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拳經》

戚繼光不但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更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和宏才大略的武藝家,他在《紀效新書》收錄了影響後世武藝發展的《拳經》,被歷代拳家視作拳學之圭臬,可謂字字珠璣,彌足珍貴。在明代武藝盛行的時代,亦是中國武術發展的巔峰時期,經歷了火器和冷兵器的交融與分庭抗禮,最終冷兵器退讓於火器而隱匿民間,退避鄉野,而戚繼光作為一位軍事統帥,對於武藝有著深沉的感情,並勇於實踐,這是極為可貴的品質,讓我們景仰行止。

以戚繼光的武學視野,可以說他涉獵和博覽了那個時代軍旅武藝和民間武藝的領域,立足於軍旅武藝“練為戰”的宗旨,廣泛吸收民間武藝在槍法和拳法上的獨到之處,用以訓練士卒,並能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在長期的戰爭中探索和創新,發明了名揚天下的“鴛鴦陣”,取得了抗倭的大捷,建功立業。在武藝上,戚繼光是帶有非凡的氣度,胸襟寬廣,博納眾家之長,他不但虛心向同朝為官的前輩俞大猷學習、請教“荊楚長劍”,向劉草堂請教槍法,得悟“犯了招架,便是十下”的精妙並舉一反三,和棍法之“連擊”、“連戳”相融會,又能深入研習他所認為的“善之善者”和“今之有名”的拳法,諸如“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六步拳”、“猴拳”、“囮拳”、“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翻”、“十二短”,而對於諸家拳法長短的比較和剖析更彰顯了他過人的武學境界。從“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到“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可以說戚繼光把南北與東西的武藝進行了融匯,也就有了他卓越的武學思想——集各家拳法兼而習之。

夜讀《拳經》

在武學的品位上,戚繼光在那個花法武藝大行其道的時代,高蹈不群,至始至終保持著一個軍旅武藝家的風骨,痛斥“滿片花草”的虛花武藝,指出“既得藝,必試敵”,這種求真務實的態度在武學上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也成為後世武藝的金科玉律,受到許多追隨他的武術家的推崇與擁戴。尤其是他的“正如常山蛇陣法”的“集各家拳法兼而習之”的思想被踐行和傳承,馬鳳圖先生把這種思想歸納為“通備”,即“融通兼備”,可以說孫祿堂、王薌齋和李小龍都是受到了這種思想的薰陶,從而取得了武學上令人歎為觀止的成就。

夜讀《拳經》

戚繼光不但能夠向同時代的武藝家學習,還在多年抗擊倭寇的戰爭中能夠積極學習和引進日本刀法,“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點是他超越他的前輩俞大猷的地方,也是他在武藝上注重實效,“求真”思想的體現,更是他能夠把“活動手足”的拳術和兵器緊密相連的具體實踐。在辛酉戰陣中,他得到了日本的《隱流刀法》,對之進行精研覃思,融合了中國刀法的元素,著成《辛酉刀法》,在武術史上開闢了向國外學習的先例。用長刀裝備的“戚家軍”在抵禦蒙古的韃子兵侵犯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下砍馬腿,上砍人頭”的凜冽悍然讓這支威武之師的聲名遠播華夏,也讓戚繼光獲得“戰神”的桂冠。

夜讀《拳經》

所以,《拳經》雖然只有400多個字,但卻是戚繼光一生的心血實踐之作,熔鑄他對中國武藝的嚴謹傳承和高古灼見,也通過他的記錄存留了武學巔峰時刻那個時代武藝的珍品,通過軍旅的實踐和驗證又迴歸民間,從而使得後來的武藝家程衝鬥和吳殳等能夠沿著他的道路繼續探索武學的“真意”。

“拳打不知”,謂之神。“博記廣學,多算而勝”。“上下週全,無有不勝”。

“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

500多年前的武學高論依然如洪鐘大呂,激勵著我們在武學的道路上守真,求真,為了那份獨到的“真意”而深情,瘋魔,高歌。

同時,他又是一位兼資文武的英雄,有多首詩作,讓我們一起品讀分享其中的兩首:

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北復徵蠻。他年覓得封侯印,願學幽人住此山。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在漫漫的長夜和浩瀚的星空中,手持長刀,向這位先賢致敬。

每日誦讀《拳經》,品味其中的智慧與力量,便是武者的足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