的一句話,很是貼切。

我們在最美好的年華選擇為人民服務。當我們這一群年輕人的手裡還殘留著畢業證的餘溫時,已然忐忐忑忑邁進了機關的門,多數成為了單位裡年紀最小的幹部,開始在點滴小事中熟悉業務工作、為人民服務。

我們在最美好的年華里做最應該的事。當我們這一屆選調生剛適應機關單位的嚴謹與繁忙時,根據組織安排到基層掛職鍛鍊,又成為了鄉鎮上最年輕的“領導”幹部,開始在繁瑣小事中重新發現社會、為村民解憂。

作為一名選調生,我於2019年7月來到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掛職鍛鍊。原本以為會有一段慢慢悠悠、循序漸進“田園牧歌”式的適應過程,然而現實情況是在“一低頭一抬頭,一天便匆匆而過”的繁忙中轉眼掛職大半年。

「夜读」不负韶华

第一書記與建檔立卡戶整理掛袋資料

「夜读」不负韶华

鎮、村幹部宣講中央1號文件精神及

防疫工作要點

不滅的是黨政辦的燈

“哇!好年輕啊!”這是高廟鎮黨政辦給我的第一印象。活躍在這間辦公室幾乎都是90後,其中年紀最小的幹部是2019年剛畢業的97年山東小學弟。我們鎮轄21個行政村,常住人口兩萬多,鎮黨政辦的電話24小時保持暢通,不錯過全鎮任何大事小事急事。

年初五大清早,我接到通知獨自開車趕回鎮上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一路上看著還未來及摘掉節日裝扮的街道、空無一車僅晨光熹微的公路,此情此景與連日來在手機端刷新聞時看著確診病例數字“噌噌”上升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心底不禁產生一絲恐慌與擔憂……當車駛進單位時,遠遠的,鎮黨政辦的燈已經早早亮著了,那一瞬間我心裡暖暖的、穩穩的。此時,幹部們已經坐在電腦前填報各種信息了,他們在此起彼伏的電話聲中統計著今日凌晨到村人員情況,什麼原因何時從何地來到哪個村,等這些信息都被詳細記錄完畢後,他們立即通知村幹部和村醫到戶準備測量體溫、安排隔離。同時,作為駐村幹部的他們還得抓緊時間跟隨片長到村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等我弄完這個,我們馬上就走哈!”曉燕衝我招呼道。她是一位瘦瘦高高、笑起來甜甜的小姑娘。等手頭上的工作一停,我們就趕緊下村。首先在被隔離戶的大門上、巷道口等醒目位置張貼“溫馨提示”,叮囑隔離期間不要外出,做好家庭成員安撫工作,提醒鄉親們在疫情防控期間不要串門走親戚。緊接著,我們馬不停蹄地來到村口的防疫卡點了解執勤人員工作情況,提醒他們各類注意事項,及時聯繫蔬菜、種子、化肥供應商為村民日常生活和春耕生產運送所需物資。等夕陽都快下班回家了,我們匆匆回到辦公室,迅速打開電腦彙總當日所有外來人員信息後報送上級有關部門。就這樣,我跟著這隻“小燕子”,每天以跑代走地穿梭在鄉間小道上,把最新的工作要求帶到一線,把最珍貴的口罩送到一線,把最真摯的慰問運到一線。

夜裡的村莊像白天一樣靜悄悄,橘黃色的燈光透過水霧朦朧了的窗戶變得毛茸茸,高速超負荷運轉了一整天的黨政辦可算能喘口氣了,健步如飛奔波於鎮村的幹部們總算能坐下來緩緩喝上一口水了,然而當深夜返鄉村民的電話聲打破這份寧靜時,“小燕子”們又開始了新的忙碌,這裡瞬間恢復了平日裡的“熱鬧”……

「夜读」不负韶华

鎮幹部瞭解村疫情卡點執勤情況

「夜读」不负韶华

防疫當前,還沒來及拆除的節日裝扮

「夜读」不负韶华

駐村工作隊員為建檔立卡戶填寫收入監測表

和時間賽跑的扶貧辦

“這算啥?咱可是幹了扶貧的人!”這是我和同事們近來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分管全鎮扶貧工作以來,大到扶貧項目的落細落實,小到每位農戶的衣食住行,幾乎所有工作都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與我朝夕共處脫貧攻堅一線的還有扶貧辦的大姐姐和“小馬哥”,我們仨在幹中學、在學中幹,遇到實在“幹不轉”的難題就趕緊請示經驗豐富的領導和同事們。半年多來,我最大的變化是遇事不慌沉住氣,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一場大雪中,我們鎮迎來了區級模擬第三方評估。扶貧幹部們帶著評估組的專家和老師們走村串巷進行入戶調查,及時解答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那天,他們跑遍了全鎮所有的村莊,雪花輕柔地飄落在他們的髮絲上,像是大自然的愛撫。剛進屋我們的眼鏡就鍍上了一層霧氣,手指雖然凍得有點僵硬,但依然要隨時記錄下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備查缺補漏。檢查結果令人滿意,於是大家歡快地踏上了週末回家的路。然而,我剛到西寧就接到通知,某貧困戶的房屋面積需要馬上進行核實,否則視為存在問題。當時已是晚上九點,省內班車由於道路積雪而停運,我們連夜定了第二天最早的火車票趕回鎮上。火車快要進站時,鎮黨委書記打來電話叮囑我們注意保暖,他已經在站外等著接我們回鎮了……山裡的積雪還很厚,我們一行人直接驅車前往該農戶家中實地測量了房屋面積,並在第一時間撰寫情況報告提交評估組。此時,這次評估才算真正結束。

凌晨兩點,手機鈴響,“本次交叉驗收組行程有變,原計劃下週提交的材料請務必於明早上報送……”扶貧幹事們迅速趕回辦公室,大家揉著惺忪的睡眼啟動電腦開始查找歷年數據和資料。我們很有默契,一絲不苟地按照分工整理相關材料;扶貧辦很平靜,空氣中只有敲擊鍵盤和稿紙摩擦的聲音。“我認為有一句表述需要再準確一些。”“那個數字要再確認一下。”“材料我們再清點一遍。”……“身經百戰”的鎮黨委書記和鎮長,還有扶貧辦裡的“戰士們”,大家戮力同心只為了把工作幹得再細緻一些、再完美一點。當所有工作結束,“小馬哥”立即開車拉著一盒盒的材料向上級單位報送。

走出辦公樓,我聽到了農家院裡傳來的雞鳴聲,抬頭看到漫天的幽藍,婀娜的炊煙讓農家小院顯得沒有那麼寂寥,遠處蜿蜒的公路上有輛車在緩緩前行。

「夜读」不负韶华

黨員幹部堅守防疫一線

「夜读」不负韶华

村醫們組成的“防疫天團”

「夜读」不负韶华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消殺

“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實際上,無論是“條條”下達,還是“塊塊”交代,鄉村幹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一線執行者。一個鄉鎮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點多線長面廣,只有你想不到事兒,沒有你遇不到的情況,鄉村幹部們紮紮實實地做到了“白加黑”“5+2”全天候為人民服務。在這裡,我見到了從未想象過的人間真實,也重新發現了家鄉之美。

“這字兒寫得可真漂亮呀!”第一次看到王會計交來的會議記錄,我就不禁稱讚她字寫得好,一橫一豎,有規有矩。她是全鎮21個村裡唯一的女文書,我們親切地稱她為“王會”。她所在的東村共有406戶141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4戶42人,王會年初得通知農戶按時繳納醫療保險,年底得提醒老人“刷臉”認證養老金,平日裡她還得入戶調查低保、臨時救助家庭實際情況,整理村裡各項會議記錄,時刻關注建檔立卡戶、五類人員(低保戶、五保戶、殘疾戶、重病戶、危房改造戶)收入情況,算清村集體的每一筆賬,算準貧困戶的幸福賬……時值春耕,她正忙著給村民們發放化肥、統計購買農產品種子數量,這些事兒全是她一個人忙前忙後,遇到拿不準的情況,她總是第一時間來詢問,生怕工作有誤。樂觀善良的王會是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當我感嘆:“王會辛苦了!”她總會樂呵呵地說:“村上的事,再辛苦啥哩!”不就是這些了不起的鄉村幹部們築起了全鎮人民的美麗幸福夢啊!

鄉鎮就是為農服務的中心,鄉村幹部們得第一時間把各項新出臺的惠農政策宣傳到戶,不僅要鼓勵就業、引導致富,讓建檔立卡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更得確保全村人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喝上乾淨的水、走上順暢的路、用上放心的電。從早到晚,他們總是有忙不完的事兒,大到天災人禍,小到鄰里口角,時常往返於鎮村路上。由於各村地理位置分佈不同,每回鎮上召集村幹部開會,尤其是緊急會議,村幹部們都二話不說火速趕到,烏央烏央一大群人準時坐滿會議室。鎮領導們為了減少村幹部們奔波,往往是幾個口的工作儘量放在這一個大會上安排,村幹部們又多數是上了歲數的老幹部,看著“伯伯們”“叔叔們”拿著筆記本,一筆一畫認真做筆記的樣子,我總會熱淚盈眶,何為“初心”啥是“使命”?不就是他們一次次放下自己的事為村民們的奔走,不就是他們一本本厚厚的已經翻得發黃的筆記本,不就是他們一遍遍在防疫期間宣講過的注意事項……

我是如此幸運,能夠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感受學習、工作生活的這片高天厚土;我是如此幸運,能夠在最美好的年華做最應該的事,在順境逆境中不負韶華,在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我是如此幸運,能夠把個人成長和時代、社會和人民的認可結合,在為黨的事業奉獻、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收穫個人的幸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掛職大半年裡,全鎮21村我已走過了幾遍,我計劃今年到更多的農戶家串個門拉家常,去聽聽他們的故事,去看看他們的樣子,想想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夜讀】玉樹:你挺起,就是祖國的脊樑

☞【夜讀】嘉塘飛來黑頸鶴

監製/鍾自珍 總監製/劉蓉燕

「夜读」不负韶华「夜读」不负韶华
「夜读」不负韶华「夜读」不负韶华
「夜读」不负韶华「夜读」不负韶华
「夜读」不负韶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